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来看,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和学者重视起来。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我国人民的文明程度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升,当前年轻人的考学、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当前教学评估方法的影响,各个小学还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好坏的根本标准,升学率依然是各个小学的生命线。尽管减负增效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但是极少数的小学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德育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上,文以载道一直是语文教学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语文教学按理说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基地,但是迫于当前就业形势和精英教
育的压力,语文教学已经变成一种升学的工具,很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美的培养、人文的熏陶,忽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单纯地把语文教学当作是知识传授工具,对语文素材的分析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和新课标的要求都是南辕北辙的。
其次,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忽视小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和主体地位,德育教育采用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在情感上认同德育教育。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主要关注小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学生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规范,而很少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信念的转变和内化。德育之后,小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和爱心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写读后感,但是出于敬畏老师的心理,他们会从课文、语文参考书中复制语句,进行摘抄,滥竽充数,对于这样的读后感,教师一般也不会深究,默认其完成了作业,教师在这里就完全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没有真正承担起语文教学的职责。
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制时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文章内容全面、题材多样、含义丰富。有的课文歌颂英雄事迹,让小学生了解历史,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有的课文文笔优美,赞美大自然,可以让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的课文紧跟时代步伐,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类课文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的目标渗透到文章的教学之中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点拨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不懈地为德育教育开辟天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笔好、质量高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应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最真实的情感给激发出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传递的真、善、美,运用文章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富有情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準,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动力,确保德育教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不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小学语文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所以德育渗透要多渠道进行,让德育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去。课内与课外、课堂和生活、阅读与写作都要做到有机结合。语文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补充语文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理论知识,让德育渗透到其中,增强学生素质。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开展诗歌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立小组做手抄报,演讲等等。这些业余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文文字的精妙之处,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让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真正激发。只有内化为学生情感之中的德育教育才算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德育渗透的最好场所和基地。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内化为小学生的行动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本的教学中去,充分利用教材感化学生,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感染学生。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3]王家齊等.学校德育新视角.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来看,德育工作已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和学者重视起来。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我国人民的文明程度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升,当前年轻人的考学、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当前教学评估方法的影响,各个小学还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好坏的根本标准,升学率依然是各个小学的生命线。尽管减负增效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但是极少数的小学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德育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上,文以载道一直是语文教学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语文教学按理说应该成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基地,但是迫于当前就业形势和精英教
育的压力,语文教学已经变成一种升学的工具,很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美的培养、人文的熏陶,忽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单纯地把语文教学当作是知识传授工具,对语文素材的分析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和新课标的要求都是南辕北辙的。
其次,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忽视小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和主体地位,德育教育采用灌输的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在情感上认同德育教育。目前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主要关注小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学生的行为是否做到了规范,而很少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信念的转变和内化。德育之后,小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和爱心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写读后感,但是出于敬畏老师的心理,他们会从课文、语文参考书中复制语句,进行摘抄,滥竽充数,对于这样的读后感,教师一般也不会深究,默认其完成了作业,教师在这里就完全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没有真正承担起语文教学的职责。
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制时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文章内容全面、题材多样、含义丰富。有的课文歌颂英雄事迹,让小学生了解历史,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有的课文文笔优美,赞美大自然,可以让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的课文紧跟时代步伐,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类课文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的目标渗透到文章的教学之中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点拨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不懈地为德育教育开辟天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笔好、质量高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应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最真实的情感给激发出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传递的真、善、美,运用文章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富有情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语文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準,使他们具备积极向上的动力,确保德育教育渗透取得更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不只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小学语文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所以德育渗透要多渠道进行,让德育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去。课内与课外、课堂和生活、阅读与写作都要做到有机结合。语文教师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补充语文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理论知识,让德育渗透到其中,增强学生素质。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开展诗歌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立小组做手抄报,演讲等等。这些业余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文文字的精妙之处,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让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真正激发。只有内化为学生情感之中的德育教育才算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德育渗透的最好场所和基地。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内化为小学生的行动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本的教学中去,充分利用教材感化学生,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感染学生。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3]王家齊等.学校德育新视角.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