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居各种死因首位。
相较于传统的治疗目标,功能医学提出了更广泛的心脏病预防治疗目标,强调对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全面控制,从生活方式改变开始,到整体内环境的改变。除了家族史、种族、年龄、吸烟、体育锻炼、肥胖、高钠饮食、过量酒精等常见致病因素外,从功能医学角度分析,导致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
一、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很在意胆固醇指标,认为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是心脏病的诱因。但实际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不能用“胆固醇高”笼统言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医生发现胆固醇有好坏之分。认为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因为LDL胆固醇聚集在动脉血管壁上,造成沉积和动脉狭窄。但是,LDL胆固醇本身并不坏,它是构造细胞膜和其他细胞结构,以及身体所需多种激素的重要元素。问题是在自由基的作用下,LDL发生了改变,这种氧化后的LDL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它们在通过血管壁时,由于不能通过,故黏附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堵塞。因此,管理胆固醇的关键不是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而是预防脂类的氧化。预防脂类的氧化一是要调整脂肪酸的摄入种类,二是要摄入充足的抗氧化食物。
二、慢性炎症
炎症是人体针对微生物和病毒感染、接触过敏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应。急性炎症反应通常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损伤应答中。但慢性炎症是有害的,是促使细胞癌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机制,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恶病质、败血症及休克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众多疾病。
三、压力过大
当人体负载过大压力时,伴随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紧张等情绪,都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例如:1.压力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而所有这些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2.压力导致分泌炎性因子的深腹脂沉积,促进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并发症;3.压力导致房颤,导致猝死;4.压力会导致心肌病,也被称为“心碎综合征”,类似心肌梗死.5.压力导致和(或)加重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6.压力可以突发或恶化充血性心脏衰竭;7.压力降低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8.严重的压力应激反应可导致心肌梗死。
四、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天然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通过促进食物中钙、磷在人体中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重塑非常必要。而维生素D缺乏与癌症、高血压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也具有强大的相关性。越远离赤道的地区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越高,以北欧国家居首。类似的,越远离赤道的地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越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左心室肥厚)相关,而且与心肌梗死、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明显相关。
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
医学界长期以来对心脏病诊断的关注一直集中在胆固醇上,其实,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并不如过去医学界所认为的那么密切,反而是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心肌梗塞的预测准确性是胆固醇的40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对于男性,如果同型半胱氨酸总量每增加12%,就会使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3倍,如果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的同时还有心脏病的家族史,那么不论性别,心梗发作的危险将激增至13~14倍。与低于9.2个单位(1个单位为1微摩尔/升)的人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出14个单位的人,中风的风险性会增加82%。
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预测抑郁症、早老性痴呆、流产、出生缺陷以及其他的情况。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脑甚至DNA,它至少与50种以上的疾病相关联。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体检时一定要将同型半胱氨酸列入必检项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只要达到6个单位以上,就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将其降下来,以确保身体健康。
相较于传统的治疗目标,功能医学提出了更广泛的心脏病预防治疗目标,强调对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全面控制,从生活方式改变开始,到整体内环境的改变。除了家族史、种族、年龄、吸烟、体育锻炼、肥胖、高钠饮食、过量酒精等常见致病因素外,从功能医学角度分析,导致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
一、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都会很在意胆固醇指标,认为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是心脏病的诱因。但实际上,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不能用“胆固醇高”笼统言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医生发现胆固醇有好坏之分。认为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的,因为LDL胆固醇聚集在动脉血管壁上,造成沉积和动脉狭窄。但是,LDL胆固醇本身并不坏,它是构造细胞膜和其他细胞结构,以及身体所需多种激素的重要元素。问题是在自由基的作用下,LDL发生了改变,这种氧化后的LDL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它们在通过血管壁时,由于不能通过,故黏附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堵塞。因此,管理胆固醇的关键不是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而是预防脂类的氧化。预防脂类的氧化一是要调整脂肪酸的摄入种类,二是要摄入充足的抗氧化食物。
二、慢性炎症
炎症是人体针对微生物和病毒感染、接触过敏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应。急性炎症反应通常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损伤应答中。但慢性炎症是有害的,是促使细胞癌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机制,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恶病质、败血症及休克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众多疾病。
三、压力过大
当人体负载过大压力时,伴随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紧张等情绪,都与冠心病关系密切。例如:1.压力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而所有这些都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2.压力导致分泌炎性因子的深腹脂沉积,促进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并发症;3.压力导致房颤,导致猝死;4.压力会导致心肌病,也被称为“心碎综合征”,类似心肌梗死.5.压力导致和(或)加重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6.压力可以突发或恶化充血性心脏衰竭;7.压力降低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8.严重的压力应激反应可导致心肌梗死。
四、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属脂溶性维生素。天然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通过促进食物中钙、磷在人体中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重塑非常必要。而维生素D缺乏与癌症、高血压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也具有强大的相关性。越远离赤道的地区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越高,以北欧国家居首。类似的,越远离赤道的地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越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左心室肥厚)相关,而且与心肌梗死、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明显相关。
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
医学界长期以来对心脏病诊断的关注一直集中在胆固醇上,其实,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并不如过去医学界所认为的那么密切,反而是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心肌梗塞的预测准确性是胆固醇的40倍。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表明,对于男性,如果同型半胱氨酸总量每增加12%,就会使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3倍,如果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过高的同时还有心脏病的家族史,那么不论性别,心梗发作的危险将激增至13~14倍。与低于9.2个单位(1个单位为1微摩尔/升)的人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出14个单位的人,中风的风险性会增加82%。
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预测抑郁症、早老性痴呆、流产、出生缺陷以及其他的情况。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脑甚至DNA,它至少与50种以上的疾病相关联。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体检时一定要将同型半胱氨酸列入必检项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只要达到6个单位以上,就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将其降下来,以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