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艺术研究逐渐被教育界重视,我国相关学者开始进行筝乐研究,并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筝乐文化正凭借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蕴等特点,不断地推动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文章以筝乐文化传播为主要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创作的启示,以及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筝乐文化;创作技能;创新精神
注: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筝乐文化传播研究”(YG2018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大高校音乐专业分科的细化,促使筝乐创作方面出現大量的职业作曲者。这些职业作曲者受西方作曲技巧与风格的影响,作曲理念更加前卫,作曲技巧更加娴熟,作曲结构更加合理,音乐形象更加丰富,乐曲语汇更加丰富。他们在筝乐创作领域的涉入,不仅弥补了传统筝乐作品结构单一、音乐语言老套的问题,还打破了传统筝乐创作非常常规的旋法规律及技能技巧的局限,使筝乐创作完全摆脱了传统筝乐作品创作的模式和思路,为筝乐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播和发展开创了全新的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筝乐教育界还是表演界都对筝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是专业作曲家与创作型古筝演奏家并存的阶段。古筝新型制、新技法、新定弦、新音色、新演奏形式的出现形成了完全革新化的局面,也使筝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极其迅速的阶段。在筝乐文化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筝乐文化在创作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传播启示非常有助于筝乐艺术获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一、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创作的启示
(一)要有良好的筝乐创作技能
任何的艺术创作活动都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进行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素养。筝乐创作同样如此,一个筝人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决定了其创作的筝乐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具体而言,筝人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掌握足够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筝乐文化知识以及充足的筝乐技能储备。
首先,筝人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筝乐作为音乐领域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创作遵循一般的音乐创作规律,故而,音乐理论基础不可缺少。从音乐作曲的角度来看,曲式、和声、配器以及复调是音乐创作的四大要素,同时也是筝乐创作中的基本要素。筝人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是科学合理的,才能确保创作出来的筝乐作品的旋律符合音乐逻辑。
其次,筝人需要掌握足够的筝乐文化知识。筝是众多乐器中的一种,有着其固有的文化内核与审美特质,缺乏对筝乐文化知识的了解,难以创作出符合筝乐审美的音乐作品。一方面,筝人需要追本溯源,对古筝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音乐特质以及流派风格等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筝人需要扎实掌握筝乐的结构形式、器乐构造、韵律韵味等专业的音乐领域知识。对于筝乐而言,神韵是其核心所在,做到形神兼备才能保证筝乐的高质量,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筝乐作品。
最后,筝人需要具有充足的筝乐技能储备。由于筝乐的流派较多,加之在新时代形成了现代化的技术技巧,这就需要筝人准确把握各流派的风格,熟练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筝乐技巧。如果缺乏筝乐技能储备,其创作的筝乐作品必然是缺乏表达能力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筝人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筝乐技能。
(二)要有强烈的主观创作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主体的主观意识决定了其创作的作品质量。主体主观意识的强弱对人的乐感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左右创作的作品质量,因此主观创作意识对每一位筝乐创作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筝人要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对音乐表象的反应是音乐感知的三大表现,这些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在后天的训练中也能得到提升。在筝乐创作中,如果筝人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那么更容易捕捉关键的信息,对音高、音色、节奏等各种要素的应用能够更加符合音乐的规律,在音乐表达的过程中也将更加顺畅自然。
其次,筝人要构建良好的音乐想象。筝乐创作是抽象的艺术创作行为,需要筝人通过自身的想象构思筝乐作品的结构,这一活动过程更多地依赖于筝人的主观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与人类情感的内部动力结构具有一致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主体的内心情感与音乐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主体的想象能力并非决定音乐作品的必然要素,但其对筝乐创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从音乐作品的生成机制来看,音乐作品的诞生是主体的情感内化于音乐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具象,只能依靠筝人的主观想象。
最后,筝人要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从音乐表达的角度来看,筝人创作筝乐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将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通过筝乐进行表达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筝人自觉地融入生活环境之中,并从中敏锐地捕捉创作筝乐作品所需的关键素材,也就是需要筝人将其主观创作意识付诸生活实践。
(三)要有多维度的文化艺术修养
筝乐诞生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除筝乐自身的文化因素外,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以及风土人情等要素都对筝乐作品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创作优秀的筝乐作品,筝人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
首先,筝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和”的音乐审美思想,这些文化思想对筝乐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时代,筝人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筝乐文化属性,还要挖掘传统文化对筝乐的影响机理。这一过程需要筝乐创作者不断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广泛涉猎体现古代文人音乐审美思想的传统文献。
其次,筝人要深入了解不同流派筝乐所处的地域人文与风土人情。不同地域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流派的筝乐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比如《秦土情》具有浓厚的陕西风味,《庆丰年》具有淳厚的山东特点。这些作品中无一不体现着当地的特色语调,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筝乐作品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尽管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地域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但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文特色进行深入了解依然是筝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如此,才能对不同流派的筝乐产生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了解,才能在筝乐创作时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 最后,筝人需要广泛阅读文学艺术作品。广泛的涉猎阅读对于筝人来说具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筝人只有不断读书、读好书,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以内在的文化内核指引外在的筝乐表现技法,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具文化底蕴的筝乐作品。
二、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培养的启示
(一)提倡筝乐教育的创新精神
筝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不断传播和发展也为教育领域中筝人的培养带来了诸多启示。不管是在筝乐表演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人们都应该提倡创新精神。良好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可以让筝乐文化的传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还能够为音乐教育中筝乐学科的崛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筝乐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倡筝乐教育的创新精神:
第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筝乐教学。筝乐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筝乐的潜能,使学生开创思维、形成音乐意识,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筝乐演奏中去。
第二,树立创新式、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筝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传授筝乐技巧,只有技巧的演奏是没有灵魂的。创新式、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它应该被当作一种音乐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因此,筝乐教育者要在主观意识情感引导下进行演奏,结合技巧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创作型筝人。筝乐教育者要主动把握筝乐“西化”的趋势,将传统筝乐与西方音乐适当结合,让西方音乐为筝乐服务,从而带动筝乐的发展,但在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把握好音乐融合中的主次地位,不能让其他音乐文化跨过筝乐文化的“度”。
第三,巧用风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筝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可以借助新时代科技媒体发展的“东风”,将筝乐教学以线上授课的模式展開。线上筝乐教学方式尽管在实践操作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对筝乐学生进行指导,让筝乐教学过程渗透课堂内外、充斥学习与生活,并最终扩大筝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从纵向、横向双向扩展筝乐教学的效果。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
筝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领域定期举办的筝乐文化交流、筝乐展演、筝乐学术座谈会等实践形式,然而当前在古筝教学领域,人们大多数采用的是“一对一”“师承教育”的方式来上课,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尽管非常强调筝乐理论基础和演奏技法的学习,但是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交流、上台表演的机会。因此,筝乐教育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筝乐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要深挖筝乐教学的文化属性。筝乐教育领域应始终保持以文化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主线,重点突出筝乐教学的文化属性,如此才能够将筝乐教育模式与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素养来学习和传播筝乐文化。
第二,要创造更多实践学习活动。筝乐教育领域应该时刻倡导校园文化理念,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筝乐实践学习机会,让筝乐学生在忙碌的实践环节中提高筝乐学习的效率。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组建筝乐艺术乐队,让筝乐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排练、演出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古筝兴趣课、古筝公共课程,让更多喜爱古筝的学生能够聚集到一起交流学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更加愿意投入古筝学习,才能够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更加刻苦地练习。
第三,要注重筝乐技能的反复练习。技术是筝乐理论和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筝乐学生能够取得进步的关键环节。对于筝乐理论常识以及比较基础的弹拨技能,筝乐学生只有刻苦反复地练习,才能够锻炼好手指的灵活度,进而顺利演奏全曲。也只有这样,筝乐学生才能够对筝乐理论以及实践表演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各界合力共创筝乐文化氛围
在筝乐教育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光靠筝乐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在新时代背景下,筝乐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筝人,才能够为筝乐传播培养更多中坚力量。因此,筝乐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联合各界力量创造出更好的筝乐文化传播氛围:
第一,国家层面应该给予筝人培养更多的扶持和关注。各地的文化艺术部门应该定期为筝人培养组织一些基础性的交流活动,例如定期举办古筝交流活动、开展筝乐创作比赛等,为筝乐人才的培养提供足够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各地文化艺术部门还应该对相关古筝机构、学会、组织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筝乐工作者,为各地筝乐文化的传播纳入新鲜血液。
第二,音乐院校层面应该开设作曲理论知识、基础拓展训练等相关课程,针对筝人培养的目标设计出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计划,使筝乐优秀人才的培养能够从理论学习贯穿到实践环节。在筝乐授课的方式上,学校也可以有多种计划,例如,带领学生鉴赏名曲,发放总谱分析作品特点与和声,讲解基本的作曲理论知识,小组课逐一指导,等等。每一门筝乐相关课程的开设都要落实好考核工作,让筝乐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
第三,筝乐教师层面应该树立模范效果,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这就要求筝乐教师从自我提升环节做起,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筝乐演奏和教授技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引导和鼓励筝乐学生在筝乐领域进行大胆摸索和尝试。例如,筝乐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筝乐音乐会,将课堂教学成果、师生创作成果定期搬到舞台中进行表演,在更多排练和表演的实践中,筝乐学生必将学习到更多的筝乐知识,产生更多的演奏灵感。
三、结语
筝乐弹奏旋律悠长悦耳,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演奏技巧精妙绝伦,乐曲创作新颖多样。在筝乐发展历程中,不管在哪一个阶段,筝乐教育理论家、筝乐创作表演者们都为中国筝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诸多努力。他们在演奏教学之余,勇敢地对筝乐艺术创作进行积极尝试,让筝乐作品在即兴、改编、移植、原创等方面展现出了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审美趋势,为古老的筝乐文化在当代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代筝人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将筝乐文化这种集创、演、教为一体的传统模式和直抒胸臆式的情怀加以保护、挖掘和发扬,如此,筝乐文化才能够在教育与表演领域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朱雪薇.筝乐中的诗词韵[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
[2]邰晗.西方现代音乐观念影响下的筝乐创作[J].艺术家,2020(6):123-126.
[3]肖涵.当代筝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J].大观(论坛),2019(11):70-71.
[4]张丝雨.中国古代筝人及其筝乐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5]林浦凤.筝歌艺术的多元文化表现形式[J].艺术研究,2017(3):46-47.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学院
关键词:筝乐文化;创作技能;创新精神
注: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筝乐文化传播研究”(YG2018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大高校音乐专业分科的细化,促使筝乐创作方面出現大量的职业作曲者。这些职业作曲者受西方作曲技巧与风格的影响,作曲理念更加前卫,作曲技巧更加娴熟,作曲结构更加合理,音乐形象更加丰富,乐曲语汇更加丰富。他们在筝乐创作领域的涉入,不仅弥补了传统筝乐作品结构单一、音乐语言老套的问题,还打破了传统筝乐创作非常常规的旋法规律及技能技巧的局限,使筝乐创作完全摆脱了传统筝乐作品创作的模式和思路,为筝乐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播和发展开创了全新的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筝乐教育界还是表演界都对筝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是专业作曲家与创作型古筝演奏家并存的阶段。古筝新型制、新技法、新定弦、新音色、新演奏形式的出现形成了完全革新化的局面,也使筝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极其迅速的阶段。在筝乐文化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筝乐文化在创作领域和教育领域的传播启示非常有助于筝乐艺术获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一、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创作的启示
(一)要有良好的筝乐创作技能
任何的艺术创作活动都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也是进行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素养。筝乐创作同样如此,一个筝人掌握的知识技能程度决定了其创作的筝乐作品的深度和高度。具体而言,筝人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掌握足够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筝乐文化知识以及充足的筝乐技能储备。
首先,筝人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筝乐作为音乐领域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创作遵循一般的音乐创作规律,故而,音乐理论基础不可缺少。从音乐作曲的角度来看,曲式、和声、配器以及复调是音乐创作的四大要素,同时也是筝乐创作中的基本要素。筝人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是科学合理的,才能确保创作出来的筝乐作品的旋律符合音乐逻辑。
其次,筝人需要掌握足够的筝乐文化知识。筝是众多乐器中的一种,有着其固有的文化内核与审美特质,缺乏对筝乐文化知识的了解,难以创作出符合筝乐审美的音乐作品。一方面,筝人需要追本溯源,对古筝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音乐特质以及流派风格等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筝人需要扎实掌握筝乐的结构形式、器乐构造、韵律韵味等专业的音乐领域知识。对于筝乐而言,神韵是其核心所在,做到形神兼备才能保证筝乐的高质量,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筝乐作品。
最后,筝人需要具有充足的筝乐技能储备。由于筝乐的流派较多,加之在新时代形成了现代化的技术技巧,这就需要筝人准确把握各流派的风格,熟练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筝乐技巧。如果缺乏筝乐技能储备,其创作的筝乐作品必然是缺乏表达能力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筝人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筝乐技能。
(二)要有强烈的主观创作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主体的主观意识决定了其创作的作品质量。主体主观意识的强弱对人的乐感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左右创作的作品质量,因此主观创作意识对每一位筝乐创作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筝人要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对音乐表象的反应是音乐感知的三大表现,这些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在后天的训练中也能得到提升。在筝乐创作中,如果筝人具有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那么更容易捕捉关键的信息,对音高、音色、节奏等各种要素的应用能够更加符合音乐的规律,在音乐表达的过程中也将更加顺畅自然。
其次,筝人要构建良好的音乐想象。筝乐创作是抽象的艺术创作行为,需要筝人通过自身的想象构思筝乐作品的结构,这一活动过程更多地依赖于筝人的主观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与人类情感的内部动力结构具有一致性,这一特性决定了主体的内心情感与音乐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主体的想象能力并非决定音乐作品的必然要素,但其对筝乐创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从音乐作品的生成机制来看,音乐作品的诞生是主体的情感内化于音乐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具象,只能依靠筝人的主观想象。
最后,筝人要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从音乐表达的角度来看,筝人创作筝乐的过程实际上是其将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通过筝乐进行表达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筝人自觉地融入生活环境之中,并从中敏锐地捕捉创作筝乐作品所需的关键素材,也就是需要筝人将其主观创作意识付诸生活实践。
(三)要有多维度的文化艺术修养
筝乐诞生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除筝乐自身的文化因素外,传统文化体现的思想以及风土人情等要素都对筝乐作品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创作优秀的筝乐作品,筝人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
首先,筝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积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和”的音乐审美思想,这些文化思想对筝乐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当前时代,筝人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筝乐文化属性,还要挖掘传统文化对筝乐的影响机理。这一过程需要筝乐创作者不断提升自我的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广泛涉猎体现古代文人音乐审美思想的传统文献。
其次,筝人要深入了解不同流派筝乐所处的地域人文与风土人情。不同地域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均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流派的筝乐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比如《秦土情》具有浓厚的陕西风味,《庆丰年》具有淳厚的山东特点。这些作品中无一不体现着当地的特色语调,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筝乐作品才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和认可。尽管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地域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但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文特色进行深入了解依然是筝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如此,才能对不同流派的筝乐产生更加深入、更加直观的了解,才能在筝乐创作时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 最后,筝人需要广泛阅读文学艺术作品。广泛的涉猎阅读对于筝人来说具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筝人只有不断读书、读好书,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够以内在的文化内核指引外在的筝乐表现技法,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具文化底蕴的筝乐作品。
二、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培养的启示
(一)提倡筝乐教育的创新精神
筝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不断传播和发展也为教育领域中筝人的培养带来了诸多启示。不管是在筝乐表演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人们都应该提倡创新精神。良好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可以让筝乐文化的传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还能够为音乐教育中筝乐学科的崛起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筝乐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倡筝乐教育的创新精神:
第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筝乐教学。筝乐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筝乐的潜能,使学生开创思维、形成音乐意识,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筝乐演奏中去。
第二,树立创新式、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筝乐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传授筝乐技巧,只有技巧的演奏是没有灵魂的。创新式、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概念,它应该被当作一种音乐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因此,筝乐教育者要在主观意识情感引导下进行演奏,结合技巧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创作型筝人。筝乐教育者要主动把握筝乐“西化”的趋势,将传统筝乐与西方音乐适当结合,让西方音乐为筝乐服务,从而带动筝乐的发展,但在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把握好音乐融合中的主次地位,不能让其他音乐文化跨过筝乐文化的“度”。
第三,巧用风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筝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可以借助新时代科技媒体发展的“东风”,将筝乐教学以线上授课的模式展開。线上筝乐教学方式尽管在实践操作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对筝乐学生进行指导,让筝乐教学过程渗透课堂内外、充斥学习与生活,并最终扩大筝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从纵向、横向双向扩展筝乐教学的效果。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
筝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领域定期举办的筝乐文化交流、筝乐展演、筝乐学术座谈会等实践形式,然而当前在古筝教学领域,人们大多数采用的是“一对一”“师承教育”的方式来上课,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尽管非常强调筝乐理论基础和演奏技法的学习,但是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交流、上台表演的机会。因此,筝乐教育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筝乐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要深挖筝乐教学的文化属性。筝乐教育领域应始终保持以文化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主线,重点突出筝乐教学的文化属性,如此才能够将筝乐教育模式与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素养来学习和传播筝乐文化。
第二,要创造更多实践学习活动。筝乐教育领域应该时刻倡导校园文化理念,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筝乐实践学习机会,让筝乐学生在忙碌的实践环节中提高筝乐学习的效率。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组建筝乐艺术乐队,让筝乐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排练、演出机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古筝兴趣课、古筝公共课程,让更多喜爱古筝的学生能够聚集到一起交流学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更加愿意投入古筝学习,才能够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更加刻苦地练习。
第三,要注重筝乐技能的反复练习。技术是筝乐理论和实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筝乐学生能够取得进步的关键环节。对于筝乐理论常识以及比较基础的弹拨技能,筝乐学生只有刻苦反复地练习,才能够锻炼好手指的灵活度,进而顺利演奏全曲。也只有这样,筝乐学生才能够对筝乐理论以及实践表演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各界合力共创筝乐文化氛围
在筝乐教育领域培养优秀人才,光靠筝乐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在新时代背景下,筝乐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筝人,才能够为筝乐传播培养更多中坚力量。因此,筝乐教育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联合各界力量创造出更好的筝乐文化传播氛围:
第一,国家层面应该给予筝人培养更多的扶持和关注。各地的文化艺术部门应该定期为筝人培养组织一些基础性的交流活动,例如定期举办古筝交流活动、开展筝乐创作比赛等,为筝乐人才的培养提供足够多的发展空间。同时,各地文化艺术部门还应该对相关古筝机构、学会、组织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筝乐工作者,为各地筝乐文化的传播纳入新鲜血液。
第二,音乐院校层面应该开设作曲理论知识、基础拓展训练等相关课程,针对筝人培养的目标设计出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计划,使筝乐优秀人才的培养能够从理论学习贯穿到实践环节。在筝乐授课的方式上,学校也可以有多种计划,例如,带领学生鉴赏名曲,发放总谱分析作品特点与和声,讲解基本的作曲理论知识,小组课逐一指导,等等。每一门筝乐相关课程的开设都要落实好考核工作,让筝乐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
第三,筝乐教师层面应该树立模范效果,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这就要求筝乐教师从自我提升环节做起,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筝乐演奏和教授技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引导和鼓励筝乐学生在筝乐领域进行大胆摸索和尝试。例如,筝乐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筝乐音乐会,将课堂教学成果、师生创作成果定期搬到舞台中进行表演,在更多排练和表演的实践中,筝乐学生必将学习到更多的筝乐知识,产生更多的演奏灵感。
三、结语
筝乐弹奏旋律悠长悦耳,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演奏技巧精妙绝伦,乐曲创作新颖多样。在筝乐发展历程中,不管在哪一个阶段,筝乐教育理论家、筝乐创作表演者们都为中国筝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诸多努力。他们在演奏教学之余,勇敢地对筝乐艺术创作进行积极尝试,让筝乐作品在即兴、改编、移植、原创等方面展现出了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审美趋势,为古老的筝乐文化在当代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代筝人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将筝乐文化这种集创、演、教为一体的传统模式和直抒胸臆式的情怀加以保护、挖掘和发扬,如此,筝乐文化才能够在教育与表演领域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朱雪薇.筝乐中的诗词韵[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
[2]邰晗.西方现代音乐观念影响下的筝乐创作[J].艺术家,2020(6):123-126.
[3]肖涵.当代筝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J].大观(论坛),2019(11):70-71.
[4]张丝雨.中国古代筝人及其筝乐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5]林浦凤.筝歌艺术的多元文化表现形式[J].艺术研究,2017(3):46-47.
作者单位:
南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