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的大学生多比较个性和自我,在面对就业和工作的时候,往往缺少对工作和企业的责任感。这就使学生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不仅是自己饱受坎坷,同时也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所以对在校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势在必行。而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满足了供给侧改革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为“工匠精神”的落实做铺垫。
关键词:体验;职业精神培养;人才培养
一、职业精神培养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是从事某项职业应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主动地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一个职业人在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自主自发的职业责任感,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工作岗位。为了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职场状态,实现校园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学校及老師就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的义务,这既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任,也是为企业负责任,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应尽的职责,满足就业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实习、就业的时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去工作,所以在入职初期,经常跳槽;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指导,只要遇到不同声音,立刻离职,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让学生错失很多就业的机会。而学生的这些行为,也正是缺乏职业精神的体现。可见,职业精神培养势在必行,不仅会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也会让企业在用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省去不必要的损耗。
二、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
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学生实践和模拟工作场景引发职场体悟,从而形成对工作、对职业精神的直观感受,并内化成初步的职业精神体验。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动手能力强、擅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是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学生理论性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学习中更倾向于用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意志力比较薄弱,工作中时常意气用事,职业概念不强。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精神从理论的角度不容易理解,如果辅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感知工作状态,把理论的、抽象的职业精神融于模拟工作场境中,就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这种体验式的职业精神培养将理论知识掌握、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与高职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学习特点相契合,更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
三、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中,关于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是从人文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较为宏观的角度展开,但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课程也有设置,多以理论说教为主,缺少具体体验和感受。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不喜理论喜欢实操,更愿意从实践的角度去体验工作情境,从而结合工作实际来感受和体验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关于“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体验式教学,一是关于职业精神培养。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掌握,不涉及职业精神培养;而职业精神培养则依托职业道德的理论讲解进行传授,不能同职业技能相衔接,致使教学中的职业精神培养同职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很好地融合。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却不能把工作技能与职业精神一并进行培养和培训,不可谓不是一大缺陷。所以,高职院校的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四、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对策
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要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和深化,才有可能使职业精神的培养获得一定成效。
(一)从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入手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技能与品德修养的融合,将职业精神的要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并且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来。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更要把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和职业道德修养相结合。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技术与道德情操并重的发展型人才。在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之外,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和创新教育等课程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同时注重专业课程的选择和设置,既要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又要适应市场需要,并通过实训课程体验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体悟。同时注重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在文化课、思政课、专业课、实训课、选修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通过教育教学和启发引导,使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内容,明确职业精神的核心,提高对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责任、职业义务等的认识和了解,在主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通过体验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及行为特点,要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职业精神的相关教学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注重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方面融入职业精神的内容,并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及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践进行体验,既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通过校内实训进行强化
校内的专业实训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好地融合,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接近工作环境的学习场域,使用和感知与未来工作相接轨的实训实践设备。在学校的学习中感受工作内容与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工作体验和感受,会对学生的职业观形成直观和明确的感受,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养成产生直接影响,有利于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高。在工作环境中体验企业化管理,感受工作流程及工作中有可能面对的问题,独立解决或者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不仅会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体验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并且能更直观地促进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在实训体验学习中对专业技能的认知、对职业精神的作用、团队合作的情况都会有更全面的了解,这种职业体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会使学生未来走入职场少走很多弯路。 (三)将“教中学、教中做、做中学”落到实处
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不同岗位的職业精神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并在课程创新、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不断完善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和步骤,实施校企共建,并将企业的评价机制引入课程考核之中,还要通过实训、实践课程来完善职业精神的培养。校内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使用,包括某些院校“学徒制”的实施,都是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实施和落实,把校内的专业教育与校外的企业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教育、教学、企业评价一体的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实施校企共建,完善学校的专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实现真正的双赢。
学生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了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践中使职业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时,要完全按照实习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学生遵守企业劳动制度和劳动规范,并且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在实习工作中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明确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企业经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招聘教师的时候注重企业经历,也可以建立教师轮流实践的制度。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企业轮训。企业的经历会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并把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提升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专业技巧和专业宽度,同时使学生未来就业缩短磨合期,实现真正落地的学以致用。
同时,也可以聘任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丰富师资队伍,把企业技能直接运用到教学工作中,直接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引入企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考核体验完善对专业技能的认知。
从招聘专业教师、招聘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聘用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企业经历进行职业精神培养,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更好的融合。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促进职业精神培养
在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来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氛围,比如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賽、文化艺术节、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高专业技能;也可以邀请优秀企业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需求,实现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包容和合作,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直观感受,近距离的了解和体验职业精神,从而完善自己对职业精神的了解和认知,体会团队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五、总结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依据就是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而这个依据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职业技能为本兼顾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能为学生初入职场做铺垫,而职业精神则决定学生在未来职场发展的长度和宽度,是持续的动力。高职院校应不断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把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训体验、兴趣课堂、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兼顾的课程体系纳入学生学习中,并依据不同内容融入职业精神的要素,完成专业技能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并结合专业实践和体验完成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初步认知,这样才能为毕业生未来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职业精神教育——高职生德育工作新的着力点[J].李佳.科技信息.2011(25).
[2]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J].王金娟.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5).
[3]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探析[J].杨春花.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4]基于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校园精神培育探究[J].张琦.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5]职业精神: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内助器”[J].马琪山.陇东学院学报,2010(04).
[6]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王宇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作者简介:任小平(1970-),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秘、美育研究。
关键词:体验;职业精神培养;人才培养
一、职业精神培养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是从事某项职业应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主动地表现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一个职业人在从事本职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自主自发的职业责任感,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工作岗位。为了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职场状态,实现校园与未来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学校及老師就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的义务,这既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任,也是为企业负责任,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应尽的职责,满足就业市场对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实习、就业的时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去工作,所以在入职初期,经常跳槽;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和指导,只要遇到不同声音,立刻离职,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让学生错失很多就业的机会。而学生的这些行为,也正是缺乏职业精神的体现。可见,职业精神培养势在必行,不仅会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也会让企业在用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省去不必要的损耗。
二、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
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精神的培养,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通过学生实践和模拟工作场景引发职场体悟,从而形成对工作、对职业精神的直观感受,并内化成初步的职业精神体验。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动手能力强、擅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更应该是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学生理论性不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学习中更倾向于用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意志力比较薄弱,工作中时常意气用事,职业概念不强。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精神从理论的角度不容易理解,如果辅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感知工作状态,把理论的、抽象的职业精神融于模拟工作场境中,就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这种体验式的职业精神培养将理论知识掌握、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与高职学生的心智水平和学习特点相契合,更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
三、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中,关于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是从人文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较为宏观的角度展开,但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课程也有设置,多以理论说教为主,缺少具体体验和感受。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不喜理论喜欢实操,更愿意从实践的角度去体验工作情境,从而结合工作实际来感受和体验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关于“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体验式教学,一是关于职业精神培养。体验式教学侧重于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掌握,不涉及职业精神培养;而职业精神培养则依托职业道德的理论讲解进行传授,不能同职业技能相衔接,致使教学中的职业精神培养同职业技能的学习不能很好地融合。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校期间却不能把工作技能与职业精神一并进行培养和培训,不可谓不是一大缺陷。所以,高职院校的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四、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对策
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要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采取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和深化,才有可能使职业精神的培养获得一定成效。
(一)从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入手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技能与品德修养的融合,将职业精神的要素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并且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来。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質教育,更要把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和职业道德修养相结合。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技术与道德情操并重的发展型人才。在保证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之外,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和创新教育等课程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同时注重专业课程的选择和设置,既要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又要适应市场需要,并通过实训课程体验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体悟。同时注重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在文化课、思政课、专业课、实训课、选修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通过教育教学和启发引导,使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内容,明确职业精神的核心,提高对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责任、职业义务等的认识和了解,在主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通过体验加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及行为特点,要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职业精神的相关教学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注重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方面融入职业精神的内容,并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及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践进行体验,既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通过校内实训进行强化
校内的专业实训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好地融合,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接近工作环境的学习场域,使用和感知与未来工作相接轨的实训实践设备。在学校的学习中感受工作内容与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工作体验和感受,会对学生的职业观形成直观和明确的感受,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养成产生直接影响,有利于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高。在工作环境中体验企业化管理,感受工作流程及工作中有可能面对的问题,独立解决或者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不仅会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体验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并且能更直观地促进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在实训体验学习中对专业技能的认知、对职业精神的作用、团队合作的情况都会有更全面的了解,这种职业体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会使学生未来走入职场少走很多弯路。 (三)将“教中学、教中做、做中学”落到实处
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纳出不同岗位的職业精神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并在课程创新、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不断完善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和步骤,实施校企共建,并将企业的评价机制引入课程考核之中,还要通过实训、实践课程来完善职业精神的培养。校内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使用,包括某些院校“学徒制”的实施,都是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实施和落实,把校内的专业教育与校外的企业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教育、教学、企业评价一体的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实施校企共建,完善学校的专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实现真正的双赢。
学生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了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在实践中使职业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时,要完全按照实习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学生遵守企业劳动制度和劳动规范,并且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评价。在实习工作中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明确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企业经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招聘教师的时候注重企业经历,也可以建立教师轮流实践的制度。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企业轮训。企业的经历会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并把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提升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专业技巧和专业宽度,同时使学生未来就业缩短磨合期,实现真正落地的学以致用。
同时,也可以聘任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丰富师资队伍,把企业技能直接运用到教学工作中,直接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引入企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考核体验完善对专业技能的认知。
从招聘专业教师、招聘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聘用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企业经历进行职业精神培养,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更好的融合。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促进职业精神培养
在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来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氛围,比如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賽、文化艺术节、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高专业技能;也可以邀请优秀企业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需求,实现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包容和合作,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直观感受,近距离的了解和体验职业精神,从而完善自己对职业精神的了解和认知,体会团队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五、总结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依据就是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而这个依据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职业技能为本兼顾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技能为学生初入职场做铺垫,而职业精神则决定学生在未来职场发展的长度和宽度,是持续的动力。高职院校应不断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把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训体验、兴趣课堂、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兼顾的课程体系纳入学生学习中,并依据不同内容融入职业精神的要素,完成专业技能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并结合专业实践和体验完成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初步认知,这样才能为毕业生未来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职业精神教育——高职生德育工作新的着力点[J].李佳.科技信息.2011(25).
[2]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J].王金娟.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05).
[3]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探析[J].杨春花.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03).
[4]基于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校园精神培育探究[J].张琦.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5]职业精神: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内助器”[J].马琪山.陇东学院学报,2010(04).
[6]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王宇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作者简介:任小平(1970-),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秘、美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