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以后,为什么连年混战,闹得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派系多,各系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即使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直至逃离大陆止,派系斗争也没有停止过。
北洋军阀与直、奉、皖三系
北洋政府以军权为中心,由军权支配一切,没有民主,没有政治,所谓政治,不过是军队的附属品。北洋军阀的头子是袁世凯,他手下有三支部队,即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因为袁世凯曾任清政府的北洋大臣,后又组织北洋政府,所以他的部队称为北洋部队,袁世凯也成为北洋军阀的头子了。
袁世凯死后,他的部队分裂出来,成为直、奉、皖三系,冯国璋部队叫直系,因为他是直隶河间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直系。冯国璋死后,由吴佩孚、曹锟继任。段祺瑞的部队叫皖系,因为他是安徽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皖系。张作霖的部队叫奉系,张原来是东北一支土匪武装头目,先后受清政府招安和袁世凯改编,成为北洋军队一支力量,控制着东北三省,名副其实地成为东北王。直、奉、皖三系,为了争夺北洋派系的领袖地位,他们互相争斗,连年不断,使北方人民受到无穷灾难。
保定系
保定系指由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保定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它培养出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被人称为“保定系”。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保定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校,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4年将弁学堂改为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由段祺瑞督办,1912年,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段祺瑞任陆军总长,为培养各级军官,将保定速成学堂和军官学堂合并办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1912年到1923年共办九期,先后毕业学员有6500人,分散到各地各部队,逐渐形成了“保定系”,成为国民政府一个重要派系。蒋介石本人也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过,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官,多是保定学校出身,如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陈诚、傅作义,白崇禧、周至柔、黄琪翔、黄绍竑、李品仙、陈长捷等,在共产党部队中,也有保定出身的,如叶挺、赵博生等。
黄埔系
黄埔系是指黄埔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开办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军校迁入四川成都,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南京,改名陆军军官学校。此外,军校在洛阳、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京、西安、迪化等地设立了九个分校,起止时间为1926年到1949年不等。黄埔军校从第1期至第23期共培养出学生三十余万人,其中1到7期一万三千多人,在这1到7期学生中,很多人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骨干。黄埔系不仅仅是黄埔学生,也包括黄埔教官在内,因为刚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还没有独立作战和指挥能力,这些人要掌握军权,至少要十年以上,在这样的过渡时期,掌握军事大权的,仍然靠这些教官们,即使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时期,他们的地位仍未衰落,如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钱大钧、蒋鼎文、周至柔等。到了40年代,黄埔生才成为中坚力量,其中光兵团司令以上就一百多人,如海军司令桂永清、装甲兵司令沈发藻、空军司令王叔铭、陆军司令关麟征、宪兵司令罗友伦、军统局长戴笠、安全局局长郑介明等都是黄埔1至7期学生。在三年内战时期,黄埔生更是掌握大权,如剿总司令、绥靖司令、兵团司令、军长、师长大都由黄埔生担任,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最后一期黄埔生三千多人,随胡宗南逃到南昌一带,除投诚被俘外,其余全被解放军消灭,至此黄埔军校也就没有了。
晋系
晋系是阎锡山部队。阎锡山,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辛亥革命前任新军混成旅标统,1911年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在太原起义成功,被仔命为山西都督,为了扩充实力,把军队扩充编为一个师外,又加骑兵两个团,炮兵一个团以及工兵等,这就是阎锡山军队在山西成为“晋军”的开始。1916年袁世凯死后,阎锡山独霸山西,把军队扩充到一万多人。直、奉、冯混战后,阎锡山势力伸入绥远,“晋军“变成“晋绥军”,这时阎锡山军队己扩编到8个军17个师,在当时的军阀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1926年,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武汉后,派人与阎锡山联系,希望他参加北伐,阎锡山答应,1927年,阎锡山挂上青天白日旗,当上了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冯、阎大战前夕,为了应付蒋介石攻击,阎锡山积极扩军,从8个军17个师扩充到14个军40个师,总兵力达到20万。蒋(蒋介石)、冯(冯玉祥)、阎(阎锡山)中原大战、晋军败北,阎锡山逃往大连,晋军被缩编,剩下4个步兵军和一个正太护路军。不少军官不服编造,频频发生兵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收编了4万多敌伪军及留用六千多日军,恢复了以前兵力,四年后这支部队被解放军消灭,从此晋军也就没有了,阎锡山也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最后于1960年病死于台湾。
桂系
桂系有新旧之分,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旧桂系以陆廷荣为首,陆廷荣赈过私盐,当过土匪,后被清政府招抚,任清军管带,一直升至广西都督。
李宗仁,广西桂林县人,粤桂战争中他带领一营人马,杀开一条血路,为桂军退入广西立下功劳,被升为团长。孙中山伐桂时,他带领千余众逃上元万山,半年后发展二千余人,占据了玉林五属等七个县,号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黄绍竑,广西容县人,保定军官学校出身,孙中山伐桂时,他和白崇禧都在田南警备队当营长,后被陆廷荣残部打败,在黄绍竑带领下,四处流动作战,李宗仁将其接过玉林,编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黄绍竑任支队司令。后来李、黄利用陆、沈矛盾,实施先倒陆后伐沈方案。1924年5月李、黄攻入陆廷荣老巢南宁,接著白崇禧领右路军扫荡宾阳、迁江等地之后,与李宗仁会师,陆廷荣只身逃往湖南,宣布下野。从此再起不来了。九个月后,沈鸿英兵败桂林,1926年6月,新桂系正式归中央国民政府领导,新桂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为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
西北军
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是一支颇有实力的地方武装。 冯玉祥原在袁世凯亲信陆建章手下任营长,因练兵有功提升为团长。1917年孙中山护法南下,冯玉祥率领混成旅开赴湖南,谁知扑了一空,湘省大权已被皖系所夺,直系军队不服,发起“和平休战”,主张“休战”的冯玉祥,被挤到湘西当镇守使。冯玉祥趁此机会在湘西发展自己的武装,有五个团及步骑兵炮兵等。
1924年,直、奉再次大战,冯玉祥任国民军总司令,他们以京绥、京汉两条铁路为防线,经营西北地区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自此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名震全国。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冯玉样积极参与,蒋介石为了拉拢冯玉祥,与他换帖结拜称兄道弟。谁知赶走张作霖后,蒋介石将北平大权给了阎锡山,引起冯玉祥的不满,蒋、冯矛盾从此开始。1929年为了山东及编遣问题,蒋、冯发生争吵,终于导致蒋、冯之战。冯玉祥被迫下野。
1930年中原大战,但由于西北军得不到晋军有力配合,再加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支援蒋介石,终于失败再一次下野,从此再无力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了。
四川“二刘”
四川“二刘”,指刘湘、刘文辉。刘湘,陆军速成学校出身(速成系)。刘文辉,保定军校出身(保定系),刘文辉又是刘湘的堂叔。
1928年,南京政府公布四川省人员任命名单,刘文辉一跃成为四川省主席,而掌握大权的刘湘,只剩下省府委员及编遣委员会委员长,由于权利分配不妥,叔侄矛盾拉开了序幕。
1931年由于刘文辉从沿海购进一批武器,被刘湘扣留,二刘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刘文辉战败,率残部2万余人进入川康边界,刘湘成了独霸四川的军阀,并担任四川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就在二刘相争的时候,徐向前率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活动,不久贺龙等领导的红军二、六军团也进入了四川,刘湘害怕了,亲到南京求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他要把四川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刘湘和蒋介石又发生了矛盾,越演越烈。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出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为了抗日,他率兵10万,沿江而下,到武汉后,又出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次年病死于汉口。
刘文辉败退川康后,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刘文辉任省府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在此时期,刘文辉为了自保,实行联共抗日,并加入“民盟”“民革”组织。1949年12月,在彭县起义,并策动罗广汉起义,为解放大西南作出贡献。解放后,刘文辉任西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部长,1976年病故于北京。
西北“五马”
西北“五马”指的是马福祥、马鸿宾、马麒、马麟、马廷骧五人。
马福祥父亲马千龄跟着马占鳌(马廷骧祖父)降清后,马福祥和他哥哥马福禄随父从军,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马福禄阵亡,马福祥随西太后入陕,得了记名提督。1920年升任绥远都统。为了扩张势力,他推举侄儿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儿子马鸿逵驻守绥远。自此马福祥以武力占据宁夏、绥远两省,成为马姓各军阀盟主。
1925年,冯玉祥开始经营西北,马福祥见风使舵,表示欢迎,将儿子马鸿逵部队交给冯玉祥,被编为西北军第七师。-中原大战爆发后,马福祥又指使儿子马鸿逵伙同韩复榘、石友三反冯,又得了安徽省主席职位,其侄儿马鸿宾也得到了宁夏省主席之职。1932年春天,马福祥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马鸿逵赶走了堂兄马鸿宾,自己代理了宁夏省主席。
马鸿宾被堂弟赶走之后,改任甘肃省主席。1949年,率八十一军起义,解放后,马鸿宾先后担任宁夏省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病故,享年76岁。
马麒、马麟的父亲马海晏跟马占鳌投清后,一直在统兵,马海晏死后,其长子马麟接任。马麒将冯玉祥留在甘州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以讨好蒋介石,被封为青海省主席,八个月后便一命歸西。省主席一职由他的弟弟马麟接任,但不久被马步芳挤走,不久马步芳又夺走了他的哥哥马步青兵权,从此马步芳在青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49年西宁解放,马步芳一家逃往台湾,老死他乡。
摘自《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
北洋军阀与直、奉、皖三系
北洋政府以军权为中心,由军权支配一切,没有民主,没有政治,所谓政治,不过是军队的附属品。北洋军阀的头子是袁世凯,他手下有三支部队,即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因为袁世凯曾任清政府的北洋大臣,后又组织北洋政府,所以他的部队称为北洋部队,袁世凯也成为北洋军阀的头子了。
袁世凯死后,他的部队分裂出来,成为直、奉、皖三系,冯国璋部队叫直系,因为他是直隶河间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直系。冯国璋死后,由吴佩孚、曹锟继任。段祺瑞的部队叫皖系,因为他是安徽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皖系。张作霖的部队叫奉系,张原来是东北一支土匪武装头目,先后受清政府招安和袁世凯改编,成为北洋军队一支力量,控制着东北三省,名副其实地成为东北王。直、奉、皖三系,为了争夺北洋派系的领袖地位,他们互相争斗,连年不断,使北方人民受到无穷灾难。
保定系
保定系指由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保定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它培养出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被人称为“保定系”。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保定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校,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4年将弁学堂改为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由段祺瑞督办,1912年,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段祺瑞任陆军总长,为培养各级军官,将保定速成学堂和军官学堂合并办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1912年到1923年共办九期,先后毕业学员有6500人,分散到各地各部队,逐渐形成了“保定系”,成为国民政府一个重要派系。蒋介石本人也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过,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官,多是保定学校出身,如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陈诚、傅作义,白崇禧、周至柔、黄琪翔、黄绍竑、李品仙、陈长捷等,在共产党部队中,也有保定出身的,如叶挺、赵博生等。
黄埔系
黄埔系是指黄埔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开办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军校迁入四川成都,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南京,改名陆军军官学校。此外,军校在洛阳、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京、西安、迪化等地设立了九个分校,起止时间为1926年到1949年不等。黄埔军校从第1期至第23期共培养出学生三十余万人,其中1到7期一万三千多人,在这1到7期学生中,很多人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骨干。黄埔系不仅仅是黄埔学生,也包括黄埔教官在内,因为刚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还没有独立作战和指挥能力,这些人要掌握军权,至少要十年以上,在这样的过渡时期,掌握军事大权的,仍然靠这些教官们,即使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时期,他们的地位仍未衰落,如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钱大钧、蒋鼎文、周至柔等。到了40年代,黄埔生才成为中坚力量,其中光兵团司令以上就一百多人,如海军司令桂永清、装甲兵司令沈发藻、空军司令王叔铭、陆军司令关麟征、宪兵司令罗友伦、军统局长戴笠、安全局局长郑介明等都是黄埔1至7期学生。在三年内战时期,黄埔生更是掌握大权,如剿总司令、绥靖司令、兵团司令、军长、师长大都由黄埔生担任,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最后一期黄埔生三千多人,随胡宗南逃到南昌一带,除投诚被俘外,其余全被解放军消灭,至此黄埔军校也就没有了。
晋系
晋系是阎锡山部队。阎锡山,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辛亥革命前任新军混成旅标统,1911年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在太原起义成功,被仔命为山西都督,为了扩充实力,把军队扩充编为一个师外,又加骑兵两个团,炮兵一个团以及工兵等,这就是阎锡山军队在山西成为“晋军”的开始。1916年袁世凯死后,阎锡山独霸山西,把军队扩充到一万多人。直、奉、冯混战后,阎锡山势力伸入绥远,“晋军“变成“晋绥军”,这时阎锡山军队己扩编到8个军17个师,在当时的军阀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1926年,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武汉后,派人与阎锡山联系,希望他参加北伐,阎锡山答应,1927年,阎锡山挂上青天白日旗,当上了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冯、阎大战前夕,为了应付蒋介石攻击,阎锡山积极扩军,从8个军17个师扩充到14个军40个师,总兵力达到20万。蒋(蒋介石)、冯(冯玉祥)、阎(阎锡山)中原大战、晋军败北,阎锡山逃往大连,晋军被缩编,剩下4个步兵军和一个正太护路军。不少军官不服编造,频频发生兵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收编了4万多敌伪军及留用六千多日军,恢复了以前兵力,四年后这支部队被解放军消灭,从此晋军也就没有了,阎锡山也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最后于1960年病死于台湾。
桂系
桂系有新旧之分,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旧桂系以陆廷荣为首,陆廷荣赈过私盐,当过土匪,后被清政府招抚,任清军管带,一直升至广西都督。
李宗仁,广西桂林县人,粤桂战争中他带领一营人马,杀开一条血路,为桂军退入广西立下功劳,被升为团长。孙中山伐桂时,他带领千余众逃上元万山,半年后发展二千余人,占据了玉林五属等七个县,号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黄绍竑,广西容县人,保定军官学校出身,孙中山伐桂时,他和白崇禧都在田南警备队当营长,后被陆廷荣残部打败,在黄绍竑带领下,四处流动作战,李宗仁将其接过玉林,编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黄绍竑任支队司令。后来李、黄利用陆、沈矛盾,实施先倒陆后伐沈方案。1924年5月李、黄攻入陆廷荣老巢南宁,接著白崇禧领右路军扫荡宾阳、迁江等地之后,与李宗仁会师,陆廷荣只身逃往湖南,宣布下野。从此再起不来了。九个月后,沈鸿英兵败桂林,1926年6月,新桂系正式归中央国民政府领导,新桂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为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
西北军
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是一支颇有实力的地方武装。 冯玉祥原在袁世凯亲信陆建章手下任营长,因练兵有功提升为团长。1917年孙中山护法南下,冯玉祥率领混成旅开赴湖南,谁知扑了一空,湘省大权已被皖系所夺,直系军队不服,发起“和平休战”,主张“休战”的冯玉祥,被挤到湘西当镇守使。冯玉祥趁此机会在湘西发展自己的武装,有五个团及步骑兵炮兵等。
1924年,直、奉再次大战,冯玉祥任国民军总司令,他们以京绥、京汉两条铁路为防线,经营西北地区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自此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名震全国。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冯玉样积极参与,蒋介石为了拉拢冯玉祥,与他换帖结拜称兄道弟。谁知赶走张作霖后,蒋介石将北平大权给了阎锡山,引起冯玉祥的不满,蒋、冯矛盾从此开始。1929年为了山东及编遣问题,蒋、冯发生争吵,终于导致蒋、冯之战。冯玉祥被迫下野。
1930年中原大战,但由于西北军得不到晋军有力配合,再加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支援蒋介石,终于失败再一次下野,从此再无力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了。
四川“二刘”
四川“二刘”,指刘湘、刘文辉。刘湘,陆军速成学校出身(速成系)。刘文辉,保定军校出身(保定系),刘文辉又是刘湘的堂叔。
1928年,南京政府公布四川省人员任命名单,刘文辉一跃成为四川省主席,而掌握大权的刘湘,只剩下省府委员及编遣委员会委员长,由于权利分配不妥,叔侄矛盾拉开了序幕。
1931年由于刘文辉从沿海购进一批武器,被刘湘扣留,二刘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刘文辉战败,率残部2万余人进入川康边界,刘湘成了独霸四川的军阀,并担任四川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就在二刘相争的时候,徐向前率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活动,不久贺龙等领导的红军二、六军团也进入了四川,刘湘害怕了,亲到南京求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他要把四川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刘湘和蒋介石又发生了矛盾,越演越烈。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出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为了抗日,他率兵10万,沿江而下,到武汉后,又出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次年病死于汉口。
刘文辉败退川康后,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刘文辉任省府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在此时期,刘文辉为了自保,实行联共抗日,并加入“民盟”“民革”组织。1949年12月,在彭县起义,并策动罗广汉起义,为解放大西南作出贡献。解放后,刘文辉任西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部长,1976年病故于北京。
西北“五马”
西北“五马”指的是马福祥、马鸿宾、马麒、马麟、马廷骧五人。
马福祥父亲马千龄跟着马占鳌(马廷骧祖父)降清后,马福祥和他哥哥马福禄随父从军,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马福禄阵亡,马福祥随西太后入陕,得了记名提督。1920年升任绥远都统。为了扩张势力,他推举侄儿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儿子马鸿逵驻守绥远。自此马福祥以武力占据宁夏、绥远两省,成为马姓各军阀盟主。
1925年,冯玉祥开始经营西北,马福祥见风使舵,表示欢迎,将儿子马鸿逵部队交给冯玉祥,被编为西北军第七师。-中原大战爆发后,马福祥又指使儿子马鸿逵伙同韩复榘、石友三反冯,又得了安徽省主席职位,其侄儿马鸿宾也得到了宁夏省主席之职。1932年春天,马福祥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马鸿逵赶走了堂兄马鸿宾,自己代理了宁夏省主席。
马鸿宾被堂弟赶走之后,改任甘肃省主席。1949年,率八十一军起义,解放后,马鸿宾先后担任宁夏省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病故,享年76岁。
马麒、马麟的父亲马海晏跟马占鳌投清后,一直在统兵,马海晏死后,其长子马麟接任。马麒将冯玉祥留在甘州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以讨好蒋介石,被封为青海省主席,八个月后便一命歸西。省主席一职由他的弟弟马麟接任,但不久被马步芳挤走,不久马步芳又夺走了他的哥哥马步青兵权,从此马步芳在青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49年西宁解放,马步芳一家逃往台湾,老死他乡。
摘自《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