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是如何在欧洲流行的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228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曾长期盛行分餐制,与中国相反,如今盛行分餐制,并被一些中国人认为“可作为分餐制借鉴”的西餐,其实分餐制的历史并不很长。
  美第奇家族的“流水席”
  曾有英国历史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各种古代人物的宴会场景都不太精确”,因为从《仲夏夜之梦》到《哈姆雷特》,这些故事场景中的人们是不可能铺着桌布、排列着餐盘刀叉,用优雅的西餐礼仪和分餐制来宴饮的。哈姆雷特时代,欧洲普遍流行的是所谓“丹麦式用餐风俗”, 这种源于维京海盗的餐饮方式,是把各种食物放在巨大的容器里,用餐者拿各种可以找到合适的器物自己捞着吃——如果什么器物都没有,也不妨用手。这种“丹麦式用餐风俗”在西餐礼仪普及后,演变成了如今仍然流行的自助餐。
  考古学家发现,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城市,实行的是合餐制,罗马贵族甚至常在宴饮中和他人共用一酒杯。有考据称,不少罗马城市的盛极而衰和“公共卫生习惯的低下”有关,包括随地便溺、公共水源被污染以及“不卫生的用餐习惯”——包括合餐和用手抓食。
  这一切到了15—16世纪悄然改变。在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用于分餐的“大刀叉”开始出现,人们不再热衷于围坐在圆桌边,乱哄哄地用手撕扯同一餐盘中的烤鸡,而是改用铺了桌布的长条桌,菜品会端到长条桌边上的小桌,然后被分到各人餐盘里。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说起。
  1434年,柯西莫·德·美第奇成为意大利半岛上著名的城邦国家——佛罗伦萨共和国统治者,文艺复兴前后名扬天下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就此诞生。此后直到公元18世纪,这个家族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的美第奇家族是商业和财富的最大所有者之一,历代美第奇家族成员都充分利用这些财富, 吸引并保护文人、艺术家,资助文学艺术和戏剧、音乐创作,可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流水席”几乎天天都摆。
  如此高贵的家族,宴请的又都是名门望族、高人雅客,美第奇家族便研究出一系列餐桌礼仪:长条桌和摆放整盘菜的小桌依然保留,“分餐”的方法仍然是由仆役们分到各人餐盘里,但餐盘的尺寸变小,各道菜也不再一股脑端上来,而是所有客人用完一道后,撤换掉餐盘,再上第二道。
  更重要的是,原本尺寸较大、主要被仆役们用于切割整道菜并分到各人餐盘的刀叉缩小了,用餐者不再随心所欲地用各种工具,甚至手指用餐,而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刀、叉和勺。
  从法国传遍西欧
  此时的意大利半岛是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区,美第奇家族这种崭新的分餐制便于宾主们既能一次享用尽可能多品种的美食,又不会因举止不雅失体面,很快在佛罗伦萨和周边的意大利城市流行起来。
  美第奇家族的公主凯瑟琳·德·美第奇,成为西餐分餐制由意大利推广至全欧洲的关键者。凯瑟琳一生坎坷:出生不到一个月就父母双亡,8岁沦为人质。她相貌平平,14岁因为政治婚姻嫁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但婚后不久两国政治同盟破裂,她不仅地位尴尬,且和丈夫关系也不佳。在政治上并无作为和雄心,反而促使凯瑟琳将精力和财富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文艺。她将美第奇家族热衷赞助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的传统带到法国,热情招待和收留了大批当时顶尖的各门类艺术家。这让文艺复兴的热潮从意大利半岛迅速扩展到整个西欧,也让她的枫丹白露宫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最热闹、最高雅的地方。
  凯瑟琳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那套分餐制礼仪和整套餐具一股脑“移植”到枫丹白露。美食、美器加上高雅的主人和贵客,分餐制和西餐餐具、礼仪就这样风靡法国上流社会,继而再通过王室联姻,传遍整個西欧。人们发现,分餐制和新餐具并非只适用于上流社会的奢侈宴会,在家庭,尤其在小餐厅甚至更为适用。自此分餐制和用刀叉吃饭,就成为欧洲人用餐的“标配”。
其他文献
父亲退休前,在农村小学当了40多年的老师。我从未见过父亲抱怨过他这份在我眼里收入不高、任务繁重的工作。这除了与父亲容易满足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之外,其实更多的是父亲可能真正喜欢教书这件事。用母亲的话讲,你爸啊,去了学校, 就忘了还有个家。  前些年,父亲退休了。本以为他退休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休养,好好地享受退休后的清闲。可那会儿的父亲,却总是无精打采。有时,还容易激动,常常发一些莫名的脾气。  父亲
期刊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性子急、常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甚至没来由地不开心。在中医眼中,这一类人多半是“心气虚了”,需要及时补心气。中醫学认为,以上这种情况多发于更年期女性。《黄帝内经》载文,女子年届“七七”(49岁),肾气渐衰,肾精不足,可引起肝失所养、疏泄失常,出现肝郁、气滞。肾阴亏损、心阳独亢会使心肾不交,脉失于濡养,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此,常常出现忧虑、闷闷不乐、欲哭寡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期刊
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真不是老王卖瓜。漫长的以前,上层和贵胄们待客的繁文缛节的行止且不说,寻常稍具素养者,客莅临,使之有如归感;客欠身,婉言相留;客坚辞,殷殷陪伴,挥手目送。至于农家, 尽管没有“台甫”“久仰”“蓬荜生辉”之类的套话,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扫榻以待的热诚却一如春风拂面。那时,若付之书信,情况大致类同,尤其是作为“膝下敬禀者”的儿女,都不敢轻慢。总之,那时人际交往的礼仪,寄寓始发
期刊
?曾经,我非常害怕回忆2011—2016那5 年,总觉得回忆一次,痛苦一次。那5年, 父母接连生病,住院、手术、后续治疗。一共三次手术,次次让我害怕。  第一次是妈妈,当她跟我说感觉左胸部有肿块时,我赶紧带她去做了检查。结果出来了,家里的天也阴了。虽然我们一家表面都说现在医疗技术很高,乳腺恶疾又是治愈率很高的疾病,肯定不会有事的,但表面的淡定并不能掩盖内心的痛苦害怕。住院前, 从未生过大病的妈妈还
期刊
我们通常用“玻璃心”来形容内心比较脆弱、负面的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敏感是指,比一般人对情绪和感受有更强的意识和感知,而且知道如何准确地体验情绪。从这个角度讲,高敏感并非坏事,近日美国心理、情感网站刊文,总结了高敏感人士的6个特征。容易感同身受。如果他人感觉不舒服,或许你帮不上什么忙,但仍然想为之做些什么。如果身边人感觉不好,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共情能力比较强,因此一般比较善良。这种本领
期刊
复旦大学著名教授章培恒去拜访自己的导师蒋天枢。躺在病床上的蒋天枢年事已高且又双目失明,章培恒来看他,他也没招呼自己的学生就座。于是,章培恒就一直站着跟蒋天枢聊天。就在章培恒站着跟蒋天枢聊了两个钟头后,蒋夫人回来了,她见章培恒站着跟蒋天枢聊天,就说:“天枢啊,你怎让人家站着跟你说话?也不招呼人坐下。”这时蒋天枢才幡然醒悟,惊讶地说:“怎么?培恒,這么长时间你竟然一直站着的?”章培恒告辞后,蒋天枢的心
期刊
春季养肝,对女性而言,不妨“争蜂吃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中医师黄汉超解释,所谓“争蜂吃醋”指的就是吃蜂蜜和醋。  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上佳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中除含有醋酸、乳酸、苹果酸、琥珀酸等, 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消除疲劳、杀菌抗病毒、抗癌、美容护肤、醒酒等功效。《本草纲目》指出,醋不仅“散瘀血、治黄疸”,还能“开胃、养肝”。而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的效果,常吃蜂
期刊
苏州名门望族很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朱、张、顾、陆”四个大族,唐宋元明时期则有“归、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韩” 等。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续,堪称苏州文化的奇观。至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优秀人物或任官为民,或精研科技,或潜心诗书,或投身革命,其人数之多,仍然让人叹为观止。直到今天,苏州拥有的一百多位院士,其中不少正是出于这些家族。  细数苏州先贤,一个独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在沧
期刊
人们为什么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一个简单又深刻的原因是,人们想以非常亲密的方式分享未来的生活。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与他人产生连结,期望关注和被爱。成年后,我们渴望能有人分享喜怒哀乐的情感,在幸福的婚姻中,人们还能获得多层次的亲密感受。  肌肤之亲。婚姻理所当然包含“性”,这是很正常也很隐私的亲密方式。婚姻中的“性”是坦诚而美好的,双方将最炽烈的情感融入身体,体现在彼此的拥抱、爱抚、亲吻和性爱中,达成水乳交
期刊
说起“垃圾食品”,你会想到什么?是炸鸡,薯条,还是汉堡?其实,“垃圾食品”远不止这些“洋快餐”。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它们中有大家容易想到的油炸食品、腌制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食品(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冷冻甜品、烧烤食品,还有大家也许没想到的加工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罐头食品和蜜饯果脯食品。  看到这个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