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速扩张下知识型员工的“升级”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企业快速发展,从程序员逐级提拔的晋升逻辑受挑战,知识性员工怎么超越一般晋升逻辑,迅速“能文能武,或文或武”?
  
  


  天软公司(化名)是一家行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成立之初,主要的服务对象和客户是母公司。伴随着母公司的成熟,天软公司的业务也发展到了极限,走出去开拓新的市场成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必然选择。
  天软公司采取了新产品、新市场同步扩张的战略,但是,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集中反应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一是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核心人才;二是无法吸引和保留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工程人员;三是企业内部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开始下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没有人愿意去开拓新市场,而且出现了内部矛盾,在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认识到,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便会抑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可能侵蚀已经取得的成果。于是邀请我们公司来同他们一起解决这些挑战。
  
  构建人才成长通道
  
  在天软公司,企业的人才结构分为五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事业部经理、总监,考虑到公司的专业特质,公司一般采用从程序员逐级提拔的晋升逻辑,中高层管理者必须从程序员开始干起,从而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
  这种人才的晋升逻辑在企业偏居一隅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企业业务快速扩张时,却必然导致企业人才的断层。原因在于招聘程序员考虑的是专业的知识技能,从程序员中选拔系统分析师仍然考虑的是专业能力,企业的培训和考核也是围绕着专业能力展开的,但从系统分析师向项目经理晋升时就出现了问题,项目经理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必须有相当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才能带领好一个项目团队,同客户实现有效的沟通。换句话说,在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师层级上,只要具备做事(技术水平)的能力即可,但在项目经理层级,做事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技术范畴。因此原有的晋升逻辑无法使企业选拔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的项目经理,勉强提拔起来的项目经理,要么不能胜任本岗位,要么迫于工作压力离开。
  显然,变革企业原有的晋升逻辑是构建企业人才成长管道、挖掘和培养核心人才、规划企业人才结构的关键环节。我们提出了引入胜任力模型来评鉴和选拔核心人才、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双轨制的解决方案。
  
  职业发展的双通道
  所谓职业发展双轨制是指建立“职务+职称”的发展通道,职务系列可以沿用企业原有的结构,职称系列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战略规划,将现有的程序员和系统设计师两层级细化和延伸。天软公司设计了六层的职称发展通道,还制定了相关的升级评鉴标准和流程。这样,一些具备管理能力的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师可以沿着企业原有的职务通道向项目经理发展而不具备项目经理胜任能力的员工,可沿着职业通道发展。
  在我们的建议下,天软公司对企业现有的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按照新的职称系列标准重新进行了评鉴。在未来的实践中,当一位员工晋升到高级程序员后,就可以选择是按照职称系列还是职务系列发展。无论员工选择向哪条通道,都要经过测试与评鉴,其中职务系列的评鉴都必须引入胜任力模型。
  根据天软公司的具体状况,我们先期在项目经理这一岗位导入了胜任力模型和360度评鉴系统。项目经理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立好后,采用360度评鉴法对相关的员工行为进行评鉴,用于选拔项目经理和确认有潜质的后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先期只在项目经理岗位导入了胜任力模型,但模型应用从招聘程序员和升级环节就要开了,有意识地招募和挖掘一些具有项目经理潜质的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项目经理瓶颈问题。
  
  保留人才的能力薪酬
  人才流失的原因错综复杂,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企业资源是有限的,解决之道就是变革企业原有的工龄(年功)薪酬体系(薪酬中的固定部分),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将资源向真正有可能为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员工倾斜。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了专业能力评估法,不同职称(职位)给予不同的基本薪酬。为了充分体现激励价值,一方面将薪酬差距拉大,一方面缩短评鉴周期,以季度为单位。
  
  人才规划的节奏控制
  核心人才的不足会阻碍企业的成长,但是数量如果超过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需要,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源压力。如何使人才的数量、质量、等级与企业的发展有效协同,也是企业人才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软公司,我们通过四个指标来规划人才招募、选拔的节奏: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业务拓展的速度与宽度、人才的成长周期、人才的流失率。前两个指标决定了企业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方向,后两个指标是调节性指标,一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数据来推算。节奏的规划并不仅仅用于企业人才的招募和选拔,对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绩效管理政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此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调整、修正,应列入企业的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中,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
  
  绩效管理体系的蜕变
  
  员工创业激情在衰减、中高层之间出现矛盾并呈上升态势,是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另一个核心问题。
  
  滞后的考评与激励
  在成立之初,天软公司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企业年初给各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额和利润目标,完成后,便给予固定比例的奖励,由于原有业务范围比较单一,任务目标也就比较容易确定,能否完成也比较有把握,因此员工之间的业绩与奖励差距并不大。但是随着企业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再根据老办法进行考评与激励,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
  新产品与老产品之间的冲突:在天软公司的大本营,经过多年的维护和凭借特有的公共关系,不需要付出太大的精力就能保证非常稳定的经营业绩。而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则完全不同,在前期的调研与竞标、项目的运作、售后的服务、客情的维护、回款的追踪等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业绩却不理想因而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没有人愿意去推广新产品和开发新市场。
  新产品与新产品之间所导致的冲突:同样是新产品,有的产品可以做到一劳永逸,但信息咨询、软件销售等项目就比较辛苦,业绩也不稳定,同样产生了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得问题。
  部门(团队)内部的冲突:在部门内部分配上,天软公司一直采用一种类似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公司给予部门或项目团队的奖金激励,基本上平均分配,导致工作的量与质都难以考评。显然,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和业务的开拓,原有的绩效管理已经不能有效地发挥正面激励的作用。
  
  抓核心、分阶段的变革   对于天软这样一家正在高速成长的企业,对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变革显然是不现实的。
  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激励的公平性问题,也就是说以变革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来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分阶段不仅指的是体系的建立要分阶段,在实施中也不追求一步到位。在考核指标上摒弃了原有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指标,变更为新增销售额和新增利润为部门(团队)的核心考核指标,使激励能够向新产品推广和新市场开拓的部门倾斜。对个人的考核,包括部门(团队)的管理者和员工,引入了胜任力模型,将过程与结果的考核结合起来。行为的评估仍然采用的是360度评估法。
  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的变革,导致企业绩效奖金等激励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给予各级员工充分的认知与理解时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实施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按照原有方法计算的绩效奖金占70%的比例、按照新政策计算的绩效奖金占30%的比例,为期半年;在第二阶段,新政策执行比例提升到70%,为期一年;到了第三阶段再全面执行新政策。分阶段实施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将振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新旧体系顺利实现了对接。分阶段实施也给了员工充分的重新选择的时间,促使大量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奔向开发新市场、推广新产品的部门。在与天软合作的第二期,我们还帮企业推行了全程绩效管理,以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
  
  快速成长企业的人才难题
  
  天软公司的个案并不是个别现象,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普遍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从人力资源角度而言,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足够的核心人才,核心人才主要是指一些专业性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这种缺乏既体现在质量上,也体现在数量上;二是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失效。
  一般而言,缺乏人才,企业首先会想到招募空降兵来解决,但在企业实践中这并不是一条很好的解决之道。因为空降兵会遭遇企业文化的难题和人际关系的难题,很难与老员工建立默契的工作关系,影响整体绩效。所以更为现实的解决之道是将招募与内部培求养结合起来,以内部培养、选拔为主。一方面平时要有意识地储备和培养一些具有管理潜质的员工,而不能仅仅注重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为专业能力突出的员工构建职业发展通道,防止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流失。此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与战略协同、要与企业的发展协同。与战略的协同表现在横纵两个方向,人力资源选、训、考、用、留等各模块要成为战略落地的有力支撑,同时相互之间也要保持协调与同步,形成体系化运作。
其他文献
2006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成绩赫赫的一年,沃尔沃却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由于与中国重汽的合作不畅,业内已经传出声音,沃尔沃将和中国重汽分道扬镳,转而与东风牵手。姑且不论沃尔沃的这一计划是否真的会付诸行动,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沃尔沃这几年的合作路上并不开心,合资公司的产销量与预期相去甚远、与中方合作伙伴在权力分配上你争我夺……这些都削弱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那么,沃尔沃合作之路到底应当如何行
期刊
让技术人员很向往的企业机构,对知识型员工怎么管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就是一个能与秀软件人才相互吸引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决定作息时间和工作计划;可以一边享受美味营养的早或午餐,一边了解新的公司战略、新的商业计划和新的产品;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培训或研究小组,实现工作角色的完美转变;甚至可以上班时间玩XBOX游戏!  这里是什么地方?——年轻的微软亚洲工程院(缩写“ATC”)。“这
期刊
韦尔奇嫡传弟子纳德利转战新公司后全力推行韦尔奇经验,却因成效不佳被迫辞职;超短裙越短并不总是代表着经济越景气。    世界最大家装用品零售商——美国家得宝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鲍勃·纳德利的辞职,其实是被撸下台的。  纳德利曾是GE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三位接班人选之一。1997年12月,韦尔奇为选出下一任GE首席执行官,曾举办“谁是接班人”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竞逐后,当时负责奇异电力系
期刊
调研背景:随着中国金融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集体走向零售银行的发展方向愈发显得清晰。未来中国银行业或许将靠信用卡、个人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等这些零售金融产品来赢得竞争,实现持续的业绩增长和股东回报。但是,我们是否能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零售业务竞争力?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零售银行市场,该如何投入,如何将这些市场变成自己真正的利润来源?在这一背景下,新华信集团启动了专项的信用卡消费者调研,通过结构
期刊
2007年伊始,家乐福中国便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在整个中国大陆设四个大区,下辖十五个小区。这种调整,一改以前高度集权的外企管理模式,家乐福中国开始将管理重心下移,在适当集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各区域分部的分权灵活性,以适应中国大陆市场巨大的区域差异,加快对区域市场的反应速度。  作为流通业态,集权与分权一直是一个困绕企业管理者的命题,不仅仅是外资企业,也包括国内的连锁超市企业。毋庸置疑,
期刊
编译:厉如秋    品牌建设的实践是强大而繁荣发展的还是日渐衰弱的?一流品牌的拥有者是如何管理他们的品牌的?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变?品牌究竟重不重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什么又是最佳品牌管理?  2006年10月,Interbrand就这些大家关注而又疑惑的问题以brandchame.com这个品牌网站作为平台进行了专题研究,调研面向品牌专家与行业意见领袖所展开,主题是品牌
期刊
电脑世界拥有许多传统,希望不至于是陈腔滥调。例如:依照惯例,大型科技公司的创办人在开始创业之前,均已从大学或是研究所辍学。从电脑业第一代的苹果乔布斯、微软比尔·盖茨及戴尔电脑的戴尔,到新生代Google的佩奇和布林至今均遵守着这个传统。如果你绝对不可能像久远以前惠普的比尔·休利特及戴维·帕卡德,以及较近期的You Tube的赫尔利及陈士骏在仓库创设公司,至少可以在退学之前从学校宿舍起步,就像戴尔、
期刊
2006年岁末之际,利好消息纷至沓来,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都宣称自己实现赢利,一切迹象似乎表明,国产手机已经度过2004、2005年的“冰河时期”,重新进入“暖春”,这也被业内很多人士所津津乐道。  据报道:长虹旗下的国虹通讯再出大手笔,投资过亿在重庆建设长虹手机的产能基地,规模可达千万级,另外聘请中国台湾名模林志玲天价代言长虹手机品牌2年,以黄金智能手机启动07攻势,进军一、二级市场,欲通过高端手机
期刊
想象一下不断旅行的销售员的生活吧:经常奔波在外,每天拜访不同的客户,努力争取按计划行事。从他们的经历中能学到一些适用于零售业的经验吗?  沃顿商学院营销学研究人员相信能学到一些经验。他们用“旅行销售员问题”这一概念来研究购物者的行为。研究中所称的旅行销售员问题(TSP)可以解决一个基础问题:如果一个销售员必须奔波于某些城市,他能采用什么样的最佳路线去走遍所有的店铺并按时返回呢?  据沃顿商学院营销
期刊
目前,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经理人在公司内经常谈论“调动员工进行改革”的问题。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的核心是,调动员工支持公司改革,以保持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拥有竞争力,并解决公司最为紧迫的问题。那么,怎样知道你的员工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呢?这有以下几个标志。  ·员工感到精力充沛,充满活力。  ·员工有目标感。  ·员工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方向及其重要性。  ·直接下属明白公司的策略,知道自己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