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朗是一个镇,位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距八一镇以东70公里。这里素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誉。
2019年9月中旬,我和骑友从林芝八一镇骑行去鲁朗,这是我第二次到鲁朗。到达鲁朗要翻越色季拉最高的山口。色季拉属于山脉,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川藏公路318线从山间蜿蜒而过。它的属地范围很大,山势陡峭,绿地面积多,林木茂密,环境优雅,风景迷人。
在没有到达色季拉山口之前的景色就足以让人震撼:在山间岩石上,有天然成趣的佛首、佛足、佛掌、佛身及马和驴的蹄印;有门栏、门闩和月亮、太阳等图案;苍茫无际的熔岩台地被苔藓的绿意覆盖,苦寒之地的小花星星点点地绽放,那惹人怜爱的风姿也十分美丽。独自一人伫立在这样的风景之中,除了偶尔掠过耳畔的风声,抑或远处的潺潺流水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只有深邃而内省的静谧。在这种时刻,感觉到自己仿佛被带回到了遥远的古代。
色季拉山最出名的是春夏季那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花。此时,树叶逐渐变红变黄,与常青的针叶林相间杂陈,再配以蓝天、白云、雪山,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过往道上没有奇异的怪石。但骑行过色季拉山口以后,才感受到惊奇,下山时则是另一番情形,不只是风:公路旁有哗哗流动的溪水;绿油油的松树梢替代了稀疏的阔叶树冠;褐色的黏土和形状似砖的深灰色岩石久久地陪伴着我们的行程。一片狭长的高山牧场尽现眼底,下方河谷离得不太远,河流历历在目。高原上笼罩着一片寂静,仿佛我已经远远地漂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
站在林海观望台看去,那高大的雪松林仿佛正从远古奔跑而来。而每一棵树就是一座宫殿,众神在上,阳光在树叶上写下虔诚;还有那些枯木、青苔、玛尼堆、天空、流水、经幡……都在风中默默念经。对于这里的森林来说,无从的沉默非常相配。所以当地人常说这是“龙王谷”,或是“叫人意想不到的家”。意即森林里充满了幽灵。即使真是如此,他们也一定是沉默无语的幽灵。
到达鲁朗已是黄昏。我们先选择了一家木质旅馆住下。住宿费用不贵,每人每晚70元标间。木质结构的房屋在鲁朗很普遍,因为这里本身就出产木材。收拾妥当后,我们一起出门就餐。公路两侧的街道上,几乎隔一段就有一家石锅鸡餐馆。鲁朗最有名的美食就是石锅鸡,大凡名扬的东西,人们都想去尝试,我和骑友也不例外。我们随意选择了一家叫“鲁朗特色石锅鸡”的餐馆,进去后,老板热情地招待我们就坐。石锅是用一整块石头掏空而成,制作工艺精湛。鸡则是当地藏族人养的土鸡,雪山上流下的水配以人參、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慢慢地炖,绝对是人间美食。骑友对这美食也是赞美有加。我素食,只吃菌类和蔬菜。
晚餐后,我们立刻回到旅馆休息。我们静静地坐在木房子里,尘世似乎消失不见,唯有雪山静默,道路静默。许是骑行太累了,躺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风和神灵一同在梦境中进出,月光和夜色一同在梦境中弥漫。等睁眼醒来,窗外闪着光亮,夜雨的痕迹在鲁朗的室外生辉。天空就好像夏日再度归来一般飘浮着轮廓清晰的白云。鸡鸣、狗吠、牛羊叫,它们与人类的生物钟同步,一幅乡村牧歌的画卷铺展开来。神清气爽的早晨,鲁朗笼罩在云雾中,青稞一点一点让位给依约而来的金黄。一幢幢乡间纯白色藏式民居伫立在青稞中央,远远望去,恍若仙境。
小镇上一辆辆车迎着凉爽的微风,在道路上呼啸而过。流经谷地的一条小河把小镇从中间分开。左边是山峦,右边是青稞。青稞边地上是一片片草场,草场沿着低矮的冈峦向后绵延,接合部便是高大的松树林。再往上,皑皑白雪从半山腰铺到山顶,好像不曾融化。它们是沉寂的世界,肉眼看不出它有没有融化,其实它们已经通过条条缝隙,流向辽阔,流向深层的时间。
看着眼前清澈的溪流,心底也变得澄明。山峦上形状各异的云朵随兴而至,突然现身遂又逝去。受印度洋暖流气候影响,鲁朗一带植被茂盛,满山的绿色。我没去过法国的普罗旺斯,我想,鲁朗小镇不会比它逊色。
面对鲁朗这样的自然环境,人们不会随心所欲地踏足其中。想离开公路去往某处,大多数情况下,得找到别人蹚出来的野径,小心翼翼地循迹前进。如果随随便便、莽莽撞撞地踏入旷野,那里的苔藓和野生植物就会被踩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漫长的时间。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循着前人踩出来的小道,静静地赶往山野之中,也没有人乱扔垃圾。鲁朗的人就是这样,非常爱护植物和植被。
随着印度洋季风逐渐转为潮湿流,鲁朗几乎天天下雨。但雨过天晴后,可以看到山顶的白雪依然。小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包括民居房屋,乡间田园,特色牧场,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等,都是游客十分喜爱的。
我和骑友决定:在鲁朗待一天再赶往下一个驿站——通麦。上午到民居去参观,门票60元。为节约时间,我们选择坐20元票价的游览车。行车不一会儿,拐了个弯,后面的缓坡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幢白色的房子,四周草场环绕,不到一百米处,却被一道溪流隔开。看见这场景,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卡夫卡《城堡》里的描述在脑海中闪现:主人公K先生,他去城堡的路上的景象像极了这里。
这个村叫扎西岗民俗村,位于小镇西南一片斜坡上,具有浓厚藏式风格的民居和一些融合了藏、汉、门巴等民族特点的楼宇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高山田园牧场之间,恬静祥和。
到达第一家民居,一中年阿佳(藏语大姐)站在门口热情地接待我们。这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房屋,外墙一半处已经刷了一层白涂料,屋顶是绿色瓦片。院内干净整洁、花香弥漫整个院落。房间里是传统的藏式装饰格调,佛堂里的酥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亮。她首先请我们品尝青稞酒,三口一杯,这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我们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小喝一口,阿佳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她又把杯子盛满,最后我们把杯中的酒喝完。随后,她又立刻端上自制的各色干面食品让我们品尝。持续的旅游热,使村民已经富裕起来。据了解,他们光是接待游客一项,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加上村办企业的分红,共计收入七八万元,他们扎实地跨进了小康生活的序列。
2019年9月中旬,我和骑友从林芝八一镇骑行去鲁朗,这是我第二次到鲁朗。到达鲁朗要翻越色季拉最高的山口。色季拉属于山脉,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川藏公路318线从山间蜿蜒而过。它的属地范围很大,山势陡峭,绿地面积多,林木茂密,环境优雅,风景迷人。
在没有到达色季拉山口之前的景色就足以让人震撼:在山间岩石上,有天然成趣的佛首、佛足、佛掌、佛身及马和驴的蹄印;有门栏、门闩和月亮、太阳等图案;苍茫无际的熔岩台地被苔藓的绿意覆盖,苦寒之地的小花星星点点地绽放,那惹人怜爱的风姿也十分美丽。独自一人伫立在这样的风景之中,除了偶尔掠过耳畔的风声,抑或远处的潺潺流水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只有深邃而内省的静谧。在这种时刻,感觉到自己仿佛被带回到了遥远的古代。
色季拉山最出名的是春夏季那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花。此时,树叶逐渐变红变黄,与常青的针叶林相间杂陈,再配以蓝天、白云、雪山,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过往道上没有奇异的怪石。但骑行过色季拉山口以后,才感受到惊奇,下山时则是另一番情形,不只是风:公路旁有哗哗流动的溪水;绿油油的松树梢替代了稀疏的阔叶树冠;褐色的黏土和形状似砖的深灰色岩石久久地陪伴着我们的行程。一片狭长的高山牧场尽现眼底,下方河谷离得不太远,河流历历在目。高原上笼罩着一片寂静,仿佛我已经远远地漂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
站在林海观望台看去,那高大的雪松林仿佛正从远古奔跑而来。而每一棵树就是一座宫殿,众神在上,阳光在树叶上写下虔诚;还有那些枯木、青苔、玛尼堆、天空、流水、经幡……都在风中默默念经。对于这里的森林来说,无从的沉默非常相配。所以当地人常说这是“龙王谷”,或是“叫人意想不到的家”。意即森林里充满了幽灵。即使真是如此,他们也一定是沉默无语的幽灵。
到达鲁朗已是黄昏。我们先选择了一家木质旅馆住下。住宿费用不贵,每人每晚70元标间。木质结构的房屋在鲁朗很普遍,因为这里本身就出产木材。收拾妥当后,我们一起出门就餐。公路两侧的街道上,几乎隔一段就有一家石锅鸡餐馆。鲁朗最有名的美食就是石锅鸡,大凡名扬的东西,人们都想去尝试,我和骑友也不例外。我们随意选择了一家叫“鲁朗特色石锅鸡”的餐馆,进去后,老板热情地招待我们就坐。石锅是用一整块石头掏空而成,制作工艺精湛。鸡则是当地藏族人养的土鸡,雪山上流下的水配以人參、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慢慢地炖,绝对是人间美食。骑友对这美食也是赞美有加。我素食,只吃菌类和蔬菜。
晚餐后,我们立刻回到旅馆休息。我们静静地坐在木房子里,尘世似乎消失不见,唯有雪山静默,道路静默。许是骑行太累了,躺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风和神灵一同在梦境中进出,月光和夜色一同在梦境中弥漫。等睁眼醒来,窗外闪着光亮,夜雨的痕迹在鲁朗的室外生辉。天空就好像夏日再度归来一般飘浮着轮廓清晰的白云。鸡鸣、狗吠、牛羊叫,它们与人类的生物钟同步,一幅乡村牧歌的画卷铺展开来。神清气爽的早晨,鲁朗笼罩在云雾中,青稞一点一点让位给依约而来的金黄。一幢幢乡间纯白色藏式民居伫立在青稞中央,远远望去,恍若仙境。
小镇上一辆辆车迎着凉爽的微风,在道路上呼啸而过。流经谷地的一条小河把小镇从中间分开。左边是山峦,右边是青稞。青稞边地上是一片片草场,草场沿着低矮的冈峦向后绵延,接合部便是高大的松树林。再往上,皑皑白雪从半山腰铺到山顶,好像不曾融化。它们是沉寂的世界,肉眼看不出它有没有融化,其实它们已经通过条条缝隙,流向辽阔,流向深层的时间。
看着眼前清澈的溪流,心底也变得澄明。山峦上形状各异的云朵随兴而至,突然现身遂又逝去。受印度洋暖流气候影响,鲁朗一带植被茂盛,满山的绿色。我没去过法国的普罗旺斯,我想,鲁朗小镇不会比它逊色。
面对鲁朗这样的自然环境,人们不会随心所欲地踏足其中。想离开公路去往某处,大多数情况下,得找到别人蹚出来的野径,小心翼翼地循迹前进。如果随随便便、莽莽撞撞地踏入旷野,那里的苔藓和野生植物就会被踩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漫长的时间。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循着前人踩出来的小道,静静地赶往山野之中,也没有人乱扔垃圾。鲁朗的人就是这样,非常爱护植物和植被。
随着印度洋季风逐渐转为潮湿流,鲁朗几乎天天下雨。但雨过天晴后,可以看到山顶的白雪依然。小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包括民居房屋,乡间田园,特色牧场,从国外引进的羊驼养殖等,都是游客十分喜爱的。
我和骑友决定:在鲁朗待一天再赶往下一个驿站——通麦。上午到民居去参观,门票60元。为节约时间,我们选择坐20元票价的游览车。行车不一会儿,拐了个弯,后面的缓坡地上突然出现了一幢白色的房子,四周草场环绕,不到一百米处,却被一道溪流隔开。看见这场景,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卡夫卡《城堡》里的描述在脑海中闪现:主人公K先生,他去城堡的路上的景象像极了这里。
这个村叫扎西岗民俗村,位于小镇西南一片斜坡上,具有浓厚藏式风格的民居和一些融合了藏、汉、门巴等民族特点的楼宇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高山田园牧场之间,恬静祥和。
到达第一家民居,一中年阿佳(藏语大姐)站在门口热情地接待我们。这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房屋,外墙一半处已经刷了一层白涂料,屋顶是绿色瓦片。院内干净整洁、花香弥漫整个院落。房间里是传统的藏式装饰格调,佛堂里的酥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亮。她首先请我们品尝青稞酒,三口一杯,这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我们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小喝一口,阿佳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她又把杯子盛满,最后我们把杯中的酒喝完。随后,她又立刻端上自制的各色干面食品让我们品尝。持续的旅游热,使村民已经富裕起来。据了解,他们光是接待游客一项,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加上村办企业的分红,共计收入七八万元,他们扎实地跨进了小康生活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