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不光有爱情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秋时节,电视台的编导老蔡打来电话,要我星期天连人带车陪他下一趟乡,去看望村里的一个朋友。“不白麻烦你。”蔡导怕我不爱去,在电话里许诺,“回来咱能捎回点有机蔬菜,他家还养了不少溜达鸡,下的可都是笨蛋啊。”
  我问他,你不是有车吗?他说他的轿车底盘低,路上有一段山道,坎坷不平,怕硌坏了车。“你不是刚买一辆二手‘北京现代’吉普嘛,正好派上用场。”为进一步调动我上山下乡的积极性,蔡导又说,“我跟你讲啊,我这个朋友有点故事,你去了,说不定能挖点素材回来。”
  素材、溜达鸡、笨蛋、有机蔬菜……这些对我都构不成太大诱惑。蔡导是我的合作伙伴、多年的老友,更主要的是,我刚从驾校毕业,车票也刚刚到手,正处于初学者的“技痒”阶段,恨不能天天有人求我出车。别说蔡导许以那么多农副产品,就是倒找他点东西,我也会欣然前往,而且还是长途!
  “我星期天有事呀。”但我不能表现得太踊跃,得悠着点。“要不,你自己开我的吉普去得了,你把轿车留给我。”“你傻呀。”蔡导上来脾气了。“多年没见了,我不得和朋友喝酒吗。我自己开车去没法喝酒。啊,你想让我酒驾?”
  “行了行了。”火候已到,我见好就收。“我陪你去好了,让你喝个够。”
  “我跟你讲啊,我朋友真有故事,是爱情方面的,相当奇葩。”见我答应为他出这趟私差,蔡导高兴了。“你回来说不定能编一篇中篇小说。”
  星期天一大早,我们上路。去时蔡导开车,我在副驾驶位置上听他讲他朋友“相当奇葩”的“爱情故事”。
  听着听着,我就腻了。一个乡下的漂亮姑娘,为了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费尽周折,进城嫁给一个其貌不扬的工人,后来倒霉了……这类故事,在过去的工厂里俯拾皆是,不仅老套,而且狗血。我们工厂就曾有过这种城乡结合型的婚姻,工人们称之为“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我们厂插在牛粪上的“鲜花”还不止一朵。其中一朵“鲜花”的故事已经被我编成小说,在杂志上发表了。对了,那篇小说我给老蔡看过,问他能不能抻出一部电视剧来。这家伙该不是剽窃我的创作成果,以此吸引我心甘情愿为他出车?
  “亏你还是搞电视剧的。”我忍不住嗤之以鼻,揭他老底,“这故事还奇葩?你是不是扒我那篇小说了?”
  “你哪篇小说?”蔡导似乎忘记了我的委托。
  我说出了那篇小说的题目。“你写的那叫啥玩意。”老蔡一句话就把我的小说给毙了。“人家小胜子和他媳妇的情节比你胡编滥造的曲折多了。你慢慢往下听。”
  蔡导的乡下朋友叫小胜子。蔡导说,小胜子的“鲜花”媳妇嫁过来不久,小胜子就被工厂买断了,得的3万元“工龄钱”,被这两口子三折腾两折腾,很快就折腾光了。小胜子成了真正的无产者。后来连媳妇也没了——“鲜花”插在“牛粪”上原本就够委屈的,现在“牛粪”突然干巴了,一点点的养分也没剩下,“鲜花”不甘于和“牛粪”一起干巴,给“牛粪”家扔下一个孩子,跟一个搞装修的小老板跑了。
  “还是没什么戏。”我甚觉不过瘾。现今社会,古代朱买臣妻子“崔氏”一类的女人不独小胜子媳妇一人,现在讲求实际的女人多着呢。“‘鲜花’的故事缺乏独特性,甚至都不具备新闻点。狗咬人算不上新闻。”
  “要是人咬狗了呢?”蔡导信心满满地扭头瞪我一眼。
  “什么人咬狗?”我仍不为所动,“莫非‘鲜花’迷途知返,又回来了?”
  “是回来了。”老蔡笑着,卖了个关子,“但不是那朵,是另外一朵。到地方你就知道了。”
  走环城,奔高速,驶进一段国道,又在一大段坑坑洼洼的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到了小胜子所在的村子。但他不在村里,在村外的一片山坡地上。吉普车又颠簸了一里多地,才在山脚下找着他。
  小胜子其实也半老不少了,估计年龄比我们小不了多少,應该叫“老胜子”才对。“老胜子”正带着一伙人在树窠里摘榛子。看见我们来了,撂下手里的活计,往山坡上指了指,“来了老蔡?到家,到家!”
  小胜子的家在山上?
  穿过榛子树丛,一排顶着太阳能光伏板的“北京平”出现在眼前,大约有10多间。房后是大片的塑料大棚。刚走到房前,一条棕黑色的藏獒挣着铁链子冲我们狂吠。
  “熊熊,一边待着去!”一个扎围裙的女人迎出来,边呵斥狗边和老蔡打招呼,“蔡大哥来了,快到屋!”
  估计这就是小胜子失而复得的“鲜花”了。我略微有些失望。“鲜花”不过是个一般人而已。典型的农村大嫂子,大脸盘,赤红面,但身子骨很壮实,隐约透着一点铁姑娘的痕迹。一问,果然当年担任过妇女队长。“生产队解体后,俺就随俺爹进城了,在工地给大伙儿做饭。”“鲜花”嘴一份手一份地边倒茶水、端瓜子,边和我们唠嗑。“后来在浑南认识他了。要不,俺现在可能还在工地做饭呢。俺做的饭菜可好吃了!”
  “鲜花”虽然不再年轻漂亮,但确是个贤妻良母型女人。我们和小胜子在屋里南朝北国地谈天说地扯闲篇,她一个人在厨房忙乎,还不时地插话进来。小胜子说,他大棚里种的都是绿色蔬菜,不施化肥和农药。“农药的确不用,但是化肥得撒点儿。跟蔡大哥他们别扒瞎。”厨房里传来了“鲜花”的实话,“现在的地不行了,一点不施化肥,庄稼不长啊。”
  “我家这娘们儿,就是实诚。”小胜子笑道,“我就是看上她这股实诚劲儿,才娶的她。”厨房里又传过来话了,“你哪是看上俺了?你说看上俺家的一亩三分地了。嘻嘻……”
  “这傻娘们儿,净打棒道。”小胜子作无奈状,起身说,“走,走。咱出去唠,我领你们参观参观我的庄园。”
  小胜子的庄园颇具规模,大棚、榛子林、鱼塘、果树、羊圈……占据了整整一片山坡。山坡那面就是国营林场了。“我现在正在和乡里面谈,争取明年把那片林场也包下来。”小胜子雄心勃勃地挥手指向山那边,“如果能谈下来,不久的将来,整座山就都是我的了。”
  “你小子野心不小啊。”老蔡有些眼红,半真半假道,“林场如果包下来,得给我弄一股啊。我出30万。”   “没问题。”小胜子满口答应,说,“咱班组那些弟兄,我都带了。哪能不带你?咱俩啥关系?”
  话里话外,听出蔡导早年和小胜子在一个车间,属于半师半友那种关系。恢复高考时,老蔡考上了辽大,毕业后进了电视台,但始终和工友们有联系。小胜子离婚、再婚,他都参与过出谋划策。来时在吉普车上,老蔡说当时他强烈反对过这桩婚事,说小胜子,你是城里人,虽然现在是二茬光棍,但也不能娶个农村老娘们儿呀。你将来退休了有劳保,她啥也没有,你拿啥养活她?早晚不还得跑?她其实就是拿你当跳板,跳进城就把你甩了,和你头一个老婆一样!
  小胜子说,不一样。我的前房老婆是嫁到城里,我和这个结婚,是跟她一起到乡下他们家生活,她能往哪儿跑?要跑也是我跑。
  老蔡更不明白了,说,你有病呀?眼下农村人都削尖了脑袋呼呼地往城里钻,你却要到农村倒插门,脑子进水了?
  大哥,你是不知道。小胜子推心置腹地对老蔡说,下岗这些年,我啥没干过?可是,我起步晚,脑子又笨,干啥啥赔,把一个漂亮老婆都赔进去了,最后落到在浑南建筑工地给人家打工的地步。现在城里的竞争激烈,钱太不好挣了。我早就看出门道了,要发展,想挣钱,就得转战到“敌后”去。
  敌后?老蔡一时没弄懂,以为他要东渡日本。
  就是下农村。接下来,小胜子道出了这里面的成破利害。现如今,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农村的劳动力大批涌进城里,土地撂荒,乡村空虚,只剩些老头老太太和留守儿童,咱要是去了,是不是能有所作为?
  有点意思。老蔡觉得似乎是一条途径。但是,国家有政策,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承包土地。而且,你也没干过农活……
  娶个农村媳妇不就全解决了吗!
  小胜子的战略转移看来已大获全胜。他不仅得了个能干、贤惠的壮实媳妇,这些年,夫妻二人还打拼出一个相当规模的山林“农庄”。果树成行,牛羊满坡,青山绿水的,煞是令人羡慕。小胜子领着我们在他的“庄园”转了又转,看得我和蔡导目不暇接。直到“鲜花”喊我们开饭了,才恋恋不舍地下山。
  吃饭的时候,在地里摘榛子的那几个人也上桌了,原来,他们大多是和小胜子一个厂的,有的还在一个班组,和老蔡也都熟头熟脑。酒桌上就我一个是外人。回程我还得开车,不敢沾酒,看他们就着小鸡炖蘑菇、红烧肉炖宽粉条喝白酒,杯觥交错的,我有点馋,便赶紧扒拉一碗高粱米小豆干饭,喝了几口鸡汤,填饱肚子后回车上睡觉了。
  这顿酒喝到下午3点多钟,才见众人簇拥着蔡导出了“北京平”。小胜子扛了一纸箱“笨蛋”,他媳妇拎着几只捆了腿爪的芦花鸡,塞进了吉普车后备箱。快开车时,又跑来个工友,往车后座扔了几样蔬菜,让我们回去分着吃。
  “怎么样,不虚此行吧?”上路后,蔡导面色得意,数点一番车上的绿色物质收获后,又三句话不离本行,让我帮他琢磨琢磨精神收获,能不能以小胜子下乡创业的故事为主线,编一部城里的下岗工人转战农村打拼的电视剧。“题材多新颖啊,现在播的那些农村戏,还没涉及到小胜子这样的人物。我跟你讲,播出后,肯定火!”
  我也觉得小胜子是个新人物,值得关注和发掘。但转念一想,随之而来的是,这样在艺术上表现下乡务农的下岗工人,固有的农民怎样处理?观众可能要问,农民都干什么去了?农村有这么好的发展空间,为什么不在乡下好好种地,跑到城里打工?
  “這个问题回答不了,你这部戏就没戏。”返程途中,就小胜子现象引发的工、农换位问题辩论,我最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语。于是,蔡导的兴奋劲渐渐消退,瞌睡劲却上来了,吉普车刚过长白岛,他就鼾声如雷了。
  暮色中,一伙儿一伙儿的农民工拖着疲惫的身影,从路边的长白建筑工地迤逦走来,移动的塑雕一般,与我脑海中小胜子在山上摘榛子的影像重叠、纠结在一起,使我内心的困惑愈发谜团一般化解不开。农民工进城务工,小胜子他们下乡务农,是人对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角色疲劳,决定换一个活法,还是他们互相在寻找自己人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再者,这种角色的互换,使命的更迭,对我们的社会意味着什么?……一个走神,吉普车差点与迎面驶来的一辆“333路”公汽“亲密接触”。我赶紧收敛神思,专心开车,不敢再胡思乱想了。
其他文献
来自非洲,在沈阳化工大学留学的他,有一个中国名字:阿舞。是一位中国大妈给他起的。阿舞来沈不到一年,去年入冬,他发现一个问题,缠着身边中国人问个没完。“门,都贴着,此门已坏。一下都坏了?”  确实,每年一入冬,邻街大小商家几乎都在对开玻璃门的一边贴上小纸条:此门已坏。其实门没有坏,这是商家为保持室内温度耍的小机巧:只一扇门供人出入,比两扇门一起呼呼搭搭的,冷空气要少进来不少。  非洲人搞不懂这些,中
期刊
隔壁王嫂给我讲起她老公的一件糗事:  去年夏,她老公跟同事聚餐,酒造多了,喝完,跨上自行车,里拉歪斜往家撓。但他骑错路,奔抚顺去了。骑到半道儿,实在撑不住,他趴路边菜地睡了一宿。王嫂这个气呀,那给他收拾的,就差没上刑了。她老公倒好,卡巴卡巴眼睛来了一句:“少见多怪,我这叫回家型迷路。”  王嫂没啥文化,跟我抱怨,“还回家型迷路,他可太能扯了。”  王嫂平时也许不看报,看或许也只看八卦新闻。她只知道
期刊
临毕业那阵,在北京混过一段时间。落脚第一站,去的是清华大学西门附近。  那里虽然是四环,却像城乡接合部。老北京人拆了平房,盖成六七层的小高楼,密密麻麻的,“接吻”而立。里面每一层又被分隔成密密麻麻的小单间,小到所有功能都被压缩掉,只剩下一张睡觉的单人床。想吃饭,街头有各种廉价饭馆;想如厕,请到街中的公厕排队。  同学的同学曾租住在此,搬走后还剩半个月的租期,供我们临时容身。每天早上6点多,寒风凛冽
期刊
上了微博  正在宿营车休班的列车员小秦没事爱玩手机,正刷网页,一条微博跳了出来,是张动态图,几位旅客在一节硬席客车过道上跳广场舞。下面有说明:“空调车厢真冻我,无奈跳段《小苹果》——如此空调车。”博主叫“受气包”,10分钟前贴出。  “这不是我们的车吗?”仔细一看图上的列车号,小秦赶紧翻身坐起来,拨通列车长朱书义的手机,“车长,咱车摊上事了,有个图被贴网上了。”  此时,车长朱书义不仅接到了投诉,
期刊
兄弟帮衬着  “咱给他告到法院,不是不念兄弟情,是他做得太过分了!”廖青的媳妇唠叨着。廖青瞅了瞅媳妇,没吱声儿,心里却恨道:哼,还咱咱的,都是你想告,关我啥屁事儿!  这是挺典型的中国小两口儿:男的挺善良,但有点儿木讷,也就是一锥子扎不出个血的蔫巴人儿;媳妇很世俗,也挺功利,凡事我别吃亏,尤其不能吃大亏,能占到便宜最好。  这种小两口组成的家庭,遇事儿一般都是媳妇做主。可这次廖青媳妇做主做大发了,
期刊
芥末  借小钱借大钱  和朋友吃顿饭,喝多了,回家后,昏昏睡去。  醒来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现金、身份证、银行卡全在里面,这可咋办?  房东马上要来收房租了,这小两居每月3500元,一交就是两个月的,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花销起码得一万元。兜里空空如也,吃饭都成了问题。  想来想去,只有先借钱,还得借一笔不小的钱。漂在京城,没有亲戚,和同事开口,他们经济也紧张,搞不好知道我吃顿饭把钱包丢了,不仅不借钱
期刊
最近,深圳一家国企出台了公车改革,又急忙搞出了个补贴方案:总经理每月补6800元、副总4800元、部门正副职3600、3200元……比国家规定司局级月补1300元高出4倍。这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可职工们蒙了:这是“车补”,还是“车腐”?  由公车浪费到滥发车补,这是改革的深化、制度的创新,还是腐败的变种?以改革之名,行腐败之实,把改革变成私分国家财产的遮羞布。这种变味的改革一旦实施,便给那些不合理的
期刊
问:辽宁省沈阳市苏俊  ——我父亲是企业里的一名离休干部,去年因病去世。请问,他的一次性抚恤金是多少?  适用文件:组织部、财政部、人社部《关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病故一次性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组通字〔2014〕33号  答:  文件规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病故一次性抚恤金计发标准,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离休费确定。”  “企业和事业单位离
期刊
史密斯被任命为牙膏公司主管。虽然牙膏市场很可观,但高昂的成本和备受约束的市场定价,让公司经营得并不顺畅。为此,史密斯经常召集管理者一起开会研究对策。  有段时间,生产线上频频发生装配失误、空牙膏盒出厂销售的现象。有的管理者认为应该加派人手检查,有的管理者则认为应该安装一些先进的监测仪器。正在讨论时,有个员工敲门走了进来说:“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想法……”副经理立即打断了他:“你按规定干活就行了,这
期刊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无疑是团队的大拿。他武艺超群,总能在要紧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但他有个缺点,动不动爱耍性子,给领导出难题。如果在你的企业里恰巧有一个“孙猴子”式的员工,你会头疼不?  我的朋友是企业中层干部。最近,他手下一个技术大拿频频请假,对分内的任务推辞颇多。后来听说,大拿对公司新领导的经营方向有疑虑,所以耍起了性子。朋友挺为难的:大拿技术超群,一直是公司重点培养对象,骂得狠了心疼,可不骂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