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丁 五个小点儿构筑糖尿病防线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古代的军队编制,组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队伍,只要五个人就足够了。在预防糖尿病方面,要构筑一道坚固防线,也只需要五个小点儿。
  
  我有一个朋友,年纪不大,烦恼不少。按照时髦的说法,他是得了“糖尿病恐惧症”。他父母的家族都沾点儿糖尿病。他自己的血糖常年有点儿高。家人凑在一起,说的经常是谁用了胰岛素泵,谁的脚又溃疡了之类的话题。
  “难道有一天我也要变成他们这样?”他很是郁闷。
  但是,一说到预防,他又觉得信心不足。糖尿病这么强悍的敌人,岂不是要修个万里长城才防得住?
  我告诉他,预防糖尿病,其实只要做好五个小点儿。
  1996年,我参加了在香港开的一次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大会。有一个西方专家介绍了他们预防糖尿病的实验。他们把两个社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社区仅作对照观察。另一个社区做了3件事。第一件事是“少吃”。第二件事是“多走”。第三件事是“宽心”。5年后,做了这3件事的社区,新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比没做这3件事的社区少了一半。
  我说的五点儿,就是我在这3件事的基础上概括和变化来的。如果能长期做到的话,糖尿病发病率至少能减少一半。同时,还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多懂一点儿
  
  两军开战,探马先行。
  多懂就是多学。摸清糖尿病的底细,了解它的杀伤力,研究它的软肋。具体说来,就是多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这是预防糖尿病取得成功的前提。
  
  少吃一点儿
  
  “少吃”绝对是预防糖尿病之战的决胜点。
  中国人历来有“缺什么不能缺了嘴”的说法。在许多人看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是幸福。还有些人是为应酬而吃。即使勉为其难,为了工作或者生意也要大吃大喝。可以说,对很多人而言,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少吃一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少吃肥甘厚味。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同时,不喝烈性酒。吸烟者一定得戒烟。另外,不只主食要少吃。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具体的吃法,您可以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参见《健康管理》杂志2010年8月号第30页《平衡膳食才最佳》一文)。近年来,绿、黑、红等“有色食品”的作用得到肯定。您不妨一试。
  绿色食品大家都很熟悉。狭义的绿色食品包括各种绿色蔬菜、果实和豆类。比如青菜、青豆、青水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易于消化吸收。广义的绿色食品是指国际和国内环保机构认可和批准的,既不污染环境,又不受环境污染的食品。
  黑色食品是指含有黑色素或者带有黑色字样的粮食、油类、水果、蔬菜及茵类等食品。比如黑糯米、黑养麦、黑豆、黑枣、黑芝麻、黑木耳、黑香菇、黑葡萄。还包括不带黑字,但是色泽发黑的食品。比如乌骨鸡、墨鱼、海带、紫菜、海苔等。现代医学认为,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全面,而且具有保健、养颜、防衰老的作用。
  红色食品是指色泽发红的食品。比如红米、红豆、红薯、红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红枣和红苹果等。这些食品富含胡萝卜素及其他红色素,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另外,紫色食品(如紫茄子)能防治微血管破裂出血。黄色蔬菜有明目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勤动一点儿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战斗力的守军是抗战不了糖尿病的。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动得少的问题常比吃得多更为严重。
  所以,中老年朋友尤其要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
  具体说来,最佳的锻炼方式应该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时间长,而且不中断。能使人花点儿力气,又不至于过分劳累。出点儿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喘点儿气,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自由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或跳舞等项目。现在盛行的扭秧歌、打太极拳和跳老年迪斯科,也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放松一点儿
  
  打健康保卫战,士气自然是少不了的。在阻击糖尿病时,“放松”就是最重要的心理状态。人有思想,有喜、怒、哀、惧各种情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情变化,也会影响生理状态,影响健康。
  所以,一方面,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另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药服一点儿
  
  曾有人问我,能不能吃点儿什么药来预防糖尿病呢?就个人的观点来看,我建议最好还是以前面的四个小点儿为主力。药物作为后备军。
  我不主张靠吃药来预防,原因有三个。
  首先,您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得糖尿病。要是用药物预防,您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呢?
  其次,任何药物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能不吃就不要吃。研究证实: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血糖开始增高的人服降糖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比改善生活方式明显。相比起来,改变生活方式既安全又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吃药没有不花钱的。预防糖尿病的药要分摊到每天,是花不了很多钱的。可您要是吃上10年、20年,那花费也就不小了。
  当然,血糖已经开始增高,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人,还是需要服用一点降糖药的。
  另外,监控血压和血脂,是预防糖尿病的两大盟军。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我们应定期查血压和血脂,不放弃健康体检的机会。一旦发现血压或者血脂异常,就应积极采取措施。很多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症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或者调脂药治疗。
  
  本文精要:
  预防糖尿病的要诀:多学,少吃,勤动,宽心,少服药。
其他文献
吃药为的是治病,但你知道吗?除了“是药三分毒”外,药品还可能成为伤害因素。国内医药专家研究证实,有基础疾病需要经常大量服药的老年人,其跌倒风险大,与服药行为息息相关。  为什么专门说药品与跌倒风险的问题?据统计,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中排在第4位,而跌倒更是65岁以上老人的首位伤害因素。资深药学专家介绍,起码有八大类药品会导致老人的跌倒风险增加,药物口服后30分钟至1小时更是高风险期。  
期刊
编者按:  “我不知道。”如果医生这样告诉正焦灼等待病情诊断的您,您会作何感想?您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医生缺乏责任心?“医生都不知道,难道患者能知道不成?”但是,这就是事实。在一些疾病面前,医生和患者同样无助。  医学中最主要的困境就是不确定性:病人因病情不明而沮丧,医生因诊断不清而为难。医学的基石就是不确定性。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这就要看医生和病人的智慧了。  下面的故事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生的。 
期刊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酒被赋予了太多浪漫的色彩。  《红楼梦》里醉卧芍药花丛的史湘云,为大观园的美景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乘鹿车,抱酒壶,对书童高喊“醉死了,便埋我”的刘伶,成就了“竹林七贤”放浪的情趣。景阳冈上,武松在十八碗好酒的“助兴”下,成就了打虎英雄的赫赫声名。很多人相信,如果没有“花间一壶酒”,李白也不可能成为千古流芳的诗仙。  可是,美酒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快乐和激情。尤其是对那些“喝多了”
期刊
在这个地球上,每100个失去生命的人,就有4个是被酒杀死的。看看下面的图,您会发现,有害饮酒对人们的危害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什么叫有害饮酒?    对于很多喜欢喝酒的人来说,小酌怡情和有害饮酒之间的界限有时候很难把握。怎么才算有害饮酒?  有害饮酒是指饮酒超量到已经损害了健康,并且常常伴有不良的社会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超量”是指饮用60克以上的纯酒精。当然,不同人种的酒
期刊
亲友相聚本是件高兴的事。令人头疼的是,饭桌上总少不了不依不饶的劝酒者。中国是个讲人情味的国家。喝吧,伤身体。不喝吧,伤感情。有没有既能保住自己的健康,又不扫对方兴的好办法呢?当然有!学会下面这12道酒桌“护身符”,您也许可以在酒桌上游刃有余!    第1道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酒桌上,千言万语就是一个字——喝。为了劝别人喝酒,不少人都爱拿感情说事儿。比如“人若不喝酒,白来世上走”“宁愿醉
期刊
现在的中国人,真正因为好酒而“一饮三百杯”的并不多。如果只是爱喝酒,更多的还是“三杯两盏淡酒”式的小酌。那些饮酒无度的人,不少是在名利的诱惑面前身不由己。    成功常常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近20多年来,从西方舶来的“成功学”在中国成了“显学”。根据讲授这门学问的大师们介绍,成功学的宗旨,是要让大家在功名和财富上出人头地。  无数不甘平庸的男女,对这些大师和他们介绍的学问,趋之若骛,顶礼膜拜。
期刊
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那么多共识,传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共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认识、说法和观念是你传给我,我传给你的。时间一久,就成了“共识”。后人便以为,“共识”肯定是对的。很少有人去推敲这些“共识”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关于饮酒,就有很多这样的“共识”,实际上都是谬误。我们来逐一推敲。    谬误1:酒能助眠    我的一个病人秦先生,自从5年前妻子离世,就无酒不眠。据说,他的妻子
期刊
从1952年到1990年,中国的酒精消费量增加了20倍。如何在酒精毁掉我们的生活之前加以预防?加拿大著名精神病学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下列建议。    有害饮酒是一个普遍而且广泛的问题。想要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综合性的眼光,做好有害饮酒的预防。预防有害饮酒,得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谈起。    每个人都能成为“星星之火”    很多人都觉得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其实,我们每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意
期刊
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看看您是不是喝得有点多了。
期刊
“执著”本来是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一般来说,这是一个很励志的词语。不过,要是放到“性事”上,恐怕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    有人把性说成“下半身的思考”。似乎生殖器的外形和功能,是性爱是否完满的关键。其实不然。大脑才是产生和获取“性福”的总部。  人类进行性行为时,大脑的相关部位会形成一个兴奋灶。这时,大脑其他部位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以保证您能专注地做好这件事。正如俗话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