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及运用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经过70载苦心研究所得,对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将当代学生培养为具有一定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学生。教学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为主导,学生只有听老师的话就行,新课标的要求当代学生需要具有学习自主性,使得学生体会真正的学习意义。很多老师以及专家对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产生疑问。不仅是家长对这样的观点不理解,甚至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师也不明白,教不就是为了教会吗,不应该是言传身教吗? “教为了不教”这种教学理念其实和发现式教学方法存在必然的联系。他们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课堂的文化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发现式的教育模式,老师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将讲课的氛围转变为亲近学生的氛围,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配合老师的工作,无疑真正实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为了不教”的观点。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占有主导地位。
  一、发现式教学的定义及作用分析
  (一)发现式教学概述
  问题教学方法是发现式教学方法的另一个名称,发现式教学法是一种老师间接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的方式。老师在发现是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一些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的安排,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享受交流的过程。发现式教学理论首先由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布鲁纳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的过程,而不是老师起主导作用的课堂,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被不同程度激发出来。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好奇心较强、理解能力弱的特点。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后,才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难题。逐渐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目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发达、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在教育上提前发展,才有可能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当前新课标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求的思维。
  (二)发现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
  有一句名言贴切形容了发现式教育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这句话强调了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有效的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小学英语译林版5A Unit3《Our animal friends》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都在朗读课文,并进行了分组对话。为了充分引起学生的思考,我提出了一个问题:“What animal do you want to be a friend with? Why?”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诧异,这个问题在书本上并没有答案,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纷纷展开了讨论,在比较强烈的求知欲的激励下,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式的过程,深刻地理解知识
  英语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一味地强调单词量,必须每天死记硬背,缺乏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
  二、发现式教学的实施要点分析
  (一)优化发现式教学的流程
  结合当前发现式教学的运用现状来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发现式教学法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应该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流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英语与一般的学科不同,英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自主讨论,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应该与英语教学特点相匹配
  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时需要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了满足学生不同学习特点的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英语语法规律,寻找和汉语的异同点,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接触全新语种。使得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易错点,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设问,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交流沟通后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针对国内的英语教学,小学英语课程一般初步教学以三年级学生为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应遵循学习阶段深入化,针对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授课方面应遵循高频率,长短课时相对应的原则,例如:长课时的安排不能超过两节课,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班级规划上学生人数不宜过多,四十人为宜。为了加强发现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课时的安排上需要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考虑在内。
  通过小学英语课堂应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后,发现现在课堂学生的表现更加积极,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一样,打破了原先沉闷的课堂紧张感。现在的英语课堂充满了学生交流的声音,老师现在更多地是充当知识的带动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逐渐发展完善。教学模式的成功实现有赖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学生的积极改变为自己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昆山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带着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已广泛走进课堂,悄然融进我们的教学。并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
目的探讨未引出NRT波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14岁,根据术中能否引出NRT波形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术中未引出NR
倒虹管是渠系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输水建筑物,文章介绍了倒虹管的病害处理、倒虹管的淤积处理,分析了倒虹管的病害原因。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倡导家庭、学校、社会支持儿童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争做合格小公民,引导儿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科学实验中存在着很多适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内容与方法。本文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方面进行初浅的探讨。在实验教学中,如何通过交流、互助、汇报等强化合作意识做了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科学实验 合作能力 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小学
Stair等称之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的症候群是由于第Ⅷ颅神经的耳蜗支受损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组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主要有:①病史:双耳进行性听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从而为预防耳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MS合并听力损害息者40例(78耳)(A组)及同期34例(67耳)MS无听力损害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