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职业应用的联系,注重选择和设计与行业企业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现状,从专业情境的概念、创设专业情境的价值、创设专业情境的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创设专业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15-05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中职数学教师应通晓数学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贡献,明确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着眼于学生所学专业,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合理的专业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理解情境、检验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专业领域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在探究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一、专业情境促进数学学习的独特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我国对情境教学研究比较早,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又如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故事,无一不强调情境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专业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中职学生所学专业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专业场景或氛围。从学生角度看,专业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专业背景和思考空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专业情境可以贯穿全课,也可以体现在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
中职数学课堂应注重创设情境,在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课堂上常见的情境来源如表1所示。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情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相比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等情境,专业情境正发挥着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独特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畏难情绪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者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由于中职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的创设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而教师创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情境,把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更容易使学生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在低起点、小梯度的专业情境下的学习,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增强应用意识
带有专业背景的情境教学主要分为创设专业情境,在专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从中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
学生在专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分析问题,讨论中发现原有知识储备无法轻易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出新的结论,并用新的结论解决专业情境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也得到提升。相比纯数学问题情境,学生在专业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印象更深刻,学习积极性更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能得到增强。这样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深化专业认知
专业情境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创设的专业情境,既方便了学生从中探究数学问题,也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比专业教材上更为丰富详细的专业情境,也深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
二、数学教学中创设专业情境的主要策略
(一)运用实物演示专业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实物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明白道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案例1 机械专业——曲柄连杆机构
教师与机械专业学生研究“解三角形”问题时,除了研究“渔船航行”问题、“测量”问题、“气象台风”问题等实际问题外,还可以应用专业模型来创设情境。比如演示学生所熟悉的曲柄连杆机构模型,在教师演示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过程中,抽象出如下数学问题:
如下图,是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当曲柄CB0绕C点旋转时,通过连杆AB的传递,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曲柄在CB0位置时,曲柄和连杆成一条直线,连杆的端点A在A0处,设连杆AB长为340 mm,曲柄CB长为85 mm,曲柄自CB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求活塞移动的距离。(即连杆的端点A移动的距离A0A)(精确到1 mm)
曲柄连杆机构是机械专业学生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教师实物演示的過程,就是学生复习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过程。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提出了机械专业非常实际的问题,即活塞移动的距离。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中已知两边一对角,没有能力求出第三边时,就会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会渴望获得新知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最终解决问题。相比用“渔船航行”或“测量”问题创设的情境,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物演示的专业情境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效更佳。 (二)借助图画再现专业情境
借助图画可以再现专业情境,把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学生从画的颜色、线条中不仅能感知专业知识,也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
案例2 电子电工专业——正弦型函数图象
利用正弦型函数在电子技术中桥式振荡电路和电工技术中正弦交流电的应用,教师可以先给出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图,让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在专业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提出问题:
已知某纯电阻电路中:i=10sin(314t-),试画出波形图,并指出它的角频率、周期、幅值、有效值和初相位。
利用专业知识,学生看得明了、感受真切,配以教师解说,走进三角函数的殿堂。学生能联想到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发现专业的波形图与之“形似”,但比之更复杂。学生开始思考:如何由画读出表达式,又如何由表达式画出图象?由图可知,专业波形图需要将正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横向、综向)和平移而得到,如何变换和平移?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依次探究函数y=Asinx(A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4C-0015-05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中职数学教师应通晓数学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贡献,明确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中职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着眼于学生所学专业,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合理的专业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情境、理解情境、检验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专业领域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在探究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一、专业情境促进数学学习的独特价值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我国对情境教学研究比较早,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又如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故事,无一不强调情境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专业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中职学生所学专业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专业场景或氛围。从学生角度看,专业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专业背景和思考空间,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专业情境可以贯穿全课,也可以体现在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
中职数学课堂应注重创设情境,在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课堂上常见的情境来源如表1所示。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情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相比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等情境,专业情境正发挥着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独特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畏难情绪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利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者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由于中职学生的社会和生活经历不同,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的创设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而教师创设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情境,把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更容易使学生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在低起点、小梯度的专业情境下的学习,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增强应用意识
带有专业背景的情境教学主要分为创设专业情境,在专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从中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
学生在专业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分析问题,讨论中发现原有知识储备无法轻易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出新的结论,并用新的结论解决专业情境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也得到提升。相比纯数学问题情境,学生在专业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印象更深刻,学习积极性更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能得到增强。这样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深化专业认知
专业情境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创设的专业情境,既方便了学生从中探究数学问题,也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比专业教材上更为丰富详细的专业情境,也深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
二、数学教学中创设专业情境的主要策略
(一)运用实物演示专业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了解实物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明白道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案例1 机械专业——曲柄连杆机构
教师与机械专业学生研究“解三角形”问题时,除了研究“渔船航行”问题、“测量”问题、“气象台风”问题等实际问题外,还可以应用专业模型来创设情境。比如演示学生所熟悉的曲柄连杆机构模型,在教师演示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过程中,抽象出如下数学问题:
如下图,是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当曲柄CB0绕C点旋转时,通过连杆AB的传递,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当曲柄在CB0位置时,曲柄和连杆成一条直线,连杆的端点A在A0处,设连杆AB长为340 mm,曲柄CB长为85 mm,曲柄自CB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求活塞移动的距离。(即连杆的端点A移动的距离A0A)(精确到1 mm)
曲柄连杆机构是机械专业学生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教师实物演示的過程,就是学生复习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过程。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提出了机械专业非常实际的问题,即活塞移动的距离。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中已知两边一对角,没有能力求出第三边时,就会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会渴望获得新知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最终解决问题。相比用“渔船航行”或“测量”问题创设的情境,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物演示的专业情境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效更佳。 (二)借助图画再现专业情境
借助图画可以再现专业情境,把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学生从画的颜色、线条中不仅能感知专业知识,也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
案例2 电子电工专业——正弦型函数图象
利用正弦型函数在电子技术中桥式振荡电路和电工技术中正弦交流电的应用,教师可以先给出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图,让学生了解正弦型函数在专业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提出问题:
已知某纯电阻电路中:i=10sin(314t-),试画出波形图,并指出它的角频率、周期、幅值、有效值和初相位。
利用专业知识,学生看得明了、感受真切,配以教师解说,走进三角函数的殿堂。学生能联想到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发现专业的波形图与之“形似”,但比之更复杂。学生开始思考:如何由画读出表达式,又如何由表达式画出图象?由图可知,专业波形图需要将正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横向、综向)和平移而得到,如何变换和平移?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依次探究函数y=Asin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