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Y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
   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
   B.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
   C.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旅游的社会功用。
   D.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前提。
   B.第③段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C.第④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其可行性。
   D.文章围绕“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C.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地“化人”的具体表现。
   D.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关注《作文周刊》报社服务号,回复“39期6版答案与详解”,获取关于这篇阅读的订制讲解,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其他文献
君子之动,无苟焉尔矣。动为一身,则有一身之义也;动为一家,则有一家之义也;动为天下,则有天下之义也。内焉而有所定,外焉而有所止。动而必中,中而必可法于时人,召于来世,而必无所苟焉。如是,可动矣。故伊尹一动而成殷,太公一动而兴周,子房一动而起汉,孔明一动而王蜀。不然,则食蔬而衣敝,处僻而居陋,安时而守顺,存心而养性,不动而可也。彼躍马挥鞭,横金匝玉,被貂厌毳,不避燥湿寒暑,弊弊焉跌荡唐突于浩浩之涂者
期刊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的陪伴下度过的,于我而言,偏僻的小镇却是繁华的游乐园,外公种的一亩三分地,也如鲁迅的百草园那般有趣可爱。   小城虽小,却拥有曼妙的风景。犹记得在浅草堆里寻找四叶幸运草的执着,在楼下无花果树前赶走偷吃的麻雀的坚持,在矮墙边踮起脚偷吃邻居未成熟的枇杷的调皮……   在外公的陪伴下,我成了走南闯北的麻烦精。遍游那一亩三分地与这座不大的小城后,我曾以为自己已拥有整个世界。上学读书后才恍然
期刊
七年前的深秋,拾荒阿婆陈贤妹伸手去救倒在路上、孤独无助的女童小悦悅。那一幕,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好心的阿婆。   据报道,如今,陈阿婆已叶落归根,回到了家乡。当地安排她在养老院里生活,每个月还可以领2500元的补贴,不必再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中午三个菜,晚上一个菜,陈阿婆挺满意。人们看到她晚景安稳,也纷纷赞叹:好人有好报,好啊!   行善、见义勇为,应该由做人的良知驱动,这自不待言;然而,个人可以不计得
期刊
说服到底念shuō fú还是shuì fú,铁骑究竟是tiě qí还是tiě jì?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改为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shuāi)等,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这是一则思辨性材料,它围绕“视野”这一现象探讨“幸福感”的强弱,把人对外部世界的体察与自己内心的满足度结合起来。   材料涉及两个核心词语:“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或眼界,也指观察
期刊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道古火会”依然缺席。据说,这一民俗起源于汉代,流传了2000多年,目前已中断4年。2016年,“五道古火会”代表性传承人杨风申在制作烟花“梨花瓶”时被赵县公安带走。最后法院判决杨风申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处罚。之后古火会一直没有办理到合法手续,“梨花瓶”也就一再与村民“爽约”了。   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有千百年歷史的非遗项目与当代生活秩序、社会
期刊
终于有出版社做了这件事:日前,有出版社承诺所有图书“禁塑”,用护封代替塑封。   曾经,我们拿到新书會迫不及地待翻开阅读。但不知何时起,拿到新书后,我们得先把封套的塑料薄膜撕掉。有时徒手撕不动,还得到处找剪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图书馆每月进书数千册,至少95%有塑封。但每拆一个塑封,图书馆需支付外包公司2至3分钱工费。拆塑封不仅留下垃圾,还耗时耗力。   对出版方来说,塑封主要
期刊
清代名家张潮将人的视野分为三种境界:牖中窥月,庭中望月,台上玩月。   牖中窥月,大多看不清月的全貌,所见仅仅局限于窗的框架之中。一个人如果只能看到自己一时的得失,往往就不能考虑到长远。再极端些,大概就是公交车坠江案中那位固执的女乘客,她所见的只有自己的时间被延误,却从未想到司机的难处、其他乘客的方便与她在非站台处下车的危险。只盯自己脚面,最终酿成惨剧,令人为之叹息。褊狭的视野缺乏高瞻远瞩的智慧,
期刊
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根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专家的解说,其特点在于: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以及浙江卷的“浙江精神”等,都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面对此类考题,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是落实任务不全面、不到位,比如全国卷Ⅰ作文题的“任务”之一是“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
期刊
押题理由   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文因情感而发,情感是文章的血液,是文章的生命。“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情感的闸门一打开,自然妙笔生花,感人肺腑。然而,近年来高考作文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等假大空现象数见不鲜。为此,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的要求,高考命题也越来越关注生活,关注國计民生,激活考生的思想情感,发掘其情感体验。高考命题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