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委会主席访谈
《综艺》:吴宇森导演,担任“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有何感受?
吴宇森:我是经过很多考量才决定接受这个任务的。第一,我拍戏非常忙,《太平轮》还没有拍完;第二,怕自己能力不够。后来想想,能够参与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我最喜欢看电影了,这次担任评委,也让我有机会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电影,还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交朋友、分享经验。尤其是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他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很喜欢。
《综艺》:对于入围本届“天坛奖”的影片,有何评价?
吴宇森:从我们目前已看过的片子来看,质素非常高。
《综艺》:评委会评选有无设定标准?评委内部意见不一致时,最终的评判标准会如何做出?
吴宇森:世界级影展,每个主席都会给评委一个导向,或者概念,也就是所谓选片的标准——当然并不是强制性的。譬如有一年我参加一个国际影展,那年刚好全球电影业都不景气,主席就说应该关注电影的市场方面,希望打动更多观众。但是这次我跟各位评委沟通过,我们没有主题,完全是凭评委自己的专业标准去判断,通过民主投票来选择。目前,我们对看过的电影都有不同的观感。最后,如果大家意见无法统一,将用投票的方式选择当选影片,我不会一人说了算。
《综艺》:你心目中的好电影是什么样子的?
吴宇森:能够打动人心的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我最注重的是电影里的人性价值和人文精神。有时候我们的电影拍得很华丽,但欠缺感动人的力量。所以这次“天坛奖”,我和其他评委都非常注重电影传达出来的情怀。
《综艺》:作为少数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的华裔电影人,对于“如何让外国人看懂中国电影”,你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吴宇森:在国际传播方面,我们到现在还处在“想办法让外国人接受中国人的电影”这个阶段。如何突破?我的师父张彻早就说过,“用西方的技巧注入东方的精神”。我们在香港时就很擅长用西方技巧来表达东方精神的电影,比如让我进入好莱坞的《喋血双雄》,它的内容很东方,但它的拍摄方式和剪辑技巧在法国一整年都被拿来做教材,美国的学校也用过它来讲课。西方影评人说,看这部电影,不需要懂得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但他们会为这部电影忧伤、兴奋,里面的幽默不需要懂对白也能让人发笑。所以,一部电影要让外国人看懂,剪辑技巧、演员的表演功底等都很重要。
《综艺》:对于入围的两部华语影片,你如何评价?
吴宇森:《中国合伙人》我还没有看,《一代宗师》看了,蛮喜欢。我很欣赏王家卫,当然我更欣赏章子怡,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非常出色,很感人,动作戏也很漂亮。
《综艺》:你拍摄的动作片别具特色,最近几年为什么不再拍了?
吴宇森:拍动作片,好题材比较难找。想要拍出更好的动作片,唯一的办法只有和徐克再合作,所以拍完《太平轮》后,我会拍一部像《英雄本色》那种类型的武侠片。我一直希望找到另一种境界,《太平轮》是一种新境界。接下来和徐克的合作希望找到另一种境界。我很怀念和徐克他们拍电影的岁月,我和徐克可能会合作两部电影,比如一部他监制我导演,另一部我监制他来导。
评委访谈
《综艺》:陆川导演,作为青年导演的代表,你认为市场应该给予青年导演怎样的成长空间?作为“天坛奖”评委,你的选片标准是什么?
陆川: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令全球瞩目,年轻导演有了更多拍电影的机会,比我当年出道时机会更多。但我比较幸运的是,以前我的制片人基本上都给了我自由创作的机会。不过现在很难,市场对年轻导演越来越严酷。前两年,大家还会谈谈《钢的琴》这一类型的艺术化电影,但现在几乎都在谈票房。电影美学、人文关怀、艺术性等都不看了,只有票房,只有数字。我曾和宁浩聊起,似乎现在年轻导演不拿一亿票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所以,希望能给青年导演更多空间。
说到评片标准,我比较看重影片的电影技巧,不希望电影拍得像电视剧一样。
《综艺》:宁浩导演,你拍了不少口碑票房俱佳的喜剧。你认为中国喜剧片和国外喜剧片相比有什么优势?
宁浩:客观来说,中国喜剧电影没有优势,但我们的市场有优势。我们可以先有一个好市场,然后有更多高端人才投入电影事业,优势估计会在后面。中国电影门槛不高,外国人不是看不懂,只是因为有文化隔阂,主观上他不愿意看。但中国人这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西方文化和西式生活习惯的影响,接受他们比较容易。所以,中国电影需要有一段漫长的积累文化自信的过程,我们可以先独善其身,再谈文化输出。
《综艺》:古欣娜塔女士,此次来中国担任“天坛奖”评委,感受如何?
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我很喜欢电影节,因为有机会看到很多电影,可以发现一些年轻的电影人,还可以看到一些在我自己国家看不到的电影。而且,参加电影节也能找到些商机,可以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做一些合拍项目。我非常希望和中国的电影人合作,已经接拍了一部中意两国联合制作的电影,是和中国演员黄海波、王丽坤合作的。这部片子的后期制作刚刚完成,拍完时我喜极而泣,更坚定要继续与中国合作。这期间,我还学会了做中国菜。
《综艺》:戈麦斯先生,你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及中国电影市场?
安德鲁斯·文森特·戈麦斯:我不太熟悉中国电影,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我而言,印象深刻的华语片仍停留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三大电影节入围电影的范围,比如《霸王别姬》。但我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导演在电影中植入中国元素,不少西方电影甚至加入“中国话的对白”。但是,在西班牙公映的中国电影比较少,我只能通过戛纳电影节等了解中国电影,非常期待与中国的导演进行交流探讨。
《综艺》:希拉尼先生,你认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可否分享一些“宝莱坞”这方面的经验?
拉库马·希拉尼:我认为主要还是语言问题。因为宝莱坞的制作很多是和英美挂钩的,有很多印度人分布在英美国家,再加上宝莱坞的市场营销做得也不错,所以目前成绩比华语片好一些。现在电影市场正受到全球化影响,我相信未来中国和国际互相借鉴、交流的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多。我非常喜欢中国电影,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广阔,我这次离开中国时要带25部中国最值得看的电影回去细细品味。
《综艺》:弥勒先生,你如何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
费利普·弥勒:中国吸引了很多国家的电影人,大家都相信三五年之内,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所以,非常多的制片人都在琢磨如何做中国电影,如何加入中国元素。但我认为要拍中国电影,必须来中国,否则无法展现真实的中国。
《综艺》:吴宇森导演,担任“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有何感受?
吴宇森:我是经过很多考量才决定接受这个任务的。第一,我拍戏非常忙,《太平轮》还没有拍完;第二,怕自己能力不够。后来想想,能够参与其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我最喜欢看电影了,这次担任评委,也让我有机会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电影,还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交朋友、分享经验。尤其是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他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很喜欢。
《综艺》:对于入围本届“天坛奖”的影片,有何评价?
吴宇森:从我们目前已看过的片子来看,质素非常高。
《综艺》:评委会评选有无设定标准?评委内部意见不一致时,最终的评判标准会如何做出?
吴宇森:世界级影展,每个主席都会给评委一个导向,或者概念,也就是所谓选片的标准——当然并不是强制性的。譬如有一年我参加一个国际影展,那年刚好全球电影业都不景气,主席就说应该关注电影的市场方面,希望打动更多观众。但是这次我跟各位评委沟通过,我们没有主题,完全是凭评委自己的专业标准去判断,通过民主投票来选择。目前,我们对看过的电影都有不同的观感。最后,如果大家意见无法统一,将用投票的方式选择当选影片,我不会一人说了算。
《综艺》:你心目中的好电影是什么样子的?
吴宇森:能够打动人心的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我最注重的是电影里的人性价值和人文精神。有时候我们的电影拍得很华丽,但欠缺感动人的力量。所以这次“天坛奖”,我和其他评委都非常注重电影传达出来的情怀。
《综艺》:作为少数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的华裔电影人,对于“如何让外国人看懂中国电影”,你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吴宇森:在国际传播方面,我们到现在还处在“想办法让外国人接受中国人的电影”这个阶段。如何突破?我的师父张彻早就说过,“用西方的技巧注入东方的精神”。我们在香港时就很擅长用西方技巧来表达东方精神的电影,比如让我进入好莱坞的《喋血双雄》,它的内容很东方,但它的拍摄方式和剪辑技巧在法国一整年都被拿来做教材,美国的学校也用过它来讲课。西方影评人说,看这部电影,不需要懂得中国的文字和语言,但他们会为这部电影忧伤、兴奋,里面的幽默不需要懂对白也能让人发笑。所以,一部电影要让外国人看懂,剪辑技巧、演员的表演功底等都很重要。
《综艺》:对于入围的两部华语影片,你如何评价?
吴宇森:《中国合伙人》我还没有看,《一代宗师》看了,蛮喜欢。我很欣赏王家卫,当然我更欣赏章子怡,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非常出色,很感人,动作戏也很漂亮。
《综艺》:你拍摄的动作片别具特色,最近几年为什么不再拍了?
吴宇森:拍动作片,好题材比较难找。想要拍出更好的动作片,唯一的办法只有和徐克再合作,所以拍完《太平轮》后,我会拍一部像《英雄本色》那种类型的武侠片。我一直希望找到另一种境界,《太平轮》是一种新境界。接下来和徐克的合作希望找到另一种境界。我很怀念和徐克他们拍电影的岁月,我和徐克可能会合作两部电影,比如一部他监制我导演,另一部我监制他来导。
评委访谈
《综艺》:陆川导演,作为青年导演的代表,你认为市场应该给予青年导演怎样的成长空间?作为“天坛奖”评委,你的选片标准是什么?
陆川: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令全球瞩目,年轻导演有了更多拍电影的机会,比我当年出道时机会更多。但我比较幸运的是,以前我的制片人基本上都给了我自由创作的机会。不过现在很难,市场对年轻导演越来越严酷。前两年,大家还会谈谈《钢的琴》这一类型的艺术化电影,但现在几乎都在谈票房。电影美学、人文关怀、艺术性等都不看了,只有票房,只有数字。我曾和宁浩聊起,似乎现在年轻导演不拿一亿票房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所以,希望能给青年导演更多空间。
说到评片标准,我比较看重影片的电影技巧,不希望电影拍得像电视剧一样。
《综艺》:宁浩导演,你拍了不少口碑票房俱佳的喜剧。你认为中国喜剧片和国外喜剧片相比有什么优势?
宁浩:客观来说,中国喜剧电影没有优势,但我们的市场有优势。我们可以先有一个好市场,然后有更多高端人才投入电影事业,优势估计会在后面。中国电影门槛不高,外国人不是看不懂,只是因为有文化隔阂,主观上他不愿意看。但中国人这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西方文化和西式生活习惯的影响,接受他们比较容易。所以,中国电影需要有一段漫长的积累文化自信的过程,我们可以先独善其身,再谈文化输出。
《综艺》:古欣娜塔女士,此次来中国担任“天坛奖”评委,感受如何?
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我很喜欢电影节,因为有机会看到很多电影,可以发现一些年轻的电影人,还可以看到一些在我自己国家看不到的电影。而且,参加电影节也能找到些商机,可以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做一些合拍项目。我非常希望和中国的电影人合作,已经接拍了一部中意两国联合制作的电影,是和中国演员黄海波、王丽坤合作的。这部片子的后期制作刚刚完成,拍完时我喜极而泣,更坚定要继续与中国合作。这期间,我还学会了做中国菜。
《综艺》:戈麦斯先生,你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及中国电影市场?
安德鲁斯·文森特·戈麦斯:我不太熟悉中国电影,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对我而言,印象深刻的华语片仍停留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三大电影节入围电影的范围,比如《霸王别姬》。但我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导演在电影中植入中国元素,不少西方电影甚至加入“中国话的对白”。但是,在西班牙公映的中国电影比较少,我只能通过戛纳电影节等了解中国电影,非常期待与中国的导演进行交流探讨。
《综艺》:希拉尼先生,你认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可否分享一些“宝莱坞”这方面的经验?
拉库马·希拉尼:我认为主要还是语言问题。因为宝莱坞的制作很多是和英美挂钩的,有很多印度人分布在英美国家,再加上宝莱坞的市场营销做得也不错,所以目前成绩比华语片好一些。现在电影市场正受到全球化影响,我相信未来中国和国际互相借鉴、交流的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多。我非常喜欢中国电影,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广阔,我这次离开中国时要带25部中国最值得看的电影回去细细品味。
《综艺》:弥勒先生,你如何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前景?
费利普·弥勒:中国吸引了很多国家的电影人,大家都相信三五年之内,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所以,非常多的制片人都在琢磨如何做中国电影,如何加入中国元素。但我认为要拍中国电影,必须来中国,否则无法展现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