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解题“基本法”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历史选择题除要审清题目的类型、选项的干扰设置外,还要弄清题目涉及的时间和空间,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性质、立场、相关理论及其与教材的联系。
  1. 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些题目的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中。这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位置。
  [例1]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D. 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解析]题干讲的是八旗制度的早期阶段,即后金政权建立的初期,也就是明朝末年。此阶段,八旗制度的特点就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时间清晰了,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是解题的第一步。
  [答案]D
  2. 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其空间概念。
  [例2]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解析]从纵向来看,题目涉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从横向来看,涉及四川省和全国各地。A是计划经济体制消失的根本原因;B和C是直接原因;D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的措施。故选D。可见,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也是解题的先决条件之一。
  [答案]D
  3. 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它们的性质或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例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解析]本题提供的情境是在明朝统一全国之后,此时的朱元璋早已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其颁行全国的男子帽式,实质是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A、B都是表象,D扩大了范围,正确的表述是“明朝男子帽式有统一的规范”。此题说明,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环。
  [答案]C
  当然,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人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会因为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在认识某一问题时出现失误或偏差;反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看待其他与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一致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有公正客观的可能性。
  4. 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当前的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深入分析题目。
  [例4]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废除封建债务
  C. 限制富农经济D. 减轻封建剥削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在根据地推行的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改变了以前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做法,由消灭封建剥削到限制或减轻封建剥削。这是生产关系中的一项重要调整。题目涉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基本理论,只有明晰了这些基本理论,才能清晰地认清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更容易找到解题的重心。
  [答案]D
  5. 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历史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如何变换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在审题时回归教材,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例5]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本题中“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显然是指教材中的1958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党和政府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失误的措施就是1960年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答案]D
  责任编校郑蔼娴
其他文献
根据影响绝缘介质击穿的主要因素,阐述了交流耐压击穿装置的容量指标.在确定耐压击穿装置的容量时,不仅要考虑被试样件在两电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值,同时还要估计样件在击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