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I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I(AA-I)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己提取物(含AA-I80.5%)以125、62.5、15.2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PLC)法,测定样品中AA-I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1(AL-I)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AA-I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和0.45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6.10和6.54h,清除率(CL)分别为3.02和1.41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10和35.22μg/(ml·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2和1.35h。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且蓄积程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血清Cr、BUN明显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包氏囊内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坏死、消失。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较广泛,其蓄积具有特异性。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I浓度相关。
其他文献
基于NiosⅡ软核处理器技术,以SOPC方式,在Altera DE2-70开发板上实现图像去噪算法.算法利用交叉皮层模型ICM(Intersecting Cortical Model,ICM)定位噪声点,并结合经典滤波算法对检测出来的噪声点进行局部滤波.实验结果表明在NiosⅡ上实现的算法既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同时又保持了图像细节,去噪速度有较大提高.
用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硝基苯的降解进行了研究,考查了电压、浓度、pH值、催化剂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浓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pH对硝基苯降解无明显
一、本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期刊,鼓励理论创新,强调科学严谨,同时注重突出南粤地方特色。对于观点材料新颖、学术性科学性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稿,将优先刊用。
期刊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