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和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深入思维、思考,不断地探索才可以掌握知识。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培养学生正确、快速地解题,增强他们解题和学习的能力,才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解题能力 学习方法初中是小学向高中过渡的必要经历,由于他们的年龄问题,基础比较差,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好。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发挥数学的优势,给学生创设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及解题速度。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教学的目的性太强,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受到限制,因而他们的学习不主动,没有激情,只是被动接受,单一思维,解题方法和思路受到限制,以至于解题速度相当缓慢。其本质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注重了知识的死记硬背,没有经历学习过程,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式、定理的来历,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低下。而老师的教学也把知识的传授放在主要位置上,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是把公式定理拿过来应用,当学生不理解时,只能靠大容量、高密度地练习加以强化。事实上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周而复始的练习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自然也就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多角度地思维和快速地解题正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新课程标准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甚至探究知识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这个能力是贯穿于学习数学的始终,他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自信心是学生解题的关键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在解题中学生有没有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学生如果没有自信,那么每次解题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题目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出现问题,而每次考试的时候,也会因为没有自信而得不到高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相信自己,也只有相信自己,才可以在解题的时候,不出现问题;只有相信自己,才可以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在不超过知识范畴内的时候解决问题。相信自己,即使出现了一些稍微偏难的问题,也会因为自信,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解决问题。要相信自己,要信心十足地做题,并且善于总结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规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解题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审题、细心地读题,如果一遍读不好,则可以多读几遍题,确定问题中的已知和未知,条件,要让学生从条件入手,抓住条件不放,不能丢掉任何一个已知条件。这样让学生感受从已知和未知转变的过程,抓住每一个题与题之间的联系,找到它们共性的东西,从而找到解答方法。
  2.“数形”结合的能力是数学中重要的能力
  数学有代数和几何两个分支,几何是研究“形”的,代数是研究“数”的。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数和形是互不分开的,数中有形,形中有数,数和形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和形的结合往往是问题简单化,这也是数学学习研究的一种趋势,研究得越深,“数”与“形”的结合就越来越紧密。实际上我们自从学习了数轴,就接触了数与形的结合,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问题就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从其图像入手来研究了。用图像来研究函数问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当然也就更容易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在日常学习中,只要遇到与形有关问题,我们就可以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分析一下。这样做不但使问题形象化,更能直观地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不断地利用图形、图像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数学的必然趋势,是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必然途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是学习方式。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导引,设计一些独立思考、实践、探究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从而达到学习方式,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为将来自我取得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打好基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数学,学会生活。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当有了成功的导入后,学生很快就跟着老师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可以成功地走进你的课堂,那么你这一节课就算成功了一半。这个过程中,用学习的方式构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真正领悟学习的核心思想。在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时给予点拨,当问题解决后,对于好的方法和思路老师要及时地归纳总结。
  经过一线教师无数次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在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之后,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兴趣,更让学生喜欢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极高的兴趣下学习,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渴望。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现在学生语言枯燥、短缺,生活经验单一,致使语文作文教学难上加难,那么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呢?这是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做好摘抄笔记,激发其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时最怕的环节就是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必需的,学生有兴趣就会主动做,主动做了就会成为练习作文的有心人,则作文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几种应用在初中作文评讲中的方法的讲评方式的说明,探讨了初中作文评讲方式的改进在初中作文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满足“鼓励参与、尊重个性发展和培养自觉能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作文 评讲 改变引言  作文讲评作为作文教学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能及时检验教学成果,还能从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起到激励学生、开阔眼界和巩固写作信心的作用,其重要性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如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正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广度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范畴已成为摆在普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以读为根本、与兴趣相结合、精读泛读合理搭配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旨在从
摘 要: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达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考,对新知接受也停在一知半解之中,达不到“解惑”的真正目的,造成学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作受到各种束缚,习作处于千篇一律的状态,陷入僵硬的写作模式,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我们提倡的个性化习作正是按照《语文课
新课标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函数的零点是函数图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同时也沟通了函数、方程、不等式及算法等内容,在分析解题思路、探求解题方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对函数零点的学习.以下有几种巧解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类型一:巧解“一化二”  2.通过图像描绘题意  3.依图得条件——将形转化成数  当01时(如图2),因为函数y=a■(a>1)的图像过点(0,1),而直线y=x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它蕴含着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三角函数又是高中阶段重点知识,它具有公式多、思想丰富、变化灵活、渗透性强等特点.灵活地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往往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加快解题速度.在教学中应加以归纳与训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实例介绍解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策。“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情境创设能激活或唤醒学习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它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挖掘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求,创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认知
摘 要: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解,通过调查、交谈、跟踪等方式,了解并剖析其中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帮助,使得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 错解 剖析 错题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具体课堂实施中如何实现呢?在如今农村生源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小班化教学如何
摘 要: 本文从规范学习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三个方面,提出转化中职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学学习障碍学生 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局面。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学习障碍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这将严重影响到中职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认真分析学习障碍学生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