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其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改善当前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水平。本文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其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重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教育认证;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12-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要求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不过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的逐渐实践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暴露出了不少缺陷与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全新教育目标与要求,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完善。
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专业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实践,有利于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从而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为工程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对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推动工程教育进步与发展,促进工程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对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稳步发展有着推动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指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出符合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创业进步,同时缓解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突进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变得更为重要,创业环境也变得更为健康,这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也要求高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步。
二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观念尚未得以完全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是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的内容,是紧随时代发展浪潮、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以及教育政策要求的基础。但是当前依旧有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未得到充分转变,对创业的认知不够全面与深入,缺乏科学、良好的创业意识与精神。部分教师只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较为浅显,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另外校园内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烈,但是学术氛围却较为良好,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学生不愿意进行创新创业,要么是依靠专业技术竞争社会岗位,要么继续深造,不利于创新创业的有效实践。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不科學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类似,基本上都是以课堂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性环节为辅,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基本上都是和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一些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基础信息。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均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但却缺乏深度与实践性,往往只能引导学生对创业有简单认知,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从教育方法上来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专科出身,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创新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创新精神也未必较强。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往往会陷入教师的讲解式教学中,实践性极弱,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
创业存在较大风险,这种风险对高校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承担,同时他们通常也缺少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与条件,从而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践,不利于教育成效的体现。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高校还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场地、时间、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业,给学生创造创业实践机会,同时帮助学生规避和处理创新创业中的各种风险。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构策略
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并且从专业之外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沟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对毕业生综合素养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毕业生全面发展。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对专业前言科技有所了解,更能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并解决复杂专业问题,再加上专业之外的沟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使得他们更加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创业者综合素质要求,有助于创业。因此,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创新,同时推动教育水平提升,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全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重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转变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既要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对工程专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更要确保教师准确把握工程教育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前者为后者创造更好条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但要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教学,还要在专业之外对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进行培养,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以更加综合化的方式看待问题的习惯,强化学生自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探索,以此扭转学生观念,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创新和创业。 (二)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改善教育效果的必要方法,也是践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实践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专业外相关素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才能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同时也才能真正进行创业探索。因此,教师必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方法,既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中融入更多行业及工程实践内容,也要以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应当增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了解行业前沿信息以及市场变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保障实践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教育中进行实践模拟,设置复杂工程问题并让学生自行解决,要求学生从技术、成本、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设计完善的解决方案,强化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推动教学评价多元化发展
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教学评价极易被忽略,实际上其对提高教育水平、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评价了解学生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着重发现学生不足并帮助学生不断加以改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而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必须推动评价多元化发展,既要融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形式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也要通过书面考试、答辩、模拟问题解决等评价方式来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为引导学生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體系
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还应当建立并健全对应的保障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可靠保障。高校需要积极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环境下一展所长,积极创新创业,最大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极强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与全过程管理,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防控创业风险、解决创新难题,进一步巩固创业成果。
综上可知,工程教育认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与完善提供了良好支持,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其重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推动教学评价多元化发展、健全教育保障体系等方式,高校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荣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体系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27-33.
[2]李宗利,杨彦勤,胡笑涛. 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高教论坛, 2017(01):39.
[3]贾银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7):51-52.
(责任编辑: 姜海晶)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教育认证;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12-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要求下,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不过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的逐渐实践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暴露出了不少缺陷与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全新教育目标与要求,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完善。
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专业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实践,有利于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从而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为工程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对高等院校而言,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推动工程教育进步与发展,促进工程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对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稳步发展有着推动意义。
(二)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指加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出符合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创业进步,同时缓解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突进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变得更为重要,创业环境也变得更为健康,这既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也要求高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步。
二 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观念尚未得以完全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是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当前各高校高度重视的内容,是紧随时代发展浪潮、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以及教育政策要求的基础。但是当前依旧有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未得到充分转变,对创业的认知不够全面与深入,缺乏科学、良好的创业意识与精神。部分教师只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较为浅显,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另外校园内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烈,但是学术氛围却较为良好,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学生不愿意进行创新创业,要么是依靠专业技术竞争社会岗位,要么继续深造,不利于创新创业的有效实践。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不科學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类似,基本上都是以课堂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性环节为辅,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基本上都是和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一些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等基础信息。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均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但却缺乏深度与实践性,往往只能引导学生对创业有简单认知,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从教育方法上来看,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专科出身,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创新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创新精神也未必较强。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往往会陷入教师的讲解式教学中,实践性极弱,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
创业存在较大风险,这种风险对高校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承担,同时他们通常也缺少创业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与条件,从而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实践,不利于教育成效的体现。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高校还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场地、时间、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创业,给学生创造创业实践机会,同时帮助学生规避和处理创新创业中的各种风险。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都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构策略
工程教育认证有利于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并且从专业之外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沟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对毕业生综合素养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毕业生全面发展。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对专业前言科技有所了解,更能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并解决复杂专业问题,再加上专业之外的沟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使得他们更加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创业者综合素质要求,有助于创业。因此,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创新,同时推动教育水平提升,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全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重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转变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需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既要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对工程专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更要确保教师准确把握工程教育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利用前者为后者创造更好条件。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但要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的教学,还要在专业之外对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进行培养,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以更加综合化的方式看待问题的习惯,强化学生自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探索,以此扭转学生观念,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创新和创业。 (二)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改善教育效果的必要方法,也是践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实践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专业外相关素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才能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同时也才能真正进行创业探索。因此,教师必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及方法,既要在专业理论知识中融入更多行业及工程实践内容,也要以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应当增强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了解行业前沿信息以及市场变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保障实践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教育中进行实践模拟,设置复杂工程问题并让学生自行解决,要求学生从技术、成本、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设计完善的解决方案,强化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推动教学评价多元化发展
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教学评价极易被忽略,实际上其对提高教育水平、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评价了解学生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着重发现学生不足并帮助学生不断加以改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而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必须推动评价多元化发展,既要融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形式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也要通过书面考试、答辩、模拟问题解决等评价方式来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为引导学生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體系
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高校还应当建立并健全对应的保障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可靠保障。高校需要积极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环境下一展所长,积极创新创业,最大化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极强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与全过程管理,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防控创业风险、解决创新难题,进一步巩固创业成果。
综上可知,工程教育认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与完善提供了良好支持,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其重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推动教学评价多元化发展、健全教育保障体系等方式,高校能够构建更加科学、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荣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体系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27-33.
[2]李宗利,杨彦勤,胡笑涛. 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高教论坛, 2017(01):39.
[3]贾银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7):51-52.
(责任编辑: 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