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报是校党委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学校形象、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发布的途径、政策宣传的渠道、工作研讨的园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校报是一种新闻媒介,以传播事实为主。校报上刊登的事实,都是师生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与文件、简报、思想交流等传播途径相比,校报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利用校报的贴近性优势,可以把握师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报纸的发行渠道主要有三种,即邮发合一、自办发行和自主发行,其中又有敲门发行、代理发行、设点零售、沿街叫卖等具体模式。我国现有高校校报近900家,每年发行报纸3000多万份。校报是校园内发行的报纸,主要是赠阅本校师生,校报的发行渠道与社会报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独特性明显。总体来看,校报的发行方式不外乎以下八种,即上门发行、信箱发行、邮寄发行、设点发行、散发、零售、阅览和电子版发行。这些发行方式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人群,需要综合运用。
上门发行。长期以来,校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一直是校报成品首先进入的场所,编辑部人员一般在第一时间将报纸送达这些办公室,因为对校报最关注的群体往往是这些人员。随着近些年来校报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上门发行又加进了敲门发行的内容。所谓敲门发行,是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1996年率先提出并开始实施的。《华西都市报》的敲门发行是对住宅楼的各家各户都进行动员,实行“地毯式轰炸”,200多个发行站、3000多人的发行队伍、十几条每天直送报纸的运输路线,使报纸能够推出与“敲门”相辅相成的现场订报、电话订报、破月乃至破天订报,而为全年订户赠送一个钉在家门口的报箱,则既保护报纸又省去了与投递员打交道的麻烦。敲门发行的进步意义在于为其他报纸的发行做出了一个榜样,即上门征订、送报到家的服务意识。敲门发行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发行方式,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更谈不上深奥,主要是观念上的转变,把一般商品推销的方法移植到报业发行上。如今的报纸发行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方式,或者是在这一方式上加以创新。高校校报在向校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上门送报的同时,很多学校也通过学生发行队伍,对教师住宅和公寓、学生宿舍、学校医院及附属医院的病房、学校宾馆和招待所的客房等,开展上门发行服务,效果良好。
信箱发行。对于距离报社、编辑部和党政办公场所较远、较分散的部门和院系,以及各个班级等,信箱投放一直是校报发行的主要方式。信箱投放省时省力,差错率小,疏漏率低。其缺点是存在二级散发问题,需要取报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心,以保证报纸能够尽快到达终端读者手中。
邮寄发行。学校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有关单位,不管是订阅还是报社、编辑部自动发行,都会选择邮寄发行的渠道。这种渠道的优点是全国联网,末捎投递能力强,报纸通过它可以被投递到全国任何一个通邮的地方。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发行时效差,报纸不能迅速及时地投递到户,发行费率也高,部分邮递员形成了机关化的官僚体制和作风,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投递中迟、漏、错等现象层出不穷,致使读者阅读不方便。尽管邮局发行具有很大局限,但不可否认,它的庞大发行网络依然是全国最好的。
设点发行。在一些师生必经的、地点设点,放置若干份乃至成沓的报纸,让有兴趣的师生自己取读。设点发行所设的“点”,人员流动要大,还要随手可取,一般而言可位于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餐厅等的出入口,但不能妨碍师生进出。设点发行具有方便受众、尊重受众选择、不必派人发送的优点。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取报纸的地方树上小牌,提醒读者爱护环境,不乱扔看过的报纸。
散发。在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的进行地,尤其是在大规模集会的场所,可以将刚刚出版的校报向部分师生和群众散发。散发也要尊重受众选择,观察散发对象的兴趣度,切忌见人就发。散发的集群效应大,可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提高报纸的知名度。散发是一种免费派送发行模式,为了与互联网争夺年轻一代,目前在欧美、亚洲和中南美地区,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免费散发的报纸越来越多,读者用不足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看完全部新闻。当然,如果集会的人数比较少,则不一定采用这种发行方式。
零售。受众特别有兴趣时,可以零售。当前,零售在校报发行量中占据的份额还很小,零售的对象只是一些校报的坚定读者和临时来校人员等。中国的报业已形成了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报纸正在走向市场平均利润,经营成本增加而利润率降低是一个趋势。报纸消费市场的细分和重组都反映了现阶段市场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竞争状况,反映了市场对生活、时尚类报纸的需求在增加,同时也说明报业市场化的程度正在提高。对于各种中央级和省级报纸来说,读者更多是通过公费订阅来获取报纸,因此,发行方式上更多的是投递而不是零售。但对于一些都市生活类报纸的读者来说,更多的接触方式是自费订阅和零买,发行就应该注意运用好零售这种发行渠道,零售终端的覆盖率一定要高。可口可乐公司有个著名的营销三原则,即愿意买、买得起、买得到。报纸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市场要求其低价格、购买方便。只要校报零售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零售量还不大,就说明校报还没有树立起自我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还没有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因而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纸。
阅览发行。阅览发行的主要渠道包括阅报栏和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可根据需要,结合校园的实际环境要求进行设立。阅报栏的公众阅读性强,适宜于广大师生在路过时驻足浏览,使大家既省时又不费力,同时还了解了学校信息,欣赏了艺术产品,方便明了,一举多得;阅览室阅读则可以更安心,读得更详细。
制作电子版。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阅读已成为更多受众的选择,其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也有校友、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的各界人士。与传统纸质媒体版面内容和版面形式相同的电子版,其发行方式主要有网络电子报、电子邮件报、手机报等。有鉴于此,校报电子版理应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在其制作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投入,以使其发布不晚于纸质报的发行。
在发行过程中,报纸的发行人员处于营销与传播活动的第一线,直接面对读者和纷繁复杂的大市场,是报社的耳目和信息触角。利用发行渠道得到的信息具有全面、具体、生动而且廉价的特点,是报社收集市场信息和其他信息的最佳途径。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竞争者信息、成本信息和效益信息等等。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传输系统,有益于报社管理者对发行与营销的决策、执行和控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报纸发行队伍的建设。
如上所言,无论是从报纸的发行范围还是从市场环境来看,利用单一的发行渠道、采取单一的发行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报社必须运用综合式的发行体系来占据读者群体。报纸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在做好舆论引导的同时,提高质量,增强易读性和可读性,丰富信息量,发行部门要熟悉市场和读者情况,根据市场和读者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发行的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报纸的发行渠道主要有三种,即邮发合一、自办发行和自主发行,其中又有敲门发行、代理发行、设点零售、沿街叫卖等具体模式。我国现有高校校报近900家,每年发行报纸3000多万份。校报是校园内发行的报纸,主要是赠阅本校师生,校报的发行渠道与社会报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独特性明显。总体来看,校报的发行方式不外乎以下八种,即上门发行、信箱发行、邮寄发行、设点发行、散发、零售、阅览和电子版发行。这些发行方式各有利弊,各有不同的适用人群,需要综合运用。
上门发行。长期以来,校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一直是校报成品首先进入的场所,编辑部人员一般在第一时间将报纸送达这些办公室,因为对校报最关注的群体往往是这些人员。随着近些年来校报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上门发行又加进了敲门发行的内容。所谓敲门发行,是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1996年率先提出并开始实施的。《华西都市报》的敲门发行是对住宅楼的各家各户都进行动员,实行“地毯式轰炸”,200多个发行站、3000多人的发行队伍、十几条每天直送报纸的运输路线,使报纸能够推出与“敲门”相辅相成的现场订报、电话订报、破月乃至破天订报,而为全年订户赠送一个钉在家门口的报箱,则既保护报纸又省去了与投递员打交道的麻烦。敲门发行的进步意义在于为其他报纸的发行做出了一个榜样,即上门征订、送报到家的服务意识。敲门发行只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发行方式,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更谈不上深奥,主要是观念上的转变,把一般商品推销的方法移植到报业发行上。如今的报纸发行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方式,或者是在这一方式上加以创新。高校校报在向校领导和部门办公室上门送报的同时,很多学校也通过学生发行队伍,对教师住宅和公寓、学生宿舍、学校医院及附属医院的病房、学校宾馆和招待所的客房等,开展上门发行服务,效果良好。
信箱发行。对于距离报社、编辑部和党政办公场所较远、较分散的部门和院系,以及各个班级等,信箱投放一直是校报发行的主要方式。信箱投放省时省力,差错率小,疏漏率低。其缺点是存在二级散发问题,需要取报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心,以保证报纸能够尽快到达终端读者手中。
邮寄发行。学校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有关单位,不管是订阅还是报社、编辑部自动发行,都会选择邮寄发行的渠道。这种渠道的优点是全国联网,末捎投递能力强,报纸通过它可以被投递到全国任何一个通邮的地方。它的不足也很明显,即发行时效差,报纸不能迅速及时地投递到户,发行费率也高,部分邮递员形成了机关化的官僚体制和作风,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投递中迟、漏、错等现象层出不穷,致使读者阅读不方便。尽管邮局发行具有很大局限,但不可否认,它的庞大发行网络依然是全国最好的。
设点发行。在一些师生必经的、地点设点,放置若干份乃至成沓的报纸,让有兴趣的师生自己取读。设点发行所设的“点”,人员流动要大,还要随手可取,一般而言可位于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餐厅等的出入口,但不能妨碍师生进出。设点发行具有方便受众、尊重受众选择、不必派人发送的优点。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在取报纸的地方树上小牌,提醒读者爱护环境,不乱扔看过的报纸。
散发。在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的进行地,尤其是在大规模集会的场所,可以将刚刚出版的校报向部分师生和群众散发。散发也要尊重受众选择,观察散发对象的兴趣度,切忌见人就发。散发的集群效应大,可以扩大新闻的影响力,提高报纸的知名度。散发是一种免费派送发行模式,为了与互联网争夺年轻一代,目前在欧美、亚洲和中南美地区,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免费散发的报纸越来越多,读者用不足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看完全部新闻。当然,如果集会的人数比较少,则不一定采用这种发行方式。
零售。受众特别有兴趣时,可以零售。当前,零售在校报发行量中占据的份额还很小,零售的对象只是一些校报的坚定读者和临时来校人员等。中国的报业已形成了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得报纸正在走向市场平均利润,经营成本增加而利润率降低是一个趋势。报纸消费市场的细分和重组都反映了现阶段市场发展的总体水平和竞争状况,反映了市场对生活、时尚类报纸的需求在增加,同时也说明报业市场化的程度正在提高。对于各种中央级和省级报纸来说,读者更多是通过公费订阅来获取报纸,因此,发行方式上更多的是投递而不是零售。但对于一些都市生活类报纸的读者来说,更多的接触方式是自费订阅和零买,发行就应该注意运用好零售这种发行渠道,零售终端的覆盖率一定要高。可口可乐公司有个著名的营销三原则,即愿意买、买得起、买得到。报纸作为一种日用消费品,市场要求其低价格、购买方便。只要校报零售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零售量还不大,就说明校报还没有树立起自我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还没有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因而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纸。
阅览发行。阅览发行的主要渠道包括阅报栏和图书馆阅览室。阅报栏可根据需要,结合校园的实际环境要求进行设立。阅报栏的公众阅读性强,适宜于广大师生在路过时驻足浏览,使大家既省时又不费力,同时还了解了学校信息,欣赏了艺术产品,方便明了,一举多得;阅览室阅读则可以更安心,读得更详细。
制作电子版。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阅读已成为更多受众的选择,其中既有教师和学生,也有校友、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的各界人士。与传统纸质媒体版面内容和版面形式相同的电子版,其发行方式主要有网络电子报、电子邮件报、手机报等。有鉴于此,校报电子版理应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在其制作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投入,以使其发布不晚于纸质报的发行。
在发行过程中,报纸的发行人员处于营销与传播活动的第一线,直接面对读者和纷繁复杂的大市场,是报社的耳目和信息触角。利用发行渠道得到的信息具有全面、具体、生动而且廉价的特点,是报社收集市场信息和其他信息的最佳途径。这些信息包括消费者信息、产品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竞争者信息、成本信息和效益信息等等。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传输系统,有益于报社管理者对发行与营销的决策、执行和控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报纸发行队伍的建设。
如上所言,无论是从报纸的发行范围还是从市场环境来看,利用单一的发行渠道、采取单一的发行方式,根本就无法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报社必须运用综合式的发行体系来占据读者群体。报纸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在做好舆论引导的同时,提高质量,增强易读性和可读性,丰富信息量,发行部门要熟悉市场和读者情况,根据市场和读者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发行的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