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无价的。健康是第一财富。
当确立了这个概念之后,人们将面临如何认识和选择药品的问题。因为当生命受到损伤、健康遇到麻烦的时候,药品是不可替代的惟一。因此,在商品大千世界中,药品占据着非常特殊的位置。这里,除了它的治病救人的使用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药品消费几乎是由医生主宰,广大消费者是被动性的,无自主行为可言。如此,当这种消费方式突然发生改变的时候,驾轻就熟的人们站在药品面前却茫然不知所措。显然,药品消费对国人来说,是一个亟待培育的市场。
有关药品消费方面的知识是很多的。近闻,在药品的价格方面,出现偏颇的看法,我也就此谈一点个人之看法。
降低医疗费用与宁贱勿贵
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是民意所向。对于虚高的价格应该砍掉;对于重复的、超量的使用药品应该遏制。但是,因噎废食,对于高质量、高疗效的药品因为价格因素而没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倒退。
说它倒退至少有几个方面的理由。首先是观念上的倒退。在市场化的今天,应该容许在一定的规则下,平等竞争,自由消费。就好比市场需要“奔驰”的汽车、“夏奈尔”的服装、“卡地亚”的手表一样,高档商品是一部分人的消费定位。但是,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因价格昂贵而被拒之市场门外,这样的做法已经罕见。
其次是一种生产、消费能力的倒退。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如果对于“精品”、“VIP”持抵制态度,事实上是典型的保护落后,是处于弱势地位恐惧心理的反应。特别是消费本身是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拉动惟恐不及,为什么还要制造障碍呢?特别是那些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那些迎合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因为价格而人为地设防,比如医院的药品必须限定在什么价格之下方可使用。那么,岂不像忽如一夜,市民们的私人轿车都要被封存起来,重新回到自行车的年代。试想,社会将会多么不习惯。
另外,从来没有一部消费学读本认定,便宜的就是好的,贵的就是不好的。事实上,“物有所值”才是健康的消费理念。如果你花几万元买一辆“夏利”与花80多万元买一辆德国大众原装的“奥迪-A6”,你能说便宜的就是好的,贵的是不好的吗?市面上楼盘、汽车、宾馆、服装、食品饮料等等,不同的品级与不同的价位对应,已经约定俗成,不言自明,却为什么偏偏在药品的领域里,总转不出来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临床的病例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个体差异性和病因的复杂性,需要有不同品级药品的对应。有经验的医生不会因为市场出现了替代药品,就废弃老品种;同时也不会因为考虑经济承受力而放弃治疗,见死不救。药品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它有可比性,但没有包容性。因此,便宜就是目的,不符合临床医学的自然规律。
绝对价格与产品品质
那么,绝对价格高低能不能作为药品品质的衡量标准?应该说,药品的价格因素具有很强的说明性。
药品不像其他商品,它只是产品层次与性价比
白色的粉面或者片剂、水剂等,除了外观包装上的差异之外,肉眼很难辨别出其中的真伪优劣。因此,认识药品必须从它的成本入手,为什么同类药品价格可以拉开这么大的距离?全部的因素在于厂家对药品质量的刻意追求。
笔者曾参观过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受益匪浅。主要是通过耳濡目染增长了见识。原来,蕴涵在药品背后的玄机大有文章。
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企业的注射剂生产线。因为它是静脉药品,在安全性上要求是最高的。整个封装工艺从超声波洗瓶开始,继而进入德国麦克发公司最先进的设备控制之中;接下来是对瓶子的烘干以及360度灭菌消毒;待冷却之后开始自动装粉;与此同时,氮气冲进,将瓶中剩余空气排出;紧跟着胶塞、封盖……全套工艺使细菌、灰尘等没有“可趁之机”。其中,氮气的呵护可以避免药品氧化,从而保证有效期的可靠性。而这套确保万无一失的设备,投资成本要2000多万元。相比之下,国内一般制药企业使用同类设备,投资价格普遍在两三百万左右。事实上,不同产品品级的差异就是从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细程度产生的。
其实,设备只是一个方面,注射剂车间的建筑装修也是精心设计的。墙壁是不锈钢板全密封式,别想从上面有丝毫的尘埃剥落;地面是密合无缝的,没有污渍的藏身之地;空气是纯净的,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先是冷却,然后抽湿,打进冷冻机,进入高效过滤;同时,立方空间的空气是定时置换的,人本身是带菌体,因此这种空气置换的间隙大约在每分钟两次;为防范污浊空气的流入,室内长期保持高于室外的压差……可想而知,绝对无菌空间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电能、人力等等的投入,该是怎样的数字。
事实上,笔者所见只是构成药品价格的部分因素,如果将各个环节细细观察下来,整个成本核算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成本高,价格自然高,由此可见,药品价格的档次正是从一个个环节中拉开的。
当前,国内医药市场“惟价格论”有抬头的迹象。如果继续价格因素上的一刀切,那么,类似“珠海联邦”这样高品质的产品会因为价格所累,与患者见面的几率大大降低。而且,药品之间竞相压价,势必导致有些制药企业无利可图,接下来就只有从成本上打主意,甚至减免必须的流程,降低操作的规范。这样的结果,最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
产品层次与性价比
我国的药品市场大致有这么3个层次:国产的、合资的、进口的。国产品牌中比较有质量保证的是早年的国有制药企业。但是,因为历史的基础摆在那儿,使它们的技术改造一直处于欠账发展的状态。而且,药厂的建设、改造是高额投入,很难冀望一下子改头换面。
国外的药品制造企业,历史悠久,品牌打造得坚实稳固。因其技术含量高和生产规范化,自然价格不菲。再加上关税,确实令国人瞠目结舌。
正因此,对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医药企业一直垂涎,并致力本土化生产。必须看到,合资化的方式为解决中国百姓用药问题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轿车工业一样,因为国际品牌的本地化生产,加快了国产轿车生产的步伐,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合资企业已经趋于老化,它们多是80年代起灶的。因此,环境、厂房、设备等又面临继续升级的需要。相比较,像“珠海联邦”这样年轻的一代合资企业相当抢眼。这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实,市场跌宕,各有利弊。当初市场的机遇被捷足先登者抢占,老牌合资厂占尽先机;而后来者居上,在时代感、耐久性方面,后者更有实力。总之,这部分企业构成了中国药品市场极具潜力和增长性的一个层面。
从性价比来分析。合资企业这一块儿同样占有一定的优势。
按理说,性能和价格比是正比例的。你花了什么钱,就享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为什么“联邦制药”的产品在市场一直口碑不俗?为什么它的“阿莫仙”胶囊、颗粒剂等,成为医院和患者的抢手货?这是因为“阿莫仙”不曾发生过敏反应、没有副作用、具有稳定的疗效以及免皮试、服用方便等优点,这些性能使它成为抗生素类药的知名品牌。
就像文前所说到的那样,从投入看,封装设备可以有10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差。但是,这种成本的价差能带来巨大的性能差别,这一点应该肯定。比如,冲氮这一个工艺,封装的产品可以因为排空了氧气而避免氧化,从而保证药效和成分的稳定。相反,因为缺乏高质量的工艺流程,因为设备的局限,瓶中有空气残留,致使有效成分挥发或分子结构改变,而因此引发“药到病难除”的现象。
当确立了这个概念之后,人们将面临如何认识和选择药品的问题。因为当生命受到损伤、健康遇到麻烦的时候,药品是不可替代的惟一。因此,在商品大千世界中,药品占据着非常特殊的位置。这里,除了它的治病救人的使用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药品消费几乎是由医生主宰,广大消费者是被动性的,无自主行为可言。如此,当这种消费方式突然发生改变的时候,驾轻就熟的人们站在药品面前却茫然不知所措。显然,药品消费对国人来说,是一个亟待培育的市场。
有关药品消费方面的知识是很多的。近闻,在药品的价格方面,出现偏颇的看法,我也就此谈一点个人之看法。
降低医疗费用与宁贱勿贵
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是民意所向。对于虚高的价格应该砍掉;对于重复的、超量的使用药品应该遏制。但是,因噎废食,对于高质量、高疗效的药品因为价格因素而没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倒退。
说它倒退至少有几个方面的理由。首先是观念上的倒退。在市场化的今天,应该容许在一定的规则下,平等竞争,自由消费。就好比市场需要“奔驰”的汽车、“夏奈尔”的服装、“卡地亚”的手表一样,高档商品是一部分人的消费定位。但是,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因价格昂贵而被拒之市场门外,这样的做法已经罕见。
其次是一种生产、消费能力的倒退。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如果对于“精品”、“VIP”持抵制态度,事实上是典型的保护落后,是处于弱势地位恐惧心理的反应。特别是消费本身是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拉动惟恐不及,为什么还要制造障碍呢?特别是那些最具市场潜力的产品、那些迎合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因为价格而人为地设防,比如医院的药品必须限定在什么价格之下方可使用。那么,岂不像忽如一夜,市民们的私人轿车都要被封存起来,重新回到自行车的年代。试想,社会将会多么不习惯。
另外,从来没有一部消费学读本认定,便宜的就是好的,贵的就是不好的。事实上,“物有所值”才是健康的消费理念。如果你花几万元买一辆“夏利”与花80多万元买一辆德国大众原装的“奥迪-A6”,你能说便宜的就是好的,贵的是不好的吗?市面上楼盘、汽车、宾馆、服装、食品饮料等等,不同的品级与不同的价位对应,已经约定俗成,不言自明,却为什么偏偏在药品的领域里,总转不出来呢?
当然,更重要的是,临床的病例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个体差异性和病因的复杂性,需要有不同品级药品的对应。有经验的医生不会因为市场出现了替代药品,就废弃老品种;同时也不会因为考虑经济承受力而放弃治疗,见死不救。药品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它有可比性,但没有包容性。因此,便宜就是目的,不符合临床医学的自然规律。
绝对价格与产品品质
那么,绝对价格高低能不能作为药品品质的衡量标准?应该说,药品的价格因素具有很强的说明性。
药品不像其他商品,它只是产品层次与性价比
白色的粉面或者片剂、水剂等,除了外观包装上的差异之外,肉眼很难辨别出其中的真伪优劣。因此,认识药品必须从它的成本入手,为什么同类药品价格可以拉开这么大的距离?全部的因素在于厂家对药品质量的刻意追求。
笔者曾参观过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受益匪浅。主要是通过耳濡目染增长了见识。原来,蕴涵在药品背后的玄机大有文章。
印象最深的是这家企业的注射剂生产线。因为它是静脉药品,在安全性上要求是最高的。整个封装工艺从超声波洗瓶开始,继而进入德国麦克发公司最先进的设备控制之中;接下来是对瓶子的烘干以及360度灭菌消毒;待冷却之后开始自动装粉;与此同时,氮气冲进,将瓶中剩余空气排出;紧跟着胶塞、封盖……全套工艺使细菌、灰尘等没有“可趁之机”。其中,氮气的呵护可以避免药品氧化,从而保证有效期的可靠性。而这套确保万无一失的设备,投资成本要2000多万元。相比之下,国内一般制药企业使用同类设备,投资价格普遍在两三百万左右。事实上,不同产品品级的差异就是从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细程度产生的。
其实,设备只是一个方面,注射剂车间的建筑装修也是精心设计的。墙壁是不锈钢板全密封式,别想从上面有丝毫的尘埃剥落;地面是密合无缝的,没有污渍的藏身之地;空气是纯净的,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先是冷却,然后抽湿,打进冷冻机,进入高效过滤;同时,立方空间的空气是定时置换的,人本身是带菌体,因此这种空气置换的间隙大约在每分钟两次;为防范污浊空气的流入,室内长期保持高于室外的压差……可想而知,绝对无菌空间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电能、人力等等的投入,该是怎样的数字。
事实上,笔者所见只是构成药品价格的部分因素,如果将各个环节细细观察下来,整个成本核算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成本高,价格自然高,由此可见,药品价格的档次正是从一个个环节中拉开的。
当前,国内医药市场“惟价格论”有抬头的迹象。如果继续价格因素上的一刀切,那么,类似“珠海联邦”这样高品质的产品会因为价格所累,与患者见面的几率大大降低。而且,药品之间竞相压价,势必导致有些制药企业无利可图,接下来就只有从成本上打主意,甚至减免必须的流程,降低操作的规范。这样的结果,最终受损害的是消费者。
产品层次与性价比
我国的药品市场大致有这么3个层次:国产的、合资的、进口的。国产品牌中比较有质量保证的是早年的国有制药企业。但是,因为历史的基础摆在那儿,使它们的技术改造一直处于欠账发展的状态。而且,药厂的建设、改造是高额投入,很难冀望一下子改头换面。
国外的药品制造企业,历史悠久,品牌打造得坚实稳固。因其技术含量高和生产规范化,自然价格不菲。再加上关税,确实令国人瞠目结舌。
正因此,对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医药企业一直垂涎,并致力本土化生产。必须看到,合资化的方式为解决中国百姓用药问题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轿车工业一样,因为国际品牌的本地化生产,加快了国产轿车生产的步伐,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合资企业已经趋于老化,它们多是80年代起灶的。因此,环境、厂房、设备等又面临继续升级的需要。相比较,像“珠海联邦”这样年轻的一代合资企业相当抢眼。这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实,市场跌宕,各有利弊。当初市场的机遇被捷足先登者抢占,老牌合资厂占尽先机;而后来者居上,在时代感、耐久性方面,后者更有实力。总之,这部分企业构成了中国药品市场极具潜力和增长性的一个层面。
从性价比来分析。合资企业这一块儿同样占有一定的优势。
按理说,性能和价格比是正比例的。你花了什么钱,就享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为什么“联邦制药”的产品在市场一直口碑不俗?为什么它的“阿莫仙”胶囊、颗粒剂等,成为医院和患者的抢手货?这是因为“阿莫仙”不曾发生过敏反应、没有副作用、具有稳定的疗效以及免皮试、服用方便等优点,这些性能使它成为抗生素类药的知名品牌。
就像文前所说到的那样,从投入看,封装设备可以有10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差。但是,这种成本的价差能带来巨大的性能差别,这一点应该肯定。比如,冲氮这一个工艺,封装的产品可以因为排空了氧气而避免氧化,从而保证药效和成分的稳定。相反,因为缺乏高质量的工艺流程,因为设备的局限,瓶中有空气残留,致使有效成分挥发或分子结构改变,而因此引发“药到病难除”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