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1991年总目录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q1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于去年年底在广州召开。与会的120多名同志提供了70多篇论文,对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认为,我国传统文学在渐进的发展历程中,融化在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积淀成一种文化基因,成为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上,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制约着当代作家的审美意识,拆映在当代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上。尽管时代、阶级、地域和创作、欣赏的个体不同,会导致这种审美传统观念的不同表现,但言志载道的审
<正> 徐志摩是一位以个人为本位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这决定了他是以诗意的眼光来观照这个世界,文学创作自然也要反映这一特点。德国文论家施莱格尔说:“浪漫诗是发展着的包罗万象的诗。——它要而且应该……对生活和社会进行诗化。”①同样,散文创作也不例外.哲理诗情化,诗情寓于哲理,这是徐志摩诗化散文的重要特征。那么如何看待作家“诗情”在创作中的作用?鲁迅在《两地书》和《诗歌之敌》中都曾说过,感情太激烈时不宜于写诗,那样会将“诗美”杀掉,这是经验之谈,“诗情”是诗人自我感情的净化和升华,并不是直接的宣泄
<正> 肯定文艺的功利价值,尽力使文艺促进社会进步,有益于人民,这是鲁迅文艺观的突出特点。他一开始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弃医从文,便为自己的文艺观奠下了一块鲜明的功利性基石,因为在趋利避害的界定下,事物的功利性,一般是孕含在它的目的性之中的,目的性愈明确,功利性就愈具体;他关于文艺功利性的理论,一直是在与形形色色的非功利主义以及庸俗功利主义相矛盾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然而,我以为,鲁迅这方面的主要贡献,还不在于他反对什么,坚持什么,而在于,他能在这绝然对立的两
<正> 在西方文明史上,有一个作为中世纪与近代分界线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群星璀灿的时代,产生了一批“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们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抗“神权”,以“人文主义”的武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神曲》的作者但丁、《诗集》的作者彼特拉克、《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就是这一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先驱。他们以如椽的巨笔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初步扫清了道路,推动了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正> 台港学术界有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只有李一鸣《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林莽《中国新文学二十年》等少得可怜的几本新文学史著作,但到七十年代,却一下子冒出了五部中国现代文学(或曰新文学)史、文艺史,即: 1)李辉英著中国现代文学史香港文学研究社 1970年初版 2)刘心皇著中国现代文学史话台北正中书局 1971年初版 3)司马长风著中国新文学史(上卷)香港昭明出版社 1975年初版 (中、下二卷分别出版于1976、1978年)
<正> 作为“百代诗话之祖”,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钟嵘《诗品》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批评史上的双壁。《诗品》中的诗歌本质论、发生论、方法论、诗歌史观和诗歌美学,不仅指陈当代,沾溉后人,在我国批评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且东渐日本,影响日本和歌理论和和歌创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诗品》“吟咏情性”的诗歌主张,“四季感荡”和“人际托怨”的诗歌发生论、钟嵘的文学理念和美学思想,在影响和歌的漫长艺术实践里,与日本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正> 《正纬》篇,列《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第四,在《宗经》之后,《辨骚》之前。刘勰自谓“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可知此篇自有其不易之位置。然历来说“文心”者对它不甚注意,正面论述《正纬》者颇鲜见。究其因,大抵与人们对纬书的看法有关。自东汉以后,一般学者都认为纬书是“伪书”,既是伪书, 自然弃置勿复道。自近代以来,纬书又被学界普遍认为是“宣扬神字迷信”之物,其价值只能是负面的了,唯有反对谶纬者如桓谭、张衡等,才值得在思想文化史上大书一笔。实际上,纬书本身颇复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批评过这样一种论调:“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重复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的错误,就要妨害创作情绪。”49年以来,这种论调一直不曾绝迹。前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时候,它更是成为在文艺领域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革命文艺、特别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实绩的得力口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艺领域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调整时期,它依然经过乔装打扮,不时以各种姿态探出身来,企图将逐渐
<正> 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首届海外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于7月26日至31日在吉林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吉林大学和吉林省社科联、吉林省社科院、延边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一些海外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给大会发来了贺信。以海外鲁迅研究为主题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这样的会议在鲁迅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作为一种研究之研究,与会者首先从学术史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由于自然与文化的阻隔和差异,使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
<正> 1991年8月16日至19日,由南开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联合举办的“曹禺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来自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的十余名海外曹禺研究者出席了大会。与会的学者向大会提交了40余篇学术论文。围绕曹禺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曹禺思想与其创作的关系、曹禺剧作的艺术特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