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零负团费”对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巨大危害,从2009年5月起,新版《旅行社条例》中已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
广告价格有点“花”
两个多月前,孙女士在某报刊上发现了某旅行社刊登的超值境外游广告。两条“美东”游线路正在限量特价,其中超值A线路报价为人民币13999元,B线路报价为18999元。但当孙女士第二天与丈夫兴冲冲赶往旅行社签订合同时被告知,除广告约定的18999元外,每人还需额外缴纳900元签证服务费、200元燃油税及机场建设费、180元人身意外保险费、900元地接小费等总计约3000余元的“补充款”,单人实际支付总价为22098元。最后,孙女士的丈夫在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下支付了所有旅行款。事后,夫妇俩从另一个同期赴美旅行的朋友处了解到,他们所参与的非特惠“美东12日游”普通团总价也仅为19888元,本以为“抢到名额,占了便宜”的夫妇俩暗自后悔不已。
以“特惠价”“超值价”等较低广告报价吸引游客上门,可谓是旅行社广告的一个特点。
而除了这种事后调价,某些特惠报价甚至根本只是旅行社撰出的“诱饵”,等游客上门咨询时,这些低价团队永远“已经被预定一空”,而接待人员则会熟练地推销另几款行程类似、价格高于广告团的“次超值路线”,而这些路线往往也是“仅剩最后几个名额”。在工作人员有意识的诱导下,陷入“饥饿营销”圈套的游客往往很容易被打动,在没有货比三家的情况下匆忙下单。
“零负团费”的诱惑
去年年底,林先生偶然看到一则有关“丽江昆明感恩印象游”的广告,根据介绍,这次云南双飞5日游原价4800元,春节后的无利感恩特价仅售880元。由于正好能再多休几天年假,林先生就预定了3个名额,准备和两个同事一起去云南玩玩。到达昆明后,他们被重新安排,组成了一个由4个常州人、5个安徽人以及3个沈阳人组成的小团。第二天正式行程开始后,导游在带领他们草草游览了石林景区,便将他们带至一个只有数间民间建筑的所谓的“民族村”参观游览,同时收取了280元的门票。到了晚上,导游又以“免费夜游酒吧”为由带着全团乘客坐上小巴,最后却用“不看就把你们留在半路”的威胁逼迫全团每人花费350元看了一场“草台班子”上演的云南歌舞。更让林先生想不到的是,从第三天起,导游变本加厉地开始强迫他们“购买特产”和到玉器店“赌石”。5天的行程结束后,林先生在螺旋藻、银器、茶叶以及精油这些“特产”及其他自费景点上的前后支出共计超过25000元。至于为什么如此拼命消费?林先生坦言除了自己经不住当地人的软磨硬泡外,还担心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
一般而言,在“零负团费”的运行模式下,接团的旅行社只负责输送客源,其非但不按常理向地接社与地接导游付任何接待费用,反而以对方支付的“人头费”作为弥补团费的利润。而地接社及导游的支出和利润则完全需要依靠游客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的返佣来获取。
由于“零负团费”对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巨大危害,从2009年5月起,新版《旅行社条例》中已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并有责任在合同中注明“安排的购物次数、停留时间及购物场所的名称和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
不可承受的“品质团”之伤
去年的国庆长假留给李先生的是深深的懊悔,原本一家人想要进行一段悠闲、舒适的旅途,可事实却是劳累不堪,甚至一天连续光顾6家购物店,被导游逼迫购物6000多元。“就因为想要好好放松一下,我们才会报名参加‘品质团’的,可没想到,住是住在偏远的旅馆,还被导游逼迫购物,完全没有品质。”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先生的遭遇是因为旅行社为了节省成本,将散客卖给了云南当地旅行社,不论游客在所在城市报名缴费多少,均按极普通的散客标准组团,根本不给相应品质团的待遇。而造成这一结果还有个原因就是合同书极其含糊,空有品质口号,而无品质之实。“品质团”是个很含糊的概念,怎样算有品质,怎样不算,并无标准,大家在比较时,不应只看重这几个字,而应注重具体的旅游行程。
“星级”成“败兴”的尴尬
杜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去年10月3日恰逢父亲的生日,他便想利用假期陪父母旅行的方式尽尽孝心。杜先生最终选择了某旅行社标榜“全程指定星级海景房”的海南休闲游项目。
然而,当杜先生与父母兴冲冲到达所谓旅行社的“指定海景房”时却彻底“蒙”了,因为眼前的景色非但不是他们预想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场景,屋内设施还非常陈旧,不仅是墙面壁纸出现部分脱落的现象,卫浴设备上也隐约泛着斑斑锈迹,完全没有一点星级酒店的“范”。而就餐时,十人一桌的“大锅饭”别说完全没有海鲜特产,连肉末也只有零星几点,吃不饱更谈不上什么美味了,很多参团的青壮年都是靠着自带食物和餐后的馒头充饥。但当杜先生与团友们因此向导游交涉时,对方却十分熟练地推脱说盘子的数量完全是按照合同“十菜一汤”的数量标准,至于“海景房”,只要杜先生“把头伸出窗外从斜角远眺还是能从前楼的夹缝中看见一点海水的”。
资深旅游人士许女士介绍,虽说旅游合同上一般会注明包何种食宿,标准如何,但其描述一般都较为模糊简单,往往是看起来非常舒适,而实际标准却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在报名前应与旅行社先谈好食宿的具体细节,不仅要明确写清就餐的次数、用餐荤素标准,还要相互约定,在餐饮质量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当即终止旅行社或导游的餐饮安排,要求按标准退还餐费,自行解决就餐。住宿方面,游客也要督促旅行社在合同中写清楚安排的是普通房、标准房还是星级房,星级房是几星级,有否挂牌。游客自身也可通过观察酒店的星级标牌或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确定自己入住的酒店等级。
遗憾的门票陷阱
老赵夫妇前不久跟随乌市某旅行社前往法国、瑞士、意大利三国进行为期10日的境外旅行,虽说原本就做好出国消费较高的准备,但导游变着法子在景点、门票上的各种高频暴利收费,着实让老两口心疼了好一阵子。
老赵夫妇和团友们为此专门通过网络查询了团队游玩项目的真实票价,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一次旅游下来在门票上就至少花了3000元以上的冤枉钱,全团35人就是十几万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建议,出游前,一定要与旅行社在合同中仔细敲定行程中的具体安排以及各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及具体价格,从而防止旅行社通过门票猫腻变相提价。在参与自己不熟悉的境外游项目时,消费者可事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主要景点的大致票价,如遇导游报价与真实价格价差过大的,可要求自行购票游览。此外,当旅行中导游在原规定的行程之外临时增加节目时,旅行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对此感兴趣,然后要问明此项安排是否要另付费用,最后还要了解清楚新的安排会不会影响下一个景点的参观。只要消费者觉得上述一项有任何不妥,就应果断地拒绝旅行社的安排。
业内人士建议,出游前,一定要与旅行社在合同中仔细敲定行程中的具体安排以及各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及具体价格,从而防止旅行社通过门票猫腻变相提价。
广告价格有点“花”
两个多月前,孙女士在某报刊上发现了某旅行社刊登的超值境外游广告。两条“美东”游线路正在限量特价,其中超值A线路报价为人民币13999元,B线路报价为18999元。但当孙女士第二天与丈夫兴冲冲赶往旅行社签订合同时被告知,除广告约定的18999元外,每人还需额外缴纳900元签证服务费、200元燃油税及机场建设费、180元人身意外保险费、900元地接小费等总计约3000余元的“补充款”,单人实际支付总价为22098元。最后,孙女士的丈夫在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下支付了所有旅行款。事后,夫妇俩从另一个同期赴美旅行的朋友处了解到,他们所参与的非特惠“美东12日游”普通团总价也仅为19888元,本以为“抢到名额,占了便宜”的夫妇俩暗自后悔不已。
以“特惠价”“超值价”等较低广告报价吸引游客上门,可谓是旅行社广告的一个特点。
而除了这种事后调价,某些特惠报价甚至根本只是旅行社撰出的“诱饵”,等游客上门咨询时,这些低价团队永远“已经被预定一空”,而接待人员则会熟练地推销另几款行程类似、价格高于广告团的“次超值路线”,而这些路线往往也是“仅剩最后几个名额”。在工作人员有意识的诱导下,陷入“饥饿营销”圈套的游客往往很容易被打动,在没有货比三家的情况下匆忙下单。
“零负团费”的诱惑
去年年底,林先生偶然看到一则有关“丽江昆明感恩印象游”的广告,根据介绍,这次云南双飞5日游原价4800元,春节后的无利感恩特价仅售880元。由于正好能再多休几天年假,林先生就预定了3个名额,准备和两个同事一起去云南玩玩。到达昆明后,他们被重新安排,组成了一个由4个常州人、5个安徽人以及3个沈阳人组成的小团。第二天正式行程开始后,导游在带领他们草草游览了石林景区,便将他们带至一个只有数间民间建筑的所谓的“民族村”参观游览,同时收取了280元的门票。到了晚上,导游又以“免费夜游酒吧”为由带着全团乘客坐上小巴,最后却用“不看就把你们留在半路”的威胁逼迫全团每人花费350元看了一场“草台班子”上演的云南歌舞。更让林先生想不到的是,从第三天起,导游变本加厉地开始强迫他们“购买特产”和到玉器店“赌石”。5天的行程结束后,林先生在螺旋藻、银器、茶叶以及精油这些“特产”及其他自费景点上的前后支出共计超过25000元。至于为什么如此拼命消费?林先生坦言除了自己经不住当地人的软磨硬泡外,还担心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
一般而言,在“零负团费”的运行模式下,接团的旅行社只负责输送客源,其非但不按常理向地接社与地接导游付任何接待费用,反而以对方支付的“人头费”作为弥补团费的利润。而地接社及导游的支出和利润则完全需要依靠游客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的返佣来获取。
由于“零负团费”对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巨大危害,从2009年5月起,新版《旅行社条例》中已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并有责任在合同中注明“安排的购物次数、停留时间及购物场所的名称和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
不可承受的“品质团”之伤
去年的国庆长假留给李先生的是深深的懊悔,原本一家人想要进行一段悠闲、舒适的旅途,可事实却是劳累不堪,甚至一天连续光顾6家购物店,被导游逼迫购物6000多元。“就因为想要好好放松一下,我们才会报名参加‘品质团’的,可没想到,住是住在偏远的旅馆,还被导游逼迫购物,完全没有品质。”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先生的遭遇是因为旅行社为了节省成本,将散客卖给了云南当地旅行社,不论游客在所在城市报名缴费多少,均按极普通的散客标准组团,根本不给相应品质团的待遇。而造成这一结果还有个原因就是合同书极其含糊,空有品质口号,而无品质之实。“品质团”是个很含糊的概念,怎样算有品质,怎样不算,并无标准,大家在比较时,不应只看重这几个字,而应注重具体的旅游行程。
“星级”成“败兴”的尴尬
杜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去年10月3日恰逢父亲的生日,他便想利用假期陪父母旅行的方式尽尽孝心。杜先生最终选择了某旅行社标榜“全程指定星级海景房”的海南休闲游项目。
然而,当杜先生与父母兴冲冲到达所谓旅行社的“指定海景房”时却彻底“蒙”了,因为眼前的景色非但不是他们预想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惬意场景,屋内设施还非常陈旧,不仅是墙面壁纸出现部分脱落的现象,卫浴设备上也隐约泛着斑斑锈迹,完全没有一点星级酒店的“范”。而就餐时,十人一桌的“大锅饭”别说完全没有海鲜特产,连肉末也只有零星几点,吃不饱更谈不上什么美味了,很多参团的青壮年都是靠着自带食物和餐后的馒头充饥。但当杜先生与团友们因此向导游交涉时,对方却十分熟练地推脱说盘子的数量完全是按照合同“十菜一汤”的数量标准,至于“海景房”,只要杜先生“把头伸出窗外从斜角远眺还是能从前楼的夹缝中看见一点海水的”。
资深旅游人士许女士介绍,虽说旅游合同上一般会注明包何种食宿,标准如何,但其描述一般都较为模糊简单,往往是看起来非常舒适,而实际标准却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在报名前应与旅行社先谈好食宿的具体细节,不仅要明确写清就餐的次数、用餐荤素标准,还要相互约定,在餐饮质量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当即终止旅行社或导游的餐饮安排,要求按标准退还餐费,自行解决就餐。住宿方面,游客也要督促旅行社在合同中写清楚安排的是普通房、标准房还是星级房,星级房是几星级,有否挂牌。游客自身也可通过观察酒店的星级标牌或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确定自己入住的酒店等级。
遗憾的门票陷阱
老赵夫妇前不久跟随乌市某旅行社前往法国、瑞士、意大利三国进行为期10日的境外旅行,虽说原本就做好出国消费较高的准备,但导游变着法子在景点、门票上的各种高频暴利收费,着实让老两口心疼了好一阵子。
老赵夫妇和团友们为此专门通过网络查询了团队游玩项目的真实票价,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一次旅游下来在门票上就至少花了3000元以上的冤枉钱,全团35人就是十几万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建议,出游前,一定要与旅行社在合同中仔细敲定行程中的具体安排以及各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及具体价格,从而防止旅行社通过门票猫腻变相提价。在参与自己不熟悉的境外游项目时,消费者可事先通过网络了解当地主要景点的大致票价,如遇导游报价与真实价格价差过大的,可要求自行购票游览。此外,当旅行中导游在原规定的行程之外临时增加节目时,旅行者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对此感兴趣,然后要问明此项安排是否要另付费用,最后还要了解清楚新的安排会不会影响下一个景点的参观。只要消费者觉得上述一项有任何不妥,就应果断地拒绝旅行社的安排。
业内人士建议,出游前,一定要与旅行社在合同中仔细敲定行程中的具体安排以及各个景点的停留时间及具体价格,从而防止旅行社通过门票猫腻变相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