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打官司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bo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20年代,鲁迅受邀在北京大学当文学方面的讲师。他有个学生叫李小峰,不但学习刻苦,人也很机灵,深得鲁迅喜欢。当时,鲁迅和几个朋友经营新刊《语丝》的发行工作,李小峰找到鲁迅,要求承办《语丝》的发行兼管理印刷的出版业者。鲁迅和几个朋友商议后同意了。事实也证明,李小峰确实做得非常好。
  李小峰有了在北大那段经营《语丝》的丰富经验,毕业后便在北京开办了北新书局,自己任老板。北新书局的开局不但格外顺利,而且凭借鲁迅的几本著作,很快就兴旺起来,几年后,又在上海开了分局。为了支持学生的事业,鲁迅把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都交予北新书局印发出售,使李小峰的事业愈加红火。李小峰当然也清楚,书局之所以能如此发达,完全得益于鲁迅的著作做支撑,便在版税上给予恩师特别的关照。
  期间,李小峰又邀请鲁迅为北新书局编辑《奔流》月刊,鲁迅也欣然应允,尽心尽力支持学生的事业。
  但随着北新书局生意的大肆扩张,加上鲁迅编辑的《奔流》月刊发行量不断攀升,作为老板的李小峰,开始冷落起了恩师,由开始拖欠鲁迅几个月的版税,到后来竟拖欠长达三四年之久不予支付,而且在所出版作品的印数上,也存在严重的隐瞒,这让鲁迅很是不爽。
  但鲁迅还是希望李小峰能主动改正。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李小峰依然只字不提支付版税的事。更让鲁迅恼火的是,他编辑的《奔流》月刊,李小峰也借故拖欠作者稿费。而作者又不明就里,写信向鲁迅讨要,弄得鲁迅很是尴尬。靠版税维持生活的鲁迅,无奈之下给李小峰写信,要求对自己的著作按实际出版量支付版税,并要求补发全部积欠,还要求立即支付拖欠《奔流》月刊作者的所有稿费。但李小峰对鲁迅的信件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鲁迅一气之下,先是停止了《奔流》月刊的编辑工作,随即拿起法律武器,决定向自己昔日的学生、今日的老板李小峰讨要说法。
  在向法庭起诉之前,鲁迅还是先礼后兵,于1929年8月11日给李小峰写了如下的信:“奉函不得复,已有多次。我最末问《奔流》稿费的信,是上月底,鹄候两星期,仍不获片纸只字,是北新另有要务,抑意已不在此等刊物,虽不可知,但要之,我必当停止编辑,因为虽是雇工,佣仆,屡询不答,也早该卷铺盖了。现已第四期编迄,后不再编,或停,或另请人接办,悉听尊便。”信的末尾,鲁迅重点写到:我的要求只有两条,一要索还旧欠,二要在今后印行之书的版权页上贴一张由我本人提供的印鉴,以便监管印数,维护我的合法权益。并告诉李小峰,他已聘请了一名叫杨铿的律师,近日将向法庭提起清算版税的诉讼事宜。
  这一次,李小峰在接到鲁迅的信函后,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一刻也不敢怠慢,立即托人找到鲁迅的律师杨铿,央求他无论如何也要跟鲁迅讲讲情,有什么事都可以坐下来谈,千万不要闹到法庭上去,传出去对自己的名声影响不好。
  杨铿打算在8月25日上午正式对李小峰提出起诉,鉴于李的态度还算诚恳,经与鲁迅商量后,决定改为8月25日下午在杨铿的住宅开会协商解决此事。那天下午,出席协商会的除鲁迅、李小峰、郁达夫外,还有北新书局方面的李志云、鲁迅方面的党家斌。经过一下午的协商,最后达成了让鲁迅比较满意的结果:北新书局所积欠鲁迅的版税2万余元,即日起按月分还,分10个月还清;而新欠的版税则按每月400元清还,以后也绝不再拖欠;对于《奔流》月刊所欠作者的稿费,协商会后,列出作者名单立即予以支付,以后也按月及时清算。
  这场半途而废的官司,最终协商解决后以鲁迅的胜利而告终。
  (选自《通辽日报》)
  【赏析】
  在一般人印象中,鲁迅与当时的社会和法律水火不容,然而,他在激烈批判那个社会的黑暗时,又在竭力寻找一缕对自己有利的阳光,希望那个社会的法律能还自己一个公正。这正是鲁迅的可爱之处,也是他锐利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及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著名画家丰子恺特别喜欢“偷听”批评意见。在浙江大学任教时,他带着女儿去烟雨楼游玩,小憩时,无意间听到邻座几位游客提到自己的名字,女儿刚要张口,他赶紧向女儿摆摆手,自己急忙坐到游客背后,“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个游客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算是时髦吗?”其实这是丰子恺受日本画家竹如梦二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含蓄和耐人寻味,也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虽然如此,丰子恺
期刊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巧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
期刊
毕淑敏在《风的青睐》中说:风的青睐,是最无价的礼物。只要你坚定地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下去,就会发现天地万物都来帮助你。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很流行的话:越努力,越幸运。不错,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遇到很多贵人的鼎力相助,你的敌人也会心悦诚服,就是风儿也会帮助你。  自然界的小动物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蜻蜓为了繁衍生息,要不断来往于栖息地和繁殖地。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在十月里会迎来数
期刊
前些时候,本人参加了一场“成功创业模式”的讨论,众说纷纭,议而未决。今天阅读了小羽的创业故事,颇有感触,想借此发表自己的愚见。  从小羽在科技兴国的大环境下,凭借聪明才智,依靠传统工艺研发出新式花茶的情况分析,创业依赖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  托尔斯泰有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成功创业与幸福家庭一样,其大体模式,即中华国学经典中所言的追求“天地人和”。  这里所说的“天
期刊
【文题解读】  通览整则材料,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其中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等句子,着重指出的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既有现象,可以看作材料的“背景”,这样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情况,但同时,“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是说,“这些评价”,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
期刊
有多久的日子,我们不曾抬头微笑了?它太柔和了,配不上我们心中的豪情了吧;它太舒缓了,赶不上我们匆忙的脚步了吧;它太肤浅了,追不上我们的深沉了吧。  可是我们真的不需要它了吗?当我们在艰难的困境中奋勇前行时,当我们度过阴雨又见天晴时,当我们历经长途再见熟悉的家门时,伴随着恬淡的幸福产生的还有那种最自然、最舒展的表情。  笑并非一定是嘴角上扬?,眉毛弯弯,腮帮带点红晕的表情。它是平凡的,是一种随处可见
期刊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妙笔生花,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而又耐人寻味的评语。  唐代,某人参加科举考试,在文中引用了《尚书》中的一句话:“昧昧我思之。”该考生误将“昧昧”写成“妹妹”。主考官韩愈读后不禁哑然失笑,提笔在旁边批道:“哥哥你错了。”信手拈来,恰成妙对!  一个秀才写了一篇文章请一老先生评点。老先生阅后,批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秀才见是杜甫名句,暗自高兴。而老先生的弦外之音是:不
期刊
人世间,最能触动心弦的是亲情,最难令人忘怀的是亲情,最温暖人心的也是亲情。没有亲情的人,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亲情如水,生活如茶叶,没有水的浸泡,茶叶怎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回首过去,懵懂的我根本不懂什么是亲情。我向来活在既定的生活里,未曾离开亲人半步,因此我不知亲情有何深意。但自从有了离别,我终于知道原来亲情就是这样的让人如痴如醉。  在高一新生报到的那一天,妈妈你拖着大包小包陪我来学校报到。
期刊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在家院的庭前种了桂花和夜来香,到了晚上,香气随风四散,流动在家院四周,可是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极美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  长大以后,才更发现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凡香气极盛的花,桂花、夜来香、水姜花、月桃花、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们开放的时候常是成群结队的,热闹纷繁。那些颜色艳丽
期刊
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  毛 滂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 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栏干助梦吟。  【赏析】  这是一首挽留友人的小词。诗题中的贾耘老,即北宋诗人贾收,家贫,无功名,与毛滂、苏轼、秦观等人多有唱和。这首词写于词人任武康县令之时,曾有《清平乐》记写与贾耘老、盛德常在东堂悠游之趣。  开头“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紧承《清平乐》结句“烟艇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