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何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实现教学中知情统一,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呢?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高三数学复习课“抽象函数的周期性”教学片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师:函数都具有周期性吗?函数具有周期性的实质是什么?
生:(议论,自主回答)
师:(总结)对于f(x)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都有f(x T)=f(x)(T为常数且T≠0),则称f(x)具有周期性;否则无周期性.把周期中的最小正数叫做函数的周期.
师:问题1,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分别具备以下条件:①f(x 1)=f(x 2),②f(x a)=f(x b),它们都具有周期性吗?若是,周期为多少?
生1:都是周期函数.①T=1,②T=a-b.
生2:(补充)②T=|a-b|.
师:(归纳)事实上f(x 2)=f(x 1)f(x)=f(x 1)T=1,f(x a)=f(x b)f(x a-b)=f(x)T=|a-b|.
师:问题2,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条件f(x a)=-f(x)(a>0)呢?
生3:是周期函数.因为f(x 2a)=-f(x a)=-[-f(x)]=f(x),∴T=2a.
师:根据以上几例,你能给出满足哪些条件的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呢?
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议论纷纷,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一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后面的学习有了动力,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抽象函数的周期性”.(板书课题:抽象函数的周期性)
\[反思之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新课标后,我由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冲动.
二、在交流合作中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生4:f(x 2a)=-f(x).
师:属同一类型,再思考.(引导,f(x a)=?)
生5:f(x a)=1f(x).
师:正确吗?T=?(给一分钟思考)
生6:正确,T=2a,f(x 2a)=1f(x a)=11f(x)=f(x).
师:还有吗?
生7:f(x a)=-1f(x).(论证,正确.T=2a)
师:真好,这些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通过对以上“问题串”的讨论及合作探究,学生终于掌握判断“函数是否有周期性”就是看能否由条件归纳出f(x T)=f(x)(T≠0)对定义域内任一x成立.若成立则函数有周期性,否则无周期性.
\[反思之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通过自己的演示把结论告诉学生,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而改进教学策略后,我采用“引导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及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向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
三、拓展思维,激励创新
师:问题3,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是偶函数,②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问f(x)是周期函数吗?你能构造出一个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的函数图像吗?(学生独立思考、作图研究)
师:现在大家认真观察自己作出的函数图像,它具备周期性吗?
生8:应该具备周期性.
师:能观察出它的一个周期吗?
生9:2.
师:好!通过数形结合,我们得到了一个猜想,那就是具备条件①、②的函数应该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这个猜想正确吗?应该如何论证?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是我在学习新课标后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活动中的部分案例.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自己也有了成功的感觉,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了.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有以下几点:
1.树立了新的理念.过去,在教学中,我总是着重传授考试中的知识点和应试的方法,整齐划一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懂得尊重学生,注意每名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动机和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个性.
2.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学生学会探究,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堂教学中,我多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方法.
3.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我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既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突出问题解决,强化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张扬个性;注重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案例描述
高三数学复习课“抽象函数的周期性”教学片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师:函数都具有周期性吗?函数具有周期性的实质是什么?
生:(议论,自主回答)
师:(总结)对于f(x)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都有f(x T)=f(x)(T为常数且T≠0),则称f(x)具有周期性;否则无周期性.把周期中的最小正数叫做函数的周期.
师:问题1,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分别具备以下条件:①f(x 1)=f(x 2),②f(x a)=f(x b),它们都具有周期性吗?若是,周期为多少?
生1:都是周期函数.①T=1,②T=a-b.
生2:(补充)②T=|a-b|.
师:(归纳)事实上f(x 2)=f(x 1)f(x)=f(x 1)T=1,f(x a)=f(x b)f(x a-b)=f(x)T=|a-b|.
师:问题2,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条件f(x a)=-f(x)(a>0)呢?
生3:是周期函数.因为f(x 2a)=-f(x a)=-[-f(x)]=f(x),∴T=2a.
师:根据以上几例,你能给出满足哪些条件的函数也具有周期性呢?
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议论纷纷,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一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后面的学习有了动力,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抽象函数的周期性”.(板书课题:抽象函数的周期性)
\[反思之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新课标后,我由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冲动.
二、在交流合作中学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生4:f(x 2a)=-f(x).
师:属同一类型,再思考.(引导,f(x a)=?)
生5:f(x a)=1f(x).
师:正确吗?T=?(给一分钟思考)
生6:正确,T=2a,f(x 2a)=1f(x a)=11f(x)=f(x).
师:还有吗?
生7:f(x a)=-1f(x).(论证,正确.T=2a)
师:真好,这些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通过对以上“问题串”的讨论及合作探究,学生终于掌握判断“函数是否有周期性”就是看能否由条件归纳出f(x T)=f(x)(T≠0)对定义域内任一x成立.若成立则函数有周期性,否则无周期性.
\[反思之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通过自己的演示把结论告诉学生,使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而改进教学策略后,我采用“引导探究”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及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向学生架起一座由“学会”到“会学”的桥梁.
三、拓展思维,激励创新
师:问题3,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是偶函数,②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问f(x)是周期函数吗?你能构造出一个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的函数图像吗?(学生独立思考、作图研究)
师:现在大家认真观察自己作出的函数图像,它具备周期性吗?
生8:应该具备周期性.
师:能观察出它的一个周期吗?
生9:2.
师:好!通过数形结合,我们得到了一个猜想,那就是具备条件①、②的函数应该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这个猜想正确吗?应该如何论证?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是我在学习新课标后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活动中的部分案例.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自己也有了成功的感觉,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了.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有以下几点:
1.树立了新的理念.过去,在教学中,我总是着重传授考试中的知识点和应试的方法,整齐划一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懂得尊重学生,注意每名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动机和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个性.
2.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较多采用的是单一的启发式,设计较多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思考.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学生学会探究,教学生学会思考,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课堂教学中,我多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方法.
3.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师生积极互动.我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既维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突出问题解决,强化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拓展思维,张扬个性;注重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