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中骨痂塑形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 将1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患者骨折情况处于骨痂改造塑性期间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骨痂塑形期间的时间跨度指标。结果实验组大部分患者骨痂塑形时间集中在5~9周,9周以上的患者仅为6.7%,而对照组9周以上患者达到42.2%,远远高于实验组;同时与对照组平均塑形时间8.9周、9.4周相比,实验组骨架塑形时间6.7周、7.4周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中的骨痂塑形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骨折愈合;骨痂塑形
骨折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为骨痂塑形阶段,其作用就是将原始骨痂通过一定方法变成正常骨,如果我们可以加速这个转化过程,那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肢体更快康复,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功能锻炼[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80例骨折患者愈合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是否对骨折愈合中的骨痂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骨折患者18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实验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2-74岁,平均(35.5±6.4)岁,四肢骨折65例,脊柱骨折2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49例,年龄14-75岁,平均(37.4±7.6)岁,四肢骨折69例,脊柱骨折21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两组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相同,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骨痂塑形期采用骨创伤治疗仪,使用弹力带将治疗盘固定,使磁场范围覆盖治疗区,并与骨小梁的方向保持一致,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强度,治疗时间一次约为50~60min,每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10天到14天。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消肿块、骨痂塑形时间等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包括:(1)显效:在骨痂塑形期消肿止痛时间短、骨痂迅速塑形,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情况,没有任何烧伤的感觉;(2)有效:在此期间患者稍有不适,不过很快得到缓解,骨痂塑形时间明显增长;(3)无效:患者不良状况几乎没有得到缓解,骨痂几乎没有塑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则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痂塑形时间跨度比较 我们发现,实验组大部分患者骨痂塑形时间集中在5~9周,9周以上的患者仅为6.7%,而对照组9周以上患者达到42.2%,远远高于实验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痂塑形完成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平均塑形时间8.9周、9.4周相比,实验组骨架塑形时间6.7周、7.4周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高科技产品,骨创伤治疗仪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其使用磁场作用于患处,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骨痂塑形的时间,并且易操作、环保、费用低、方便等特点让其成为促进骨痂塑形的首选[2-4]。回过头在再看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演化期、形成原始骨痂期以及本文所研究的骨痂塑形期。前两个阶段形成原始骨痂,其形状为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很不牢固,若不谨慎加以后期继续塑形治疗,很可能造成关节不能正常活动等严重后果。
因此骨创伤治疗仪已经成为治疗骨折愈合最有效的方法[5],传统方法一般为骨折后进行固定,辅助加以药物治疗和骨创伤治疗仪,促进骨痂形成,后面只进行功能锻炼,并没有其他辅助治疗,这样不仅成本高,耗费大,而且时间长,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和身体双重的伤害。本研究则关注骨创伤治疗仪在骨痂愈合中骨痂塑形期间的作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骨痂塑形期两组患者骨痂塑形完成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骨创伤治疗仪后两个部位骨痂塑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6-8]。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治疗前应该将患肢保持干燥洁净,检查好各种仪器的状况,将两个电极与骨折部位两端充分接触,同时对不同患者年龄等具体情况调整脉冲大小,每天治疗一次,每次50~60min,每次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当陪同巡视患者,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例中就有三位患者开始时十分不配合,在我们的劝说下才同意进行。
综上所述,骨折的愈合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进行常规药物及功能锻炼的同时还要关注骨创伤治疗仪的使用,这不仅可以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导致伤残的可能性,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及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这种方法值得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Bassett CA,Becker RO.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tentials by bone in response to mechanical stress[J].Science,1962,137:1063-4.
[2]张展奎,钟红娟,李伟杰等.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中骨痂塑形的影像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9):1355-1356.
[3]李宪章,杨华.骨创伤治疗仪及CPM机在股骨骨折术后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45-46.
[4]唐传中.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85.
[5]李同生,张秀云.骨创伤治疗仪在骨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105.
[6]钟志杨,张展奎,陈伟全等.骨创伤治疗仪治疗100例创伤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35.
[7]王云华,黎逢峰,何斌等.多功能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9(48):86-88.
[8]王桂英.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的骨折病人护理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512.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骨折愈合;骨痂塑形
骨折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为骨痂塑形阶段,其作用就是将原始骨痂通过一定方法变成正常骨,如果我们可以加速这个转化过程,那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肢体更快康复,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功能锻炼[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80例骨折患者愈合期的临床资料,比较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是否对骨折愈合中的骨痂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骨折患者18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实验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2-74岁,平均(35.5±6.4)岁,四肢骨折65例,脊柱骨折2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49例,年龄14-75岁,平均(37.4±7.6)岁,四肢骨折69例,脊柱骨折21例。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两组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相同,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骨痂塑形期采用骨创伤治疗仪,使用弹力带将治疗盘固定,使磁场范围覆盖治疗区,并与骨小梁的方向保持一致,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强度,治疗时间一次约为50~60min,每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10天到14天。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肢消肿块、骨痂塑形时间等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包括:(1)显效:在骨痂塑形期消肿止痛时间短、骨痂迅速塑形,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情况,没有任何烧伤的感觉;(2)有效:在此期间患者稍有不适,不过很快得到缓解,骨痂塑形时间明显增长;(3)无效:患者不良状况几乎没有得到缓解,骨痂几乎没有塑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则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痂塑形时间跨度比较 我们发现,实验组大部分患者骨痂塑形时间集中在5~9周,9周以上的患者仅为6.7%,而对照组9周以上患者达到42.2%,远远高于实验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痂塑形完成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平均塑形时间8.9周、9.4周相比,实验组骨架塑形时间6.7周、7.4周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高科技产品,骨创伤治疗仪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其使用磁场作用于患处,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骨痂塑形的时间,并且易操作、环保、费用低、方便等特点让其成为促进骨痂塑形的首选[2-4]。回过头在再看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演化期、形成原始骨痂期以及本文所研究的骨痂塑形期。前两个阶段形成原始骨痂,其形状为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很不牢固,若不谨慎加以后期继续塑形治疗,很可能造成关节不能正常活动等严重后果。
因此骨创伤治疗仪已经成为治疗骨折愈合最有效的方法[5],传统方法一般为骨折后进行固定,辅助加以药物治疗和骨创伤治疗仪,促进骨痂形成,后面只进行功能锻炼,并没有其他辅助治疗,这样不仅成本高,耗费大,而且时间长,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和身体双重的伤害。本研究则关注骨创伤治疗仪在骨痂愈合中骨痂塑形期间的作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骨痂塑形期两组患者骨痂塑形完成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使用骨创伤治疗仪后两个部位骨痂塑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6-8]。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治疗前应该将患肢保持干燥洁净,检查好各种仪器的状况,将两个电极与骨折部位两端充分接触,同时对不同患者年龄等具体情况调整脉冲大小,每天治疗一次,每次50~60min,每次治疗时医务人员应当陪同巡视患者,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例中就有三位患者开始时十分不配合,在我们的劝说下才同意进行。
综上所述,骨折的愈合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进行常规药物及功能锻炼的同时还要关注骨创伤治疗仪的使用,这不仅可以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导致伤残的可能性,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及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这种方法值得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Bassett CA,Becker RO.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tentials by bone in response to mechanical stress[J].Science,1962,137:1063-4.
[2]张展奎,钟红娟,李伟杰等.骨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中骨痂塑形的影像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9):1355-1356.
[3]李宪章,杨华.骨创伤治疗仪及CPM机在股骨骨折术后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8,7(3):45-46.
[4]唐传中.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9):85.
[5]李同生,张秀云.骨创伤治疗仪在骨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105.
[6]钟志杨,张展奎,陈伟全等.骨创伤治疗仪治疗100例创伤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35.
[7]王云华,黎逢峰,何斌等.多功能创伤治疗仪对骨折愈合和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疗效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9(48):86-88.
[8]王桂英.应用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的骨折病人护理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