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考察散记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g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22日至10月28日,我们应英中科技贸易促进会的邀请,赴英国进行为期6天的考察,本文以散记的形式,记录了在英国期间的所见所闻。
  
  小业主 大帝国
  
  10月22日下午,我们乘坐东方航空公司MU551次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一路追着太阳,由东向西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历经12个小时的空中旅程,抵达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希思罗机场的安检厅给我们的感觉很小,安检也很慢,边上英国和欧盟公民的出关通道很快就清空了,我们和一大群其他国家公民挤在长长的队伍中等着过关。放眼望去,印度人、阿拉伯人,还有的就是东方人居多。 出关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可能因为我们拿的是公务签证,又一个个长着良民的脸,移民局官员问了二、三个简单的问题就让我们过了。
  进入伦敦市区,已是华灯初上,乘坐的巴士在并不宽阔的街路上行进,从车窗望出去,浓郁的树木掩映着两旁一幢幢古朴的建筑,房屋的窗户里透出暗淡的灯光,这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之都,仿佛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梦影,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已经是国内的子夜时分了,我们先去唐人街吃晚饭,大家都没有睡意,沉浸在初到伦敦的喜悦中。吃好晚饭,去酒店登记入住,漫长的一天——31个小时,终于在逐渐升起的困意中结束。
  第二天,先参观伦敦市区,把伦敦定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并且行程安排逗留的时间也最长,是由于听人说你无论花多长时间在这里也不会觉得多。伦敦是英伦三岛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据说第二名要比她小上20倍!泰晤士河由西向东穿过市中心,将伦敦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岸是相对富足的区域,而南岸有很多的黑人聚居区。
  我们先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几处著名的景点如大笨钟、议会大厦和西敏寺等都集中在同一个小小的街区,依傍着泰晤士河。 这里大概可以算是英国的中心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王加冕的地方,议会大厦和大笨钟也都是英国的象征。走到河边,可以看到对岸的一个观光大转盘“伦敦之眼”。参观完这些景点后,我们步行到了距离不远的唐宁街。唐宁街10号,这个现任英国首相布朗的府邸门口,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半严肃半悠闲地守在门口,游客们只能从栅栏间伸手进去拍下布朗家的外观。
  再往前,来到皇家马厩,门口的高头大马上坐着皇家卫队的骑兵,目空一切地左顾右盼。我们没有被吓倒,大摇大摆地穿过营房大门和过道,来到一个沙土铺就的广场,这是马厩的院子,院子对面是英国的皇家园林——圣詹姆斯公园。院子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等着看换岗仪式,但因为我们行程安排紧,导游紧赶慢赶让我们走,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我们进入公园,就免不了会停下来拍照、放松,用的时间反而更长。果然,当我们磨磨蹭蹭地快走到公园的出口时,马队在四名摩托巡警的护送下过来了,众人于是又撒腿狂奔百余米回去看,只见广场上两排各8名盛装的骑兵正勒马面对面的站在中央,这是骑兵营准备出发前往白金汉宫换防交接,骑兵们头上的金盔,脚上的靴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伴随着一声声口令,认认真真地走形式,好不热闹,英国有些顽固的传统,此即是一例。
  圣詹姆斯公园有很多的水鸟、黑天鹅、鸽子等,一点都不怕人,有人用面包喂它们,成群的鸟儿就会聚集过来。公园的中间就是维多利亚皇后纪念碑和白金汉宫,英国王室近年来已经在一些特定时间开放了白金汉宫供游人参观,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
  乘车沿着圣詹姆斯公园大道继续行进,经过特拉法加广场。 这是以一个海军上将的名字命名的,广场的标志是喷水池、飞舞的鸽子和高高耸立的纳尔逊爵士塑像,纳尔逊将军是大不列颠的英雄,1850年,他率领英军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从此奠定了英国海上霸王的地位。特拉法加广场地处伦敦的交通中心,是游客都会来畅游的地方。我们经过这个著名的广场时,却感到有点失望,太小了,远没有我们台州的市民广场大。其实,英国很多所谓的广场都很小,房子也一样,市区里高楼大厦不多,大量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多层建筑,房子的窗户也是小小窄窄的。房子与房子之间是狭隘的街道,英国的汽车似乎也比较“寒酸”一些,车型小,两厢车很多,同美国遍地大摇大摆的肌肉车没法比。
  
  小,是英国的一个特点,连莎士比亚都说:“这一个小小的世界,这一个镶嵌在银色海水之中的宝石……”虽然英国在它鼎盛时期被称为大英帝国,曾经是海上的霸主,仗着他们的军舰横行海上,到处侵略别人的国家。但她原来却是靠小作坊,小商铺起步,据说,当初法国人尤其是拿破仑就看不起英国人,因为在欧洲大陆古老的贵族世家看来,英国人只不过都是一些小商小贩和小手工业者。然而这些在商品经济中迅速成长起来的新贵族和城市工商业者成为了新的统治阶级代表,并且使这个在世界地图上并不起眼,长期处于欧洲主流文明边缘的岛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压倒她的欧洲大陆邻居,资本主义得到的迅速发展,不仅以滑铁卢战役彻底打败了法国,而且依靠海上霸权,侵占了比本土大100多倍遍布世界各洲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英国不但成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引导者,而且主宰世界发展的潮流长达二个世纪之久。其首都伦敦也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和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繁华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正如中国人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英帝国一样没有永远的辉煌,经过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崩溃,20世纪开始英国逐渐走向衰落。但当年的“日不落帝国”经历了一段成为“夕阳”帝国的失落后,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措施及产业调整,如今正在再度崛起,其发展的历程中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据历史学家估计,早在17世纪,英国就有1/2的农业人口农闲时从事工业生产,这些乡村工业完成了原始积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机器化大生产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英国的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以其集聚效应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带来资金和各类物资向城市集中,又推进了市场化的进程。
  英国的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交通地理的大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配套性服务和生活消费性服务上。历史上,伦敦是产生“城市病”最早的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19世纪50年代,大伦敦规划在伦敦的外围建设二十多个卫星城。通过发达的交通成功的疏散了伦敦的人口和产业,交通的发达使工业因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环境治理的要求而迁出城市或在新的开发区选址成为可能,也促进了英国城市群、城市带的形成与发展。可见,产业的扩散是以高度发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和完善的生产服务配套为前提。由此想到我们台州滨海工业区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如何尽快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完善的交通和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是必需的。
  英国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主要靠第三产业,随着工业成本的增加,英国将钢铁、造船等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通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弥补了制造业转移的空缺,创造了巨大的国民财富。现在,虽然帝国的位置被美国等取代,但英国的经济表现良好,其人均GDP高于德国和法国,远高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数,在美元不断贬值的今天,英国保持了低通胀和坚挺的货币,其经济的成就归功于成功的产业扩散和结构调整。
  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英国也有过我们一样的历程,伦敦一度是有名的“雾都”,主要因为重化工业集中于城区以及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泰晤士河因工业污染的排放曾经恶臭难闻。19世纪60年代,伦敦加大力度将重化工业外迁,并且改变居民的能源消费方式,经过整治,还原了一个清爽、干净的伦敦和泰晤士河。但我们去看时,泰晤士的河水和黄浦江一样是浑浊的,据说泰晤士河的水质治理好后又有反复,英国女王都曾悬赏征求良策。看来,水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印证了一个真理: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解决。
  英国是世界上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私营部门的产值占GDP的70%。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台州依靠农村工业化和民营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民勤劳创业,政府积极有为,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力发展“两水一加”,创立“股份合作”,完成原始了积累;九十年代,努力实现“撤地建市”, 明确发展大工业、开发大港口、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的“四大战略”,形成了“台州现象”;进入新世纪,奋力推动“城市建设”,确立“工业立市”,力争走在前列。经过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全市总量90%、就业占80%、财政收入占70%。目前,台州人均GDP近4000美元,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总体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应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只有小企业铺天盖地,才能创业富民,唯有大企业顶天立地,才能推进创新强市。如何加快进行产业的提升扩散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一个有特色有品格的城市,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
  
  古老城市 绅士风度
  
   漫步伦敦的街头,风格迥异的建筑吸引着我们,那些古老的建筑迎面而来,不仅给人以震撼,更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这些建筑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外国”的游客来说,仿佛不是石头建成的,而是由一个个神秘的故事和迷团堆砌起来的。它们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依然是那么的坚固,给人的感觉好像会永远存在下去一样,它们提醒人们:你走进了数百年前的伦敦。在几百年时间里,不管政权如何更替、时代如何变迁,伦敦的城市规划始终保持着稳定和延续性。不像我们国内,规划的随意性比较大,很多房子建了没多久就推倒重来,反正建也GDP,拆也GDP。老外都说:整个中国象一个大工地。而在英国,几百年来的规划建设将属于伦敦的特色,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起来,形成了伦敦城鲜明的个性。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是在历史博物馆里漫步。它们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建筑了,同时也是艺术品。城市因为有了它们,变得更有内涵和品味。
  伦敦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的完善,地下世界比地上空间还要精致、丰富,整个伦敦的地下基本上是空的,186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1874年下水道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整个系统包括三条与泰晤士河平行的下水道,伦敦的地下排水管道非常宽大,并在排水道两边铺有人行道供检修和维护用,排水系统非常发达,所有的污水都汇集到净水厂处理以后再利用,19世纪建设的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以看出该城市发展的水准。实际上,中国古代在给排水、水利方面的技术也相当先进,如宋代城市排水技术十分发达,江西赣州甚至在一千年后还在使用宋朝修建的下水系统,正是这样高超的技术使得宋朝就可以出现人口一百万以上的城市。又如成都的都江堰,建于2300多年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堪称奇迹。相比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存在的弊病:除了重复建设多,千城一貌,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品格外,还有就是设计不完善,建设质量差。今年的一场大暴雨,包括杭州等大城市普遍被淹,城市的排水系统根本没法和伦敦比。基础设施,百年大计,人家100年以前能够做到,我们的老祖宗1000多年前就做得很好的事,为什么我们现在有时做得反而不如了呢。
  伦敦是古老的,同时又是时尚的。走到商业区,我们被车水马龙的喧嚣,流光溢彩的繁华所吸引,这是一个艺术、文化、时尚、迷人的城市,所以有人说过:“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在由牛津街、摄政街组成的购物区里,集中了世界上精美奢侈的时尚品,从英伦本土的品牌(BALLY,BUBBERY...)到巴黎意大利的顶级名牌(LV,AMANY...)等,几乎都在伦敦开设了旗舰店。当然价格也是令我们咋舌不已的。英国老牌百货公司哈罗兹(HARRODS),因是前王妃戴安娜的男朋友老爸所有更闻名于世,里面哪怕是一件普通的东西都能卖出精品的感觉,虽然价格比别处贵很多,商店里照样生意兴隆。在英国逛的时候,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与国内或其他国家同等的东西比价格,不用说,伦敦是消费最昂贵的地区之一,我们中国人挣钱到英国去花,只能用两个字去形容:痛苦!他们的1块钱顶咱们的15块!真让人想起来就生气,什么时候咱们人民币和英镑倒过来,1元换15镑,那时候我们就多出国,在中国挣钱到外国去花!
  走马观花看伦敦,对我们来说,伦敦毕竟是陌生的,要想解读这座古老的城市,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的是对英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位于伦敦西郊的温莎城堡是英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折射。温莎城堡建于1066年,城堡共占地4800英亩,是英国最大的一个古堡。城堡建在一个高处,据说最早是土垒的,后来几经改建,才形成现在宏伟的规模。可以看得出来,古堡当年修建目的,主要是用来防御。要想攻下这样坚固的古堡,真是不容易,高高的城墙,厚厚的墙体,结实的大门。想象着当年守卫在城墙上面的盔甲战士;想像着几百年前那些凯旋的骑士,就和我们走在这同一条路上;想象着世世代代的帝王在城堡里的生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英国的王室虽在,却已风光不再,没有了昔日至高无上的王权。我们漫步在这石板铺就的古堡行道上,就仿佛穿行在历史的长河里。
  古堡里有着丰富的皇家珍藏艺术品,内部装饰奢华,金碧辉煌的房间按照用途分类:有寝室、更衣室、早餐室、正餐室、小会客室、大接待厅、侯见室、武器室、音乐室、活动室等等。武器室的墙上挂满了长枪短剑,真正是蛮族风气的体现。毛主席说:“欲文明其精神,必先自野蛮其体魄。”看来,真理全世界都通行。古堡虽然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但还是有一块地方是王室居住区,这一部分是戒备森严不对外开放的。女王伊丽莎白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住在这里,在重大的节日,还会在城堡里设宴,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从城堡里往外看,外面的景色也很美。温莎城堡所在的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英国小镇,到处可见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屋建筑,因为有了著名的温莎城堡,这个小镇成为英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古堡里和镇子里到处都是四面八方来的游客。小镇街道上很干净,景点停车场的公厕外观古朴,像一栋二层小楼,里面的各种设施功能齐全,而且光洁如新,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反映。在英国考察期间,一路上我们经过的很多小镇都像这样,美丽整洁像一个花园,整洁的卫生不是靠保洁员的劳动,而是凭了人们的高素质。这使我们想起了在咱们的城市里,人们的家里可以说都是很干净漂亮的,但是看看那些公共的场所,反差太大。现在生活水平我们已经提高了,经济上的差距可以很快赶上来,但是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差距什么时候可以缩小?英国有一句谚语:“三代人造就一个贵族”。他们的贵族不仅仅意指财富上的积累,更是指人的素质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人一夜之间可成为暴发户,但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贵族。
  说到绅士风度,就会想起英国人,他们含蓄而彬彬有礼。伦敦的道路并不宽阔,有不少是当年为马车修建的街道,今天却川流不息的奔跑着汽车,车辆相互礼让,秩序井然。很多街区里行人稀少,但来往的车辆并不因为这样而放肆,在任何一个路口,即便是没有交通信号灯,司机离路口很远就会开始减速。虽然几天下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礼让,但还是觉得有些不自然,终于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没想到那位司机竟然也跟着停下来,向我们挥了挥手——你先过,伦敦令我们懂得,相比起富裕来,谦和与宽容更是一个高度文明社会的标志。
  英国的街头,人们不紧不慢的步伐,脸上轻松的神情,以及沉浸在自己生活中的那份专注,似乎都在告诉着别人,他们生活得很惬意。他们完全不像我们大多数国人,每天都在匆匆忙忙的赶着、抢着,急急忙忙的、慌慌张张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放慢一下生活的脚步?不能放松一下焦躁的心情?
  在英国,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满地的落叶,似乎无人打扫。如果在国内,这样肯定评不上“文明卫生城市”了。但在这里尽管落叶满地,却一点没有脏乱差的感觉,反而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仔细想了一下,感觉这可能是个心态的问题。对于自然的景色,我们是抱着观赏的态度,对环境追求的是看上去要美观,所以我们是站在自然景色的外面去“看”的。而英国人则不同,他们对环境的要求更加注重自然天成,追求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心灵的享受,所以他们是融入自然景色中的,是在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心态不同,对一样的景色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在落叶遍地的街道或公园里,他们慢慢的散步,感受自然的宁静、空气的清新、草木的芳香,在和大自然的亲近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快乐,感受一草一木的美丽。
  英国有她美丽的一面,她的城市建筑和田园风光,以及人们表现出来的修养和素质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地方我们也很羡慕,其中最让我们羡慕的是他们生存的环境,有那么蓝的天空,那么清新的空气,遍地的绿草和树木,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些条件并不是老天爷恩赐给英国人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是他们自己努力创作出来的,所以人的素质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和未来。台州的城市城中有山,城中有水,又兼得滨海之利,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如果通过人本规划给城市带来繁荣,给市民带来方便,通过城市产业的集聚和更替带来城市规模的升级和转型,通过文化的倡导使市民趋于成熟和自律,我们大家都去爱护环境,爱护自然,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同样好的生存环境。
  
  松散社会 联邦国家
  
  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牛津是我们英国之行的必选之地。到了牛津后,就像进了一个建筑的历史博物馆,到处都是充满了神奇魅力的古旧建筑,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仍然保护得非常好,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仅是当作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而且现在还在被牛津各学院所使用着。我们不得不叹服英国人保护古文化遗产的良好意识和在这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正是因为多少代人的努力,才给今天的世界上留下了一座保护完好的历史名城。
  牛津这一教育圣地政治和工商味非常浓厚,几百年来,牛津大学一直是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先后培养出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等二十多位首相,一些外国的领袖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也都是牛津的学生,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曾担任过牛津的校长。牛津的商业气息非常浓厚,学校每年的收入中超过半数来自大学的科研和投资,科研的成果不断转化为商业价值,学校利用科研成果成立的公司使牛津大学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牛津这个文化名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美丽的建筑、丰富的文化气息,同时她的管理体制也很有特色。牛津大学所采用的是对外统一、对内分治的“联邦”制度。整个大学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也没有校务办公大楼,大学由39个学院组成,其中有著名的三一学院、基督学院、大学学院等,各个学院都是独立法人机构,统一在牛津大学的旗帜下,独立运作。这个学院的联合体目前已经形成了集学院区、商业区和居民区为一体的局面,大学和城市合二为一,大学掩没在城市之中,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有的只是散布在城中的学院,所以被人们称为“城市中有大学”。学校现有学生16000多人,大学最高管理层是校务大会,日常管理由来自各个学院人员组成的议事会负责。
  我们本来还计划去考察英国的另一个著名的学府——剑桥大学,但因行程安排不过来,只好舍鱼而取熊掌,选择了大英博物馆。这座宏大的博物馆免费开放,里面陈列着英帝国从全世界掠夺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大英博物馆有十多个小馆,我们无法全部都详细参观,所以大家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分头行动。中国馆是必看的,里面的东西大多是从中国掠夺来的,展品精致完整,而且保存完好,维护精良,许多珍藏如唐三彩、古壁画等,在历史书中早已看到过,在这里又见到了它们,这些流落的珍宝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在感叹国宝被人掠夺,流落海外的同时,也不禁自问:当时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如果留在中国,是否还能在百余年的战乱和政治动荡中幸存?今天,祖国日益强盛,站在这些珍宝面前,我们期盼,有一天它们能回归故里。博物馆中还珍藏有宏伟的古埃及塑像,精美的希腊浮雕等,比起中国馆来,我们感觉这些异域的文明似乎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此时,适逢秦朝兵马俑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买票的观众排了长长上百米的队伍,尽是些黄头发蓝眼睛,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同样也深深吸引着他们,正如中国馆门口的介绍所述:“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深远也最持久的一个文明……”看来,异域的文化互相仰慕,共同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离开大英博物馆,我们直接驱车出发往爱丁堡。一路上经过,大片起伏的低丘缓坡,草地绿色清新,星星点点地散落着肥硕的绵羊,它们悠闲的啃着草,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农庄的老房子远远地出现在草地的尽头。灰色的顶、白色的墙,在绿色原野的背景下,是如此朴实无华,又是如此的美丽。
  26日到达爱丁堡时已是下午,首先去游览爱丁堡的高地。听人说,如果不去高地,你就无法真正了解苏格兰,因为那里才是苏格兰人的灵魂所在。高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除了自然风光,无非就是一些战争遗迹或是废弃的城堡,但在高地上,可以纵览整个爱丁堡市区,广漠的天空下,古老的建筑,起伏的街道,在黄昏的暮霭中,显得美丽而又凝重,恍如童话中的世界,一些哥特式建筑黑褐色的尖顶直指苍穹,充满着中世纪的寒气。走在壮阔的苏格兰高地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荒凉与凄美,悠长的风笛声也许就是应该在这样的景色中才能孕育出来吧!
  爱丁堡历史上是苏格兰的首都,依山傍海,地貌多姿。可能由于高地的地理环境,千百年来, 造就了苏格兰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文化,造就了苏格兰人刚毅强悍的性格,我们听了后感觉他们好像也颇有些鲁迅先生所说的“台州式的硬气”。这也是他们的祖先们能坚强的捍卫自己领土的原因。
  苏格兰与英格兰一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勇敢的心》很好的表达了他们间的关系。苏格兰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6世纪被英格兰征服,并在18世纪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大英帝国的组成部分。但苏格兰仍有自己的地方议会和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目前,除了税赋、国防、外交等关系到国家经济与安全的重要事务属于英国管辖外,苏格兰在地方政务、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独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苏格兰不但保持了自己的司法制度,还保留了原来的苏格兰国旗、国歌、国花以及货币。英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英国实际上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的,像苏格兰、威尔士等在不同的范围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职能,有点类似我们中国的香港和澳门。
  作为一个联邦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之间也有不同的看法。英格兰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他们唯我独尊,看不起他们的邻居,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人也不卖英格兰人的账。英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今日仍然保留着相当森严的等级制度,既有等级,亦有平等,既讲王权贵族,也讲人权自由。在广大民众的价值观中,仁爱、宽容、公义高于一切,高于政府,高于王室。所以英国人可以骂首相,骂英女王,不会有人说他不爱国。普通民众对政治比较漠然,参与的热情不高,对政府的工作信任度也不高,关心地方事物、社区事物胜过关心国家大事,他们的“爱国”更多的表现为爱自已的土地山河、历史古迹、文化传统。
  我们这样走马观花的考察了一趟英国,走的都是好的地方,不可能了解到英国社会深层的东西。当然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自然是有其好的一面,比如环境保护好,人的素质高,生活富裕等等。很多羡慕的东西,有的我们曾经有过,如好山好水,清新的空气,也许以前比他们这里还美丽。有的我们未曾有过,要靠今后努力去创造。
  在爱丁堡一家名叫“家滋味”的餐馆,我们品尝到了十分美味的中餐,老板娘也非常的热情,于是我们相约第二天中午还来。其实餐馆周末中午是不营业的,但是老板娘还是专门为我们做了丰盛的菜,整个餐厅里只有我们一桌,看着我们吃得高兴的样子,老板娘十分开心。我们想,这在她可能既是一种的职业素质,同时也是一种乐趣吧。其实,在海外的华人很多平日的生活是单调孤独的,他们很难真正融入白人的主流社会,这个餐馆起名“家滋味”,既是为了招徕顾客,可能也是想念家乡吧。闲谈中,我们问同行的企业家:英国的环境那么好,空气那么好,房子又非常漂亮,你愿意留在这里生活吗?得到的回答却是:“不”。交流感触,虽然大家身在风光无限的大英帝国,心却依然都在蓬勃振兴的故乡!
  短短6天的旅程很快就要结束了,离开爱丁堡时已是晚上,而此时万里之外的家乡即将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作者郑荐平系浙江省台州市发改委主任)
其他文献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所谓“特殊材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党员注重党性修养是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党的威信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是通过共产党员具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来了解共产党,是通过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来认识共产党的。共产党员的个人形象如何,是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群众对共产党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因此,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
期刊
法律经济学认为,任何一部法律都是通过利益的再调整,对社会的构成因素综合造成影响、发生作用,立法者的规制意图与价值取向也便在此中逐渐展现和践行。新的劳动合同法也不例外,这部法律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矫正劳动关系双方势力的失衡为显著特点,通过赋予劳动者相当的权利、施加用人单位以相当的义务来体现国家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实现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立法目的。这种权利义务的再分配,改变了劳动者与用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社会窗口行业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中担负着“依法治企”的责任,通过强化法律事务管理,促进铁路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最终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加强法律事务管理,努力实现“依法治企”,必须理清铁路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发展的历史脉络    铁路运输企业法律事务管理,起步于上世纪80年
期刊
[摘 要] 抓一句一式,析透其事理;观一事一物,勘破其心迹;悟一言一字,摹尽其神韵。如此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方能在简约中走向丰富,从而彰显选修课的本真意義。  [关键词] 文言选修教学 文本把握 简约 丰富  当前,必修教学与选修教学渐趋“同质化”,原本应该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选修教学,特别是其中的文言教学却变得分外沉重。文言选修教学应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淘洗重组,来导引学生更加自由灵便地于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并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美术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美术教育多样化发展服务。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挖掘有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润泽我们的艺术课堂,是美术课程的主要途径和目标。  [关键词] 资源 素养 挖掘 整合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有效课程资源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美术课堂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未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为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文以高温煅烧石灰石这一实验为例,对于创新视觉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石灰石 高温煅烧 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实验是该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既能够使化学教学趣味化
期刊
[摘 要]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務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欣赏 素养 自然 创新  小学美术课程,其价值主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
期刊
2008年1月15日晨,瑞雪浅浅地落在了杭州,也落在了一个清瘦汉子的挺直的肩上,清瘦汉子没有顾及身上的雪花,匆匆地疾步走向了庄严的浙江人民大会堂。清瘦汉子就是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著名“温州模式”专家、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和谐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周德文走进大会堂的刹那,他抬头看看天空,目光滑过高耸的城市楼群,立刻又落在了手中厚厚的议案上,
期刊
多年来,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集团(以下简称中建三局)保持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中建系列各工程局前列,在“2007年武汉百强企业”中名列前三甲,一些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局面,许多成绩的取得归咎于建设和谐企业。中建三局建设和谐企业的总体目标是:营造企业全方位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巩固企业在中建系列各工程局排头兵地位,成为建筑工程相关的服务与开
期刊
[摘 要]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立体图形,学生长期直接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体表面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过平面图形,特别是做手工和画画过程中,所积累的对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但她们经常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对立体和平面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直观表象,让她们对平面图形这个概念理解的更深刻。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