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淤胆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西医西药在治疗本病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本病时疗效显著。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淤胆型肝炎的主要病机,故升脾降胃法可调理全身气机升降,进而调理肝胆气机升降,加速淤胆型肝炎的恢复。
关键词: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疗法;肝炎;茵陈蒿汤;治疗应用
慢性淤胆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黄疸型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在中医中属于“黄疸”范畴,预后较差,严重者可进展至肝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极大的负担,临床单用西药治疗起效较慢,疗效差,费用较高,而使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大。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为本院中医科2018年1月~20018年12月淤胆型肝炎住院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判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2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1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月,平均4.5年。对照组3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21例,慢性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3周,平均4.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每次各两片,每日3次,住院期间静脉点滴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30ml,10%葡萄糖250ml加门冬氨酸钾镁40ml,每日1次。同时加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次4~5mg每kg体重,早晚各服1次。4周为1疗程,治疗1~3疗程。治疗组:一般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加服中药汤剂。方药组成:茵陈30g,生大黄、栀子、柴胡、郁金、丹皮、苦参各10g,金钱草、丹参各15g,白茅根、赤芍各24g,甘草9g。热重时加黄芩10g,湿重加茯苓、生白术各15g,猪苓、泽泻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1~3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黄疸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黄疸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未愈:临床症状及黄疸未见减轻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
4.治疗结果
①综合疗效情况:治疗组30例,治愈15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7例,好转13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0.0%。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显示两组治疗1~3个疗程,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皮肤瘙痒、大便灰白、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
③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疗效比较
除对照组ALB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治疗组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除ALB无显著性差异外,ALT、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5),TBILTB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护理
3.1心理护理
淤胆型肝炎常常伴有皮肤瘙痒,且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给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容易出现孤独感及心理紧张。因此护士对患者要给予深情的理解,给病人心理支持。根据患者本身性格和所受教育程度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其次让患者学会从忧郁中解脱出来,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视、室内活动等;使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培养乐观的情绪。医患共同执行治疗方案,让患者、亲属对治疗、护理达成共识。
3.2饮食护理
《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临床护理中应熟悉食物的四性五味,正确把握各类营养物质的性味及在各個不同分型患者的合理应用,做到使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的饮食符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调养原则,合理搭配不偏食,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4讨论
淤胆肝型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通过临床观察,淤胆型肝炎不仅是湿热熏蒸肝胆,肝气不得疏泻,且病久湿热郁阻血分,而致胆汁外溢皮肤、下注膀胱而发黄。一般具有“病程长、里热盛、血瘀重”之特征。
因此,我们对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治疗时以清热利湿退黄,佐以活血化瘀为法。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方中茵陈、生大黄、栀子、金钱草、白茅根以清热利湿,解毒,通下,退黄,加用丹参、赤芍、丹皮有清热凉血,话血化瘀之功,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引诸药归肝经。
另外大多数患者皮肤搔痒明显,故我们加用苦参祛风止痒,以缓解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赤芍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柴胡有松弛胆道扩约肌,保护肝细胞膜,起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生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除肝细胞炎症和胆汁淤积的功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诸药合用起到退黄、保肝、改善肝脏微循环等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等作用,能加快肝细胞氧气的供给,促进代谢产物排泄,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诸药合用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退黄。其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5结论
本文研究目的是观察清热利湿、活血、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的疗效。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治疗组常规配中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大黄、栀子、金钱草、白茅根、柴胡、郁金、丹皮、赤芍等)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得到的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最后确认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3-148.
[2]汪承柏主编.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度黄疸肝炎.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94:37.
[3]沈雪林,苗千里,赵克开,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中国综合临床,2004,20:336-337.
[4]俞秀丽,过建春,石伟珍,等.药物性肝炎196例临床分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9,36:95-96.
[5]李夏亭,柳龙根.药物性肝病76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2,18:718-719.
[6]高勋,施卫兵,胡大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淤胆性肝炎2例.安徽医药,2009,13:414.
关键词: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疗法;肝炎;茵陈蒿汤;治疗应用
慢性淤胆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黄疸型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在中医中属于“黄疸”范畴,预后较差,严重者可进展至肝功能衰竭。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极大的负担,临床单用西药治疗起效较慢,疗效差,费用较高,而使用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大。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为本院中医科2018年1月~20018年12月淤胆型肝炎住院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判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2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1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月,平均4.5年。对照组3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21例,慢性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3周,平均4.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肝泰乐,每次各两片,每日3次,住院期间静脉点滴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30ml,10%葡萄糖250ml加门冬氨酸钾镁40ml,每日1次。同时加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次4~5mg每kg体重,早晚各服1次。4周为1疗程,治疗1~3疗程。治疗组:一般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加服中药汤剂。方药组成:茵陈30g,生大黄、栀子、柴胡、郁金、丹皮、苦参各10g,金钱草、丹参各15g,白茅根、赤芍各24g,甘草9g。热重时加黄芩10g,湿重加茯苓、生白术各15g,猪苓、泽泻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1~3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黄疸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黄疸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未愈:临床症状及黄疸未见减轻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
4.治疗结果
①综合疗效情况:治疗组30例,治愈15例,好转1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7例,好转13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0.0%。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显示两组治疗1~3个疗程,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皮肤瘙痒、大便灰白、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
③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疗效比较
除对照组ALB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治疗组ALB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比较除ALB无显著性差异外,ALT、GGT、ALP有显著性差异(P<0.05),TBILTB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护理
3.1心理护理
淤胆型肝炎常常伴有皮肤瘙痒,且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给患者的生活、工作或学习造成许多不利影响,患者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容易出现孤独感及心理紧张。因此护士对患者要给予深情的理解,给病人心理支持。根据患者本身性格和所受教育程度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其次让患者学会从忧郁中解脱出来,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视、室内活动等;使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培养乐观的情绪。医患共同执行治疗方案,让患者、亲属对治疗、护理达成共识。
3.2饮食护理
《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临床护理中应熟悉食物的四性五味,正确把握各类营养物质的性味及在各個不同分型患者的合理应用,做到使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的饮食符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调养原则,合理搭配不偏食,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4讨论
淤胆肝型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通过临床观察,淤胆型肝炎不仅是湿热熏蒸肝胆,肝气不得疏泻,且病久湿热郁阻血分,而致胆汁外溢皮肤、下注膀胱而发黄。一般具有“病程长、里热盛、血瘀重”之特征。
因此,我们对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治疗时以清热利湿退黄,佐以活血化瘀为法。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方中茵陈、生大黄、栀子、金钱草、白茅根以清热利湿,解毒,通下,退黄,加用丹参、赤芍、丹皮有清热凉血,话血化瘀之功,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引诸药归肝经。
另外大多数患者皮肤搔痒明显,故我们加用苦参祛风止痒,以缓解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赤芍具有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柴胡有松弛胆道扩约肌,保护肝细胞膜,起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生大黄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消除肝细胞炎症和胆汁淤积的功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诸药合用起到退黄、保肝、改善肝脏微循环等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等作用,能加快肝细胞氧气的供给,促进代谢产物排泄,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诸药合用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退黄。其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5结论
本文研究目的是观察清热利湿、活血、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的疗效。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治疗组常规配中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大黄、栀子、金钱草、白茅根、柴胡、郁金、丹皮、赤芍等)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得到的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最后确认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湿热阻滞型淤胆型肝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3-148.
[2]汪承柏主编.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度黄疸肝炎.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1994:37.
[3]沈雪林,苗千里,赵克开,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中国综合临床,2004,20:336-337.
[4]俞秀丽,过建春,石伟珍,等.药物性肝炎196例临床分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9,36:95-96.
[5]李夏亭,柳龙根.药物性肝病76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2,18:718-719.
[6]高勋,施卫兵,胡大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淤胆性肝炎2例.安徽医药,2009,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