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患者经血糖血脂干预治疗后的转归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糖血脂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转归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至2013年0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给予血糖和血脂干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该组血脂、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该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均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厚度和数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糖血脂干预可逆转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血糖血脂 干预 糖尿病 颈动脉斑块 预后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35-02
  对于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需要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近来有研究显示,强化血糖及血脂控制能缩小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1]。我院2012年02月至2013年05月对5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采用血糖、血脂强化干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经多普勒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有颈动脉硬化斑块。无严重肝、肾、心等脏器并发症,无急性感染性疾病。排除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排除高血压、痛风、脑卒中、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排除肿瘤及风湿性心脏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0岁,平均58.5±14.5岁;病程2~16年,平均8.2±2.8年。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规范化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严格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血糖和血脂治疗。具体方案为: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0.5g,3次/d。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商品名来适可,40mg/片)以控制血脂,睡前口服,40mg/d,治疗时间4个月,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根据血糖、血脂水平及时调整剂量。
  1.3 评价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血糖指标有: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血脂指标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情况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7.5MHz,对患者进行两侧颈动脉检查,指标包括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厚度和数量。
  1.4 统计学处理。资料的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该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均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大小、厚度和数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3例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轻度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引发各种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糖尿病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伴有高血脂症患者的基础性治疗药物[2]。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使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小、斑块厚度变薄、斑块数量减少。因此,在强调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血脂干预也十分必要。氟伐他汀是一种全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调脂效果,其活性代谢产物可直接抑制血管壁及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氟伐他汀还可上调肝细胞LDLC受体密度,促进LDLC的清除,增加HDLC的含量[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血糖血脂干预治疗在显著降低血糖的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双管齐下,减少血糖、血脂紊乱带给患者的影响,重塑血管结构。综上所述,血糖血脂干预可逆转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苗国,程时杰.强化血糖血脂控制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32-133
  [2] 许振坤,姚朱华,王佩显,等.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6):561-562
  [3] 范琰,陈亚红,刘梅林,等.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神经内科中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的防治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择在2012.09-2013.09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治疗的64例脑卒中患者,并给予其有效的临床防治措施。  结果:本组64例脑卒中患者,经有效的防治措施干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康复率有所提高。  结论:神经内科中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重点易感人群,临床防治关键在于护理工作到位、抗生素使用合理以及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50例宫颈糜烂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LEEP刀组、微波组,并分别给予LEEP刀、微波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种方案对于治疗中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效果更为明显,且与微波组治疗效果的差异较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行常规检查,所有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人而言治疗大肠癌以及肛管癌的最优方式,提升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这种病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其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特点,得出诊断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诊断要点。  结果:老年期大肠癌以及肛管癌存在误诊现象,需加强诊断工作的研究。  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诊断与治疗需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尽可能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并且根据患者病情完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绝经女性子宫内出血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其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的结果,观察统计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分析诱发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结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癌变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在发病年龄、绝经时间及子宫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差异,
期刊
摘要:探讨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病例资料,采取安全舒适的截石位,选取12-16mmHg气腹压力,充分准备好腔内闭合器和吻合器,及时擦拭镜头保持清晰视野,密切配合手术,总结配合经验。充分准备手术用物,正确放置腹腔镜系统,安全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及时提供手术所需要的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手术配合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 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50例诊治体会。  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到2012年6月我院5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中处理的技巧,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无肠瘘和阑尾残端瘘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的局部炎症,经过治疗后愈合。  结论:经过细致的问诊、认真的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对诊断正确有很大的必要,及时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采用外科手术进行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97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97例胃肠肿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痊愈的有54例,所占比例为55.67%;死亡的胃肠肿瘤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6.19%;另外37例胃肠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所占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就诊前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体间植骨法,对照组30例采用椎旁横突间植骨。  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3.3%,对照组优良率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可诊
期刊
摘要:目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与肺结核的CT特征。  方法:本文通过21例病人的CT表现及完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对比。  结果:21例病人位于右上肺的少于左上肺,明确诊断的13例,误诊率为38%。  讨论:正确认识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是避免误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C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超声诊断作用。  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超声辅助诊断,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选择病例中,超声胆囊结石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99例,其中充满型结石8例,多发性结石22例,孤立性胆囊结石69例;合并胆囊炎32例,泥沙样结石4例。胆囊发育不全误诊1次,后经手术证实。  结论:胆囊结石采用B型超声诊断,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