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在国内5家医院入选拟进行介入治疗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4例)和对照组(47例)。曲美他嗪组在术前(5±2)d开始服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手术当天至少提前30min给予60mg负荷量,术后继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术中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2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在国内5家医院入选拟进行介入治疗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54例)和对照组(47例)。曲美他嗪组在术前(5±2)d开始服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手术当天至少提前30min给予60mg负荷量,术后继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术中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检测术前、术后12h及24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浓度;观察术前、术后4周的心脏功能变化。结果 曲美他嗪组介入治疗术中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25.5%,P<0.001)。术中球囊扩张时曲美他嗪组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小于对照组(60.8%比78.3%,P<0.05)。PCI术后4周曲美他嗪组左室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66.6±7.1)%比(63.0±7.7)%,P=0.03]。结论 PCI围手术期应用曲美他嗪可以减少术中心绞痛发作,减轻心肌损伤,进一步改善PCI术后的左心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88年3月-2009年3月于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3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5%(18/103),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
目的 探讨近20年来结肠癌临床特征表现的异同,为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1233例结肠癌住院患者,按时间阶段分为1989-1998年和1999-2008年两组,分别对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以及临床分期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与1989-1998年相比,近10年来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及老年患者有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和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两种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26和28例初发MM患者分别入PAD和VAD治疗组,随访7~27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PAD组中,完成2、3、4疗程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0、5、11例;VAD组中,完成2、3、4疗程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11、11例。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
目前国际上大肠肿瘤的筛查有两种模式:自然人群筛查和伺机性筛查[1].自然人群筛查也称无症状人群筛查.它是通过标准化方法,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多数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或组织出面,以各种手段促使符合筛查条件的全部人群(或社区、单位),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参与筛查.这种筛查的目的不单纯是检出早期癌,提高治疗效果,更主要的是通过筛查发现痛前疾病,经过适当的干预,降低人群的发病率,起到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作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极易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于中高危MDS患者常规诱导分化治疗效果差,且发病年龄偏大,难以耐受大剂量化疗方案。我们曾报道小剂量阿克拉霉素(ACR)和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并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CAG方案治疗27例中高危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人群死于季节性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由于预计2009年有全球性流感暴发的可能性,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09年4月公布“成人和儿童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公共机构暴发的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详细地论述了季节性流感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美国国立关节肌肉骨骼及皮肤病研究所(NIAMS)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分支机构。NIAMS提供的信息在关节炎、肌肉骨骼病与皮肤病的病因、治疗及预防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反映美国最高研究水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应用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已有近50年历史,临床实践充分证明其有效性。20世纪80年代病理学研究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与STEMI有着相同的病理基础,提示UA/NSTEMI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大量临床研究证实UA/NSTEMI应用UFH抗凝治疗可进一步降低56%的早期(<5d)心血管死亡风险,奠定了UFH在UA/NST
心脏病与肾脏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能相互影响,这早已被临床医师关注.例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发生急性肾损害[1-2];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病患者又常并发心血管疾病,并且已成为患者最重要死因(终末期肾病患者44%~51%死于心血管疾病)[2-3].此外,当心、肾疾病并存时,患者病情将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亦更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