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价值作用。方法:从我院2020.8-2021.8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40例,以单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为方案;观察组纳入40例,以联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为方案。完成治疗后对比组间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药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迁延,患者以嗅觉功能减退、鼻塞、流脓涕、头痛等为主要症状,容易复发,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临床主要予以手术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复发率高。对此,我院结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7-2021.7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40例,以单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为方案。组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5-48(37.71±4.22)岁。病程为1-9(4.80±1.07)年。观察组纳入40例,以联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为方案。组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4-47(37.27±4.12)岁。病程为1-8(4.78±1.09)年。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加入研究。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显示数据相当(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Messerklinger术式,患者仰卧,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全麻或局麻,麻醉后经鼻息肉钳以及吸割器摘取患者鼻息肉,患者若鼻中隔偏曲,则需先予以教正,再摘除鼻息肉。依据患者情况切除患者筛泡以及钩突等,再开放筛窦、蝶窦、额窦,并扩张上颌窦。术中对存在下鼻甲肥厚增生的患者,依据情况切除中鼻甲头端部分。术后应用海绵对鼻腔开展填塞止血。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如下:术前半小时-2小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并予以克林霉素0.15g口服,4次/d,持续3-6个月。再依据患者情况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喷/次,1次/d,持续3-6个月。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2d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5d对鼻腔进行冲洗,术后15d清理鼻腔分泌物以及血痂等。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显示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完全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则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鼻内镜检查显示鼻腔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存在肥厚组织,或有肉芽产生,手术切口基本上皮化,则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手术指标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因涉及病菌感染、鼻窦引流障碍、变态反应等,患者因鼻粘膜炎症反应引发水肿而发病,发病部位多集中在筛窦、鼻道复合体、鼻道窦口等, 临床以鼻塞、嗅觉减退、流脓涕、头痛等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基础上,聯合克林霉素可有效阻止细菌形成生物膜,且抗炎作用较强,能够在患者术前、术后发挥较长时间的抗菌作用,减少细菌生物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熊雯雯, 游锦.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31):202+204.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药物;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迁延,患者以嗅觉功能减退、鼻塞、流脓涕、头痛等为主要症状,容易复发,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临床主要予以手术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复发率高。对此,我院结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7-2021.7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抽取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40例,以单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为方案。组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25-48(37.71±4.22)岁。病程为1-9(4.80±1.07)年。观察组纳入40例,以联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治疗为方案。组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4-47(37.27±4.12)岁。病程为1-8(4.78±1.09)年。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加入研究。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显示数据相当(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Messerklinger术式,患者仰卧,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全麻或局麻,麻醉后经鼻息肉钳以及吸割器摘取患者鼻息肉,患者若鼻中隔偏曲,则需先予以教正,再摘除鼻息肉。依据患者情况切除患者筛泡以及钩突等,再开放筛窦、蝶窦、额窦,并扩张上颌窦。术中对存在下鼻甲肥厚增生的患者,依据情况切除中鼻甲头端部分。术后应用海绵对鼻腔开展填塞止血。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鼻内镜手术以及药物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如下:术前半小时-2小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并予以克林霉素0.15g口服,4次/d,持续3-6个月。再依据患者情况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1喷/次,1次/d,持续3-6个月。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治疗,术后2d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5d对鼻腔进行冲洗,术后15d清理鼻腔分泌物以及血痂等。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显示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完全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则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鼻内镜检查显示鼻腔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存在肥厚组织,或有肉芽产生,手术切口基本上皮化,则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手术指标
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因涉及病菌感染、鼻窦引流障碍、变态反应等,患者因鼻粘膜炎症反应引发水肿而发病,发病部位多集中在筛窦、鼻道复合体、鼻道窦口等, 临床以鼻塞、嗅觉减退、流脓涕、头痛等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院研究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基础上,聯合克林霉素可有效阻止细菌形成生物膜,且抗炎作用较强,能够在患者术前、术后发挥较长时间的抗菌作用,减少细菌生物膜,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熊雯雯, 游锦. 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31):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