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

来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认识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防洪减灾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不同等级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5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前、后汛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降水日数则呈减少趋势;(2)除大暴雨外,前、后汛期各等级降水特征时间变化趋势相同,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珠江口附近、西南沿海及北部近山区是降水
其他文献
针对黄土隧道在埋深较大条件下仍易出现围岩裂缝贯穿至地表并导致围岩压力预估不足的问题,在分析黄土隧道地表裂缝调研结果及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考虑新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模型,将整个隧道埋设地层分为裂隙张开区、裂隙闭合区及均质土层区三个区域,根据区域间的力学平衡关系推导出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解析式。选取宝兰高铁沿线典型黄土隧道断面,将该计算方法与以往常用土质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并对计算模型中主要影响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隧道上方覆盖有一定厚度新黄土的情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是重大国家战略。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应严格限制黄河流域“挖湖造景”的行为。文章在对黄河流域亟待整治的“挖湖造景”现象进行整体治理思路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分属不同情况、处于不同阶段的“挖湖造景”项目,分类施策,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