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艺术
杰克和露丝眼里的世界与莫奈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他们看到的不是睡莲本身,是光,影,水,花一体共存的梦境。不是三等舱上有二等舱,不是二等舱上有头等舱,而是你和我相遇在这艘巨轮之上。
从毕加索、德加、莫奈到见证传奇的“海洋之心”、创下拍卖纪录的小提琴,泰坦尼克号的时代已经远去,真实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时隔百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艘沉没巨轮留下的丰富的艺术遗产。
从毕加索到莫奈,他们相爱的题眼
犹记得二十年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引发的轰动。现在想来,整个《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和杰克相爱的题眼,其实是绘画艺术。
他们相遇的第二天,露丝约杰克到甲板上散步,并感谢他的搭救。聊天过程中,露丝发现杰克是个艺术家。她翻看着杰克的画册里记录下的在流浪过程中遇到的人,开始认真打量这个穷小子。
她说,“你有天赋,真的,你很会观察人”。
他盯着她说,“我也看到了你。”
“然后呢?”
“你不会轻生的。我看到了华服和美貌以外的你,虽然挣扎但是绝不会放弃的你。”
而露丝当时的未婚夫却是这样表白的——
“我什么都可以给你,我什么也都愿意给你,只要你接受我。”
“对我打开你的心吧。”
露丝的内心没有向他打开,他们在审美情趣上早已分道扬镳。
在刚刚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时候,露丝忙于给他们的房间布置艺术品,而未婚夫Cal则一手拿着香槟,一边不屑地评论,“又摆弄那些手指画?毕加索是谁?相信我,他不会成功的。不过还好这些画很便宜”。
在露丝随身携带的作品中,有一幅《亚威农少女》,这幅毕加索的画现在完好无损地在纽约的MOMA常年展出。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毕加索的这幅作品是他真正抛弃现实,尝试用抽象的线条,展示自己眼中世界的第一步。现在常被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开端。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露丝对她所爱的毕加索的作品的评价是,“好像在梦里一般。他的画里有现实但是没有逻辑”。这种超越逻辑的现实,对于露丝来说正是摆脱贵族生活枷锁的渴望,是“门当户对”“稳定生活”捆绑不住的对生活真正的热情。
露丝选择摆放在卧室的,是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作品,这幅现在巴黎奥赛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属于德加著名的芭蕾舞者系列。这个系列里更富盛名的其实是德加描绘芭蕾舞者后台生活的作品,但是导演卡梅隆却选择了一幅展现舞者沉浸在表演中的作品,并安排露丝把它放在卧室内。
画中右侧,美丽的芭蕾舞者在聚光灯下演出,正当她陶醉在自己成为明星的时刻,画面左侧,被舞台幕布遮挡住的,是她的主顾默默盯住她的身影。在舞台上,她忘情起舞,但是在舞台下,她必须受控于自己的主顾。
电影里露丝跟随杰克去参加三等舱的派对,给杰克的朋友们表演芭蕾基本功,获得了一片赞叹,这时候,Cal的跟班潜入派对,在背后默默盯着正玩得尽兴的露丝。这或许正是德加作品的现实映射。
影片的后面,杰克看到露丝带来的画,瞬间被吸引,他惊叹道,“莫奈!”
“你也知道他的作品?”
“当然!”杰克伸出手,轻轻抚摸睡莲的花瓣,“看看他对色彩的运用,简直妙极了。”
由于版权问题,电影里出现的知名作品不能完全同原作一模一样。所以露丝的这幅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很难确认到底是睡莲系列里的哪一张。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杰克和露丝眼里的世界与莫奈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他们看到的不是睡莲本身,不是水面之上有叶子,叶子之上有花。是光,影,水,花一体共存的梦境。不是三等舱上有二等舱,不是二等舱上有头等舱,而是你和我相遇在这艘巨轮之上。
艺术风潮的手铐与心灵
从毕加索到德加、莫奈,在年轻岁月里,这几位大师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法国主流评论界用各种难听话消遣他们的作品。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1912年,人們对这些画家仍然有各种争议。露丝和卡尔正好站在争议的两端。
贵族小姐露丝为什么会喜欢他们的画?
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懂得古典艺术的好,也了解传统的审美局限。与此同时,她讨厌上流社会的装腔作势,对传统价值观不以为然。她和印象派画家一样,想要看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粉饰过的完美假象。
卡尔则代表着那群自以为是的主流人士。他们也许只是单纯觉得丑,因为习惯了传统定义的美的标准。又或者,有人看到了画中的力量,预感到一场革命即将发生,这让他们感到讨厌和不安。
但当潮水来袭,他们无力阻挡。正如莫奈对固守传统的画室老师说的那句话,“我看到了未来,但那里没有你。”
当然,这些大师画作引发的争议不止于此。
早在1997年,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他想在影片画面中使用毕加索作品的要求就被回绝,但卡梅隆还是决定在影片中使用毕加索的画面。他的举动引发了美国艺术家版权协会的抗议。该协会目前为超过5万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保护版权,毕加索的作品也在其中。在艺术家版权协会的强烈要求下,卡梅隆同意为使用《亚威农少女》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用。
3D版《泰坦尼克号》在2012年上映,这次卡梅隆把沉入海底的名画从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换成德加的《舞蹈者》。根据美国艺术家版权保护法,艺术家的继承人在艺术家去世后的70年之内都拥有该艺术家的版权,毕加索是1973年去世的,这意味着,他的家人在2043年之前都拥有毕加索的版权。然而德加《舞蹈者》这幅作品目前版权属于公开性的,可以在影视作品中使用。 真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泰坦尼克号上,有一个遇难者,叫做本杰明·古根海姆。他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和其他头等舱的绅士们,把逃生机会让给了妇女和小孩。
他有两个女儿,父亲遇难时,小女儿才14岁。她叫佩姬·古根海姆。父亲死后,留给她一笔遗产。她把这些钱,几乎全部拿去买画了。
跟露丝一样,佩姬买的,大都是当时被主流鄙视的艺术家的“另类作品”。他们包括毕加索、达利、米罗,还有康定斯基、波洛克、罗斯科、马克思恩斯特.....这些人,最终都成为现代艺术的传奇。
如今我们在纽约、威尼斯、西班牙等地看到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来自女孩的姓氏。这也许才是沉没巨轮最大的艺术遗产。
被纪念的绅士风度与被解放的女性气质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时候,富商本杰明·古根海姆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他跟他的男仆回到自己的房舱,把乘务员要求穿的御寒厚重毛衣和救生衣悉数脱下,换回了正式而庄严的晚礼服。
有幸存者回忆道,本杰明说:“We've dressed up in our best and are prepared to go down like gentlemen.(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算要下沉也要像绅士那样下沉。)”他最后被人看到是坐在甲板的楼梯上,和他的男仆喝着白兰地,优雅地抽着雪茄。
人们后来为了纪念这种高尚的绅士风度,把爱德华七世末期(大约是1910年至1912年)的上流男士穿着风潮统称为泰坦尼克时代(Titanic?Era)或者战前时代(Pre-war Era)。
这个时代绅士的晚宴装束与现在的正式黑燕尾服或者无尾礼服已经十分相似,大多都是翻领燕尾外套,搭配白蝴蝶领结、白色前扣马甲和绸缎高礼帽。
与现代的西装不同,当时正式着装的布料用的是羊毛材质,穿着合身几乎是一个绅士穿着的最高标准。不止是外衣的剪裁要合身,为了满足当时人们极致的“合身”审美,男士們还需要穿戴一些特殊的塑形内衬,跟女士束腹的功能差不多。
另外,马甲的穿法也十分考究,一方面马甲不能把里面的衬衫全部遮住,要露出里衬的底部;另一方面,礼服外套前腰线不能短于马甲。这种节制的美学让繁杂也变得迷人。
不过,在这个时期,男装的革新远远没有女装来得有颠覆性。
1910年代女性的着装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当时的人们几乎完全摒弃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除了紧身胸衣和S形曲线设计还能看到之外,宽大的裙撑和圈地的裙摆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流线型和有垂坠感的爱德华七世风格的着装,它被看作是新时代时装的兴起。“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桎梏中解放”这一划时代的口号,便是当时有名的时装设计师Paul Poiret提出的。
他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他的“La Vague”设计、古希腊风格、以及对东方元素的运用炉火纯青。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在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一连摘得十一项大奖,其中就包含最佳服装设计奖。电影戏服设计师Deborah L.Scott Deborah L.Scott在剧中为露丝设计的女装就能看到不少Paul Poiret作品风格的影子。
当时上流社会女性通常会从巴黎的时装屋定制服装,包括旅行正装、下午茶蕾丝裙、正装礼服、日式长袍等常备单品。配上蕾丝手套、披肩,珠宝,甚至假发,就能打造出完整的10年代Look。在贵族、名媛聚集的巴黎赛马会上,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10年代高级时装,堪比如今的时装周秀场外街拍。
杰克和露丝眼里的世界与莫奈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他们看到的不是睡莲本身,是光,影,水,花一体共存的梦境。不是三等舱上有二等舱,不是二等舱上有头等舱,而是你和我相遇在这艘巨轮之上。
从毕加索、德加、莫奈到见证传奇的“海洋之心”、创下拍卖纪录的小提琴,泰坦尼克号的时代已经远去,真实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时隔百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艘沉没巨轮留下的丰富的艺术遗产。
从毕加索到莫奈,他们相爱的题眼
犹记得二十年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时引发的轰动。现在想来,整个《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和杰克相爱的题眼,其实是绘画艺术。
他们相遇的第二天,露丝约杰克到甲板上散步,并感谢他的搭救。聊天过程中,露丝发现杰克是个艺术家。她翻看着杰克的画册里记录下的在流浪过程中遇到的人,开始认真打量这个穷小子。
她说,“你有天赋,真的,你很会观察人”。
他盯着她说,“我也看到了你。”
“然后呢?”
“你不会轻生的。我看到了华服和美貌以外的你,虽然挣扎但是绝不会放弃的你。”
而露丝当时的未婚夫却是这样表白的——
“我什么都可以给你,我什么也都愿意给你,只要你接受我。”
“对我打开你的心吧。”
露丝的内心没有向他打开,他们在审美情趣上早已分道扬镳。
在刚刚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时候,露丝忙于给他们的房间布置艺术品,而未婚夫Cal则一手拿着香槟,一边不屑地评论,“又摆弄那些手指画?毕加索是谁?相信我,他不会成功的。不过还好这些画很便宜”。
在露丝随身携带的作品中,有一幅《亚威农少女》,这幅毕加索的画现在完好无损地在纽约的MOMA常年展出。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毕加索的这幅作品是他真正抛弃现实,尝试用抽象的线条,展示自己眼中世界的第一步。现在常被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开端。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露丝对她所爱的毕加索的作品的评价是,“好像在梦里一般。他的画里有现实但是没有逻辑”。这种超越逻辑的现实,对于露丝来说正是摆脱贵族生活枷锁的渴望,是“门当户对”“稳定生活”捆绑不住的对生活真正的热情。
露丝选择摆放在卧室的,是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作品,这幅现在巴黎奥赛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属于德加著名的芭蕾舞者系列。这个系列里更富盛名的其实是德加描绘芭蕾舞者后台生活的作品,但是导演卡梅隆却选择了一幅展现舞者沉浸在表演中的作品,并安排露丝把它放在卧室内。
画中右侧,美丽的芭蕾舞者在聚光灯下演出,正当她陶醉在自己成为明星的时刻,画面左侧,被舞台幕布遮挡住的,是她的主顾默默盯住她的身影。在舞台上,她忘情起舞,但是在舞台下,她必须受控于自己的主顾。
电影里露丝跟随杰克去参加三等舱的派对,给杰克的朋友们表演芭蕾基本功,获得了一片赞叹,这时候,Cal的跟班潜入派对,在背后默默盯着正玩得尽兴的露丝。这或许正是德加作品的现实映射。
影片的后面,杰克看到露丝带来的画,瞬间被吸引,他惊叹道,“莫奈!”
“你也知道他的作品?”
“当然!”杰克伸出手,轻轻抚摸睡莲的花瓣,“看看他对色彩的运用,简直妙极了。”
由于版权问题,电影里出现的知名作品不能完全同原作一模一样。所以露丝的这幅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很难确认到底是睡莲系列里的哪一张。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杰克和露丝眼里的世界与莫奈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他们看到的不是睡莲本身,不是水面之上有叶子,叶子之上有花。是光,影,水,花一体共存的梦境。不是三等舱上有二等舱,不是二等舱上有头等舱,而是你和我相遇在这艘巨轮之上。
艺术风潮的手铐与心灵
从毕加索到德加、莫奈,在年轻岁月里,这几位大师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法国主流评论界用各种难听话消遣他们的作品。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1912年,人們对这些画家仍然有各种争议。露丝和卡尔正好站在争议的两端。
贵族小姐露丝为什么会喜欢他们的画?
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懂得古典艺术的好,也了解传统的审美局限。与此同时,她讨厌上流社会的装腔作势,对传统价值观不以为然。她和印象派画家一样,想要看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粉饰过的完美假象。
卡尔则代表着那群自以为是的主流人士。他们也许只是单纯觉得丑,因为习惯了传统定义的美的标准。又或者,有人看到了画中的力量,预感到一场革命即将发生,这让他们感到讨厌和不安。
但当潮水来袭,他们无力阻挡。正如莫奈对固守传统的画室老师说的那句话,“我看到了未来,但那里没有你。”
当然,这些大师画作引发的争议不止于此。
早在1997年,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他想在影片画面中使用毕加索作品的要求就被回绝,但卡梅隆还是决定在影片中使用毕加索的画面。他的举动引发了美国艺术家版权协会的抗议。该协会目前为超过5万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保护版权,毕加索的作品也在其中。在艺术家版权协会的强烈要求下,卡梅隆同意为使用《亚威农少女》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用。
3D版《泰坦尼克号》在2012年上映,这次卡梅隆把沉入海底的名画从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换成德加的《舞蹈者》。根据美国艺术家版权保护法,艺术家的继承人在艺术家去世后的70年之内都拥有该艺术家的版权,毕加索是1973年去世的,这意味着,他的家人在2043年之前都拥有毕加索的版权。然而德加《舞蹈者》这幅作品目前版权属于公开性的,可以在影视作品中使用。 真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泰坦尼克号上,有一个遇难者,叫做本杰明·古根海姆。他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和其他头等舱的绅士们,把逃生机会让给了妇女和小孩。
他有两个女儿,父亲遇难时,小女儿才14岁。她叫佩姬·古根海姆。父亲死后,留给她一笔遗产。她把这些钱,几乎全部拿去买画了。
跟露丝一样,佩姬买的,大都是当时被主流鄙视的艺术家的“另类作品”。他们包括毕加索、达利、米罗,还有康定斯基、波洛克、罗斯科、马克思恩斯特.....这些人,最终都成为现代艺术的传奇。
如今我们在纽约、威尼斯、西班牙等地看到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来自女孩的姓氏。这也许才是沉没巨轮最大的艺术遗产。
被纪念的绅士风度与被解放的女性气质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时候,富商本杰明·古根海姆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他跟他的男仆回到自己的房舱,把乘务员要求穿的御寒厚重毛衣和救生衣悉数脱下,换回了正式而庄严的晚礼服。
有幸存者回忆道,本杰明说:“We've dressed up in our best and are prepared to go down like gentlemen.(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算要下沉也要像绅士那样下沉。)”他最后被人看到是坐在甲板的楼梯上,和他的男仆喝着白兰地,优雅地抽着雪茄。
人们后来为了纪念这种高尚的绅士风度,把爱德华七世末期(大约是1910年至1912年)的上流男士穿着风潮统称为泰坦尼克时代(Titanic?Era)或者战前时代(Pre-war Era)。
这个时代绅士的晚宴装束与现在的正式黑燕尾服或者无尾礼服已经十分相似,大多都是翻领燕尾外套,搭配白蝴蝶领结、白色前扣马甲和绸缎高礼帽。
与现代的西装不同,当时正式着装的布料用的是羊毛材质,穿着合身几乎是一个绅士穿着的最高标准。不止是外衣的剪裁要合身,为了满足当时人们极致的“合身”审美,男士們还需要穿戴一些特殊的塑形内衬,跟女士束腹的功能差不多。
另外,马甲的穿法也十分考究,一方面马甲不能把里面的衬衫全部遮住,要露出里衬的底部;另一方面,礼服外套前腰线不能短于马甲。这种节制的美学让繁杂也变得迷人。
不过,在这个时期,男装的革新远远没有女装来得有颠覆性。
1910年代女性的着装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当时的人们几乎完全摒弃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除了紧身胸衣和S形曲线设计还能看到之外,宽大的裙撑和圈地的裙摆大部分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流线型和有垂坠感的爱德华七世风格的着装,它被看作是新时代时装的兴起。“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桎梏中解放”这一划时代的口号,便是当时有名的时装设计师Paul Poiret提出的。
他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他的“La Vague”设计、古希腊风格、以及对东方元素的运用炉火纯青。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在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一连摘得十一项大奖,其中就包含最佳服装设计奖。电影戏服设计师Deborah L.Scott Deborah L.Scott在剧中为露丝设计的女装就能看到不少Paul Poiret作品风格的影子。
当时上流社会女性通常会从巴黎的时装屋定制服装,包括旅行正装、下午茶蕾丝裙、正装礼服、日式长袍等常备单品。配上蕾丝手套、披肩,珠宝,甚至假发,就能打造出完整的10年代Look。在贵族、名媛聚集的巴黎赛马会上,也能看到各式各样的10年代高级时装,堪比如今的时装周秀场外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