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I(AA-I)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己提取物(含AA-I80.5%)以125、62.5、15.2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PLC)法,测定样品中AA-I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1(AL-I)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AA-I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和0.45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6.10和6.54h,清除率(CL)分别为3.02和1.41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10和35.22μg/(ml·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2和1.35h。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且蓄积程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血清Cr、BUN明显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包氏囊内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坏死、消失。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较广泛,其蓄积具有特异性。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I浓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