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是个“与时俱增”的疾病,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的发病率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目前全球成年人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为3%,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0%,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使心血管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心衰更不应被忽视。
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超2亿
心脏是人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人把它形象的比喻为“水泵”,不停的以5-6L/分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一旦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力衰竭。
在过去的40年里,由于心衰导致死亡率增加了6倍,约60%的患者会在确诊5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至少2.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为420万,约占全球心衰患者的18.67%。
心力衰竭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和部分肺部疾病的终末状态,是一组有特定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也正是心衰所表现出现的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被称为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最后战场。
高血压、冠心病已成心衰主要原因
心衰其实并不遥远,心血管疾病是多发且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人群巨大。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见。如果这些慢性疾病未能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疾病不断进展到终末期就可能引发心力衰竭。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预防心衰 远离不健康生活方式
心衰的预防,关键是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
第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二:预防感染,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三: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三高”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做到三餐有节。
第四:控制情绪,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出现心衰症状应到心血管专科就诊
如果您是心脏病患者,在过度劳累或者情绪波动以后,出现了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心悸、下肢水肿等表现,应该及早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如果您不知道既往有没有心脏病史,突然感到喘不上气、心慌,特别疲乏,甚至脚踝、腿出现水肿,应该尽快就医,排除心衰的可能。如果以往的心电图或心脏超声出现过异常,当时未诊断为心衰,而后来出现了气喘、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的表现,应该及时到医院心脏专科就诊。
心衰也要管住嘴 不惧迈开腿
既然心力衰竭很危险,有什么比较好的预防办法吗?预防心衰的关键就是基础病要及时治疗并严格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如果已经患上心衰的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树立信心,避免焦虑、忧郁、紧张及过度兴奋。注意低盐饮食。在病情比较稳定的时期,患者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
心脏就像一架拉着货物奔跑的马车,而心衰就好比一匹病马拉着一辆载满货物的车,当货物过多必然造成负担加重,马车的奔跑速度就会下降。如果能够减少“货(负)物(荷)”,不失为治疗心衰一项很好的选择。那如何减少体内的负荷呢?首先应做到控制饮水量,找出喝水的杯子,做好记号;不口渴,不要饮水,需要關注每天所吃的药物、水果中的含水量;腿肿、心衰加重患者应保证每天的入量比出量略少或者平衡,患者和家人应学会记录每天出入量。其次应当限制盐量,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2克,实际相当于食盐5克;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1克,实际相当于食盐2.5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摄入钠盐量限制在0.4克,实际相当于食盐1克。因此心衰患者的日常饮食请远离含盐高的食物:如酱菜、咸肉等。
在门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得了心脏病了,还能活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鼓励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衰稳定期的患者在医生科学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心衰康复的主要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运动是合适的运动呢?比如走路、骑车、太极拳等。运动可分为三个部分:前10-15分钟进行热身,然后进行20-30分钟的运动,最后再进行一下整理。
如果当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说明运动过量了,需立即停止运动:运动中因呼吸急促不能自由交谈;大汗、面色苍白、心悸;不能坚持运动;心率明显增快或者减慢;血压异常。
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是很多心衰患者恢复的法宝,也是保持高质量生活的必经之路。采取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