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必须客观分析地域特色状况,找准开发课程资源的切入点,在突出当地特色的同时发挥学校和师生优势,降低课程实施坡度,增强有效开展的效度。笔者所在学校——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正位于运河之畔的石门湾(现称石门镇)。因此,借助石门的名家文化,打造学校独特的品牌,成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立足点。究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来说,丰子恺堪称这些名家中重量级的人物,而且他与本校素有渊源,石门镇中心小学正是丰子恺的母校。人们一说到石门,首先想到的是丰子恺,说到丰子恺,首先想到漫画,其实这位被人称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远不止这些,他简直是一个宝藏,一旦被开发将光芒四射。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用好丰子恺这张响亮的名片,无疑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 这是丰子恺先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发出的感慨。学校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子恺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子恺文化精髓在活动课程中孵化。
一、关注综实课程理念,凸显子恺文化精髓
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校本化理念的一门课程。致力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课程化提升工作,需要学校不断展开以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活动而组成的系统工程。子恺先生的“好真、乐善、爱美”人格魅力要在课程中体现,首先必须仔细研究它,抓住其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精髓,将其放大,在校园让全体师生甚至到过学校的任何人,眼睛能时时看到它,手儿能时时触摸到它,鼻子能时时嗅到它,心里能时时装着它。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音乐美术教育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对儿童的那种“好真、乐善、爱美”的天性十分推崇,他曾在随笔中写道: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这与现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不但要在硬件软件上看得出来,还要在综实课程上体现出来。为此我校成立了综实教师子恺文化研讨组,聘请子恺先生的小女儿丰一吟担任顾问,题写学校校名,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选拔一批对丰子恺的研究非常喜爱,对他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了如指掌的高年级学生,成为综实课程中缘缘堂的义务讲解员,很好地将子恺精神与综合实践理念融为一体。
二、结合综实活动课程,组织子恺文化兴趣社团
综合实践活动真实的课程内容其实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寻找增长点,寻找课程突破,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保持了本真,又增添了亮色。
(一)精心设计“子恺艺术园”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获得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为首要目的,据此,我们以“子恺”文化作为内容支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开展不同问题领域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浸润其中,给学生打上人生的精神底色。学校利用每周四节的综实课程,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描绘美丽的校园:动笔画丰子恺爷爷的画像;写诗赞美丰子恺爷爷的漫画、音乐、随笔和他的为人处世;组织每一届的学生为丰子恺爷爷的雕塑写介绍词;组织班级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为丰爷爷的漫画写解说词,对校园景观提出修改性意见;建设儿童视野下的全新校园……总之,学校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体验。
(二)精心建设“缘缘画廊”。
漫画——因其直观、幽默而深受普通人的喜爱,子恺漫画尤以其率真而深得人心。“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看’画是杀风景的,当说‘读’画才对,况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俞平伯语)”漫画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可以按照丰子恺自己划分的时期进行,即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我们在教学楼的三楼,建设了“缘缘画廊”,学生的优秀漫画作品经常被展示,供师生一起学习交流,内容定期调换,有时展示子恺漫画等名家大作,有时展示教师范作,有时展示学生现场比赛的作品,新鲜的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漫画创作水平,达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那样“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达到“以画冶情,以画益智,以画育德,以画扬长”的目的。
(三)精心组织“子恺特色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在各个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能力目标与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相关联,为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平台。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组织开展班风自我设计,教室布置体现各班的风格与追求;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置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实际上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学生选修子恺特色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让人们都觉得子恺文化在他们血管中汩汩地流淌。
(四)精心策划“子恺文学社”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学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渗透。文学社是展现学生写作和个性的舞台,蕴含着新的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而水乡石门又孕育了丰子恺这样的文学家,因而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上也定会滋生出一批批文学的幼苗。丰子恺的随笔似是漫不经心,却饱含童真,我们组织高段学生和文学社员认真学习他的作品,体会丰子恺先生随笔的原汁原味。我们与社会力量携手合作,建立子恺故居育人基地,让缘缘堂的建筑风貌、历史沿革及堂内的一草一木都与这位艺术大师联系起来,组织文学社员参观缘缘堂,亲身感受名人风采,书写自己对名人的怀念、感慨。 三、整合综实课程内容,推出子恺文化特色课程
文化不是文明的碎片,不是华丽的装饰,子恺文化的全部内涵只有真正进入师生内心和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功能。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凸显主题,有效整合,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以学生为核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不同性质活动主题的学习过程,以实现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发展。在子恺文化探索中,我们优化过程,增加互动,以各种方式推动子恺文化在师生心中的内化,使子恺特色文化精髓构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以“红领巾小讲解员”为依托,推出子恺文化讲解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它有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古镇石门的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中,活跃着一支雏鹰假日小队——石门镇中心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团”。这是石门镇中心小学大队部充分利用学校毗邻“缘缘堂”这一资源优势,通过公开招聘组建而成的。这些红领巾讲解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再由“缘缘堂”的老教师带队进行培训,最后佩证上岗,为游客进行讲解,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学校综实组将学生讲解材料汇总、整理,推出子恺文化讲解课程,让全校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做到个体讲解与普及提高同步。
(二)以“子恺校园文化节”为载体,推出子恺文化活动课程。
区域文化在综实课程资源中的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应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观照,凸显主题,对现有活动内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统整教材资源,有效整合。为充分挖掘子恺校园人文资源,让每位学生浸润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中,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子恺校园文化节”,通过精心的组织、编排,使艺术节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在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子恺特色活动,如“缘缘漫画”教育系列, “五个一”活动(走一回缘缘堂、读一本子恺乡土漫画书、讲一个漫画故事、画一幅乡土漫画、写一篇活动体会);“落英缤纷”子恺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节标志设计比赛 、美术、书法作品展、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等)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节系列活动;“我爱我班”子恺特色班级文化评比活动;等等。学校将活动资料梳理、分类,推出操作性强、教育效果明显的子恺文化活动课程。
(三)以“子恺漫画社”为抓手,推出特色漫画课程
漫画大师的母校,遗风必然长存。利用漫画这个特色资源形成学校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长线主题,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不仅能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同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与需要。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漫画的苗子,在一系列的大赛中频频获奖,这批在漫画社成长起来的孩子,由刚开始的临摹到后来的创作、由刚开始的不喜欢逐渐爱上它,从画漫画到讲漫画,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做实漫画社团的兴趣培训工作。近几年,学校开始探索麦秆漫画,将丰子恺的漫画用麦秆加以展示,社团还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索创作漫画新途径,以《护生画集》为主题,用动漫的形式,利用信息课与综实课,加以落实,让漫画真正达到 “以情冶情,以画益智,以画育德,以画扬长”的目的。
在探索中,且行且思,我们坚定了学校借助名家丰子恺这张响亮的名片,全力丰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决心。蓦回首,步履坚实;抬望眼,任重道远。我们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校本资源结合起来,在变化中寻找新活力,在不变中坚持品牌特色,不断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 这是丰子恺先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发出的感慨。学校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进行子恺文化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整合,让子恺文化精髓在活动课程中孵化。
一、关注综实课程理念,凸显子恺文化精髓
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校本化理念的一门课程。致力于校园文化活动的课程化提升工作,需要学校不断展开以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一系列相应的重大活动而组成的系统工程。子恺先生的“好真、乐善、爱美”人格魅力要在课程中体现,首先必须仔细研究它,抓住其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精髓,将其放大,在校园让全体师生甚至到过学校的任何人,眼睛能时时看到它,手儿能时时触摸到它,鼻子能时时嗅到它,心里能时时装着它。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音乐美术教育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对儿童的那种“好真、乐善、爱美”的天性十分推崇,他曾在随笔中写道: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这与现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不但要在硬件软件上看得出来,还要在综实课程上体现出来。为此我校成立了综实教师子恺文化研讨组,聘请子恺先生的小女儿丰一吟担任顾问,题写学校校名,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选拔一批对丰子恺的研究非常喜爱,对他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了如指掌的高年级学生,成为综实课程中缘缘堂的义务讲解员,很好地将子恺精神与综合实践理念融为一体。
二、结合综实活动课程,组织子恺文化兴趣社团
综合实践活动真实的课程内容其实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积极寻找增长点,寻找课程突破,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保持了本真,又增添了亮色。
(一)精心设计“子恺艺术园”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获得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为首要目的,据此,我们以“子恺”文化作为内容支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开展不同问题领域的主题活动,使学生浸润其中,给学生打上人生的精神底色。学校利用每周四节的综实课程,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描绘美丽的校园:动笔画丰子恺爷爷的画像;写诗赞美丰子恺爷爷的漫画、音乐、随笔和他的为人处世;组织每一届的学生为丰子恺爷爷的雕塑写介绍词;组织班级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为丰爷爷的漫画写解说词,对校园景观提出修改性意见;建设儿童视野下的全新校园……总之,学校保证时间,让学生充分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体验。
(二)精心建设“缘缘画廊”。
漫画——因其直观、幽默而深受普通人的喜爱,子恺漫画尤以其率真而深得人心。“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看’画是杀风景的,当说‘读’画才对,况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俞平伯语)”漫画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可以按照丰子恺自己划分的时期进行,即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我们在教学楼的三楼,建设了“缘缘画廊”,学生的优秀漫画作品经常被展示,供师生一起学习交流,内容定期调换,有时展示子恺漫画等名家大作,有时展示教师范作,有时展示学生现场比赛的作品,新鲜的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漫画创作水平,达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那样“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达到“以画冶情,以画益智,以画育德,以画扬长”的目的。
(三)精心组织“子恺特色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在各个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能力目标与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相关联,为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平台。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组织开展班风自我设计,教室布置体现各班的风格与追求;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置一系列专栏;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开辟图书角,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实际上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让学生选修子恺特色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技之长,让人们都觉得子恺文化在他们血管中汩汩地流淌。
(四)精心策划“子恺文学社”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学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的渗透。文学社是展现学生写作和个性的舞台,蕴含着新的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而水乡石门又孕育了丰子恺这样的文学家,因而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上也定会滋生出一批批文学的幼苗。丰子恺的随笔似是漫不经心,却饱含童真,我们组织高段学生和文学社员认真学习他的作品,体会丰子恺先生随笔的原汁原味。我们与社会力量携手合作,建立子恺故居育人基地,让缘缘堂的建筑风貌、历史沿革及堂内的一草一木都与这位艺术大师联系起来,组织文学社员参观缘缘堂,亲身感受名人风采,书写自己对名人的怀念、感慨。 三、整合综实课程内容,推出子恺文化特色课程
文化不是文明的碎片,不是华丽的装饰,子恺文化的全部内涵只有真正进入师生内心和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功能。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凸显主题,有效整合,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以学生为核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不同性质活动主题的学习过程,以实现学生能力的结构性发展。在子恺文化探索中,我们优化过程,增加互动,以各种方式推动子恺文化在师生心中的内化,使子恺特色文化精髓构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以“红领巾小讲解员”为依托,推出子恺文化讲解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它有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古镇石门的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中,活跃着一支雏鹰假日小队——石门镇中心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团”。这是石门镇中心小学大队部充分利用学校毗邻“缘缘堂”这一资源优势,通过公开招聘组建而成的。这些红领巾讲解员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再由“缘缘堂”的老教师带队进行培训,最后佩证上岗,为游客进行讲解,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学校综实组将学生讲解材料汇总、整理,推出子恺文化讲解课程,让全校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做到个体讲解与普及提高同步。
(二)以“子恺校园文化节”为载体,推出子恺文化活动课程。
区域文化在综实课程资源中的开发,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应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整体观照,凸显主题,对现有活动内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统整教材资源,有效整合。为充分挖掘子恺校园人文资源,让每位学生浸润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中,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子恺校园文化节”,通过精心的组织、编排,使艺术节主题鲜明,精彩纷呈。在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子恺特色活动,如“缘缘漫画”教育系列, “五个一”活动(走一回缘缘堂、读一本子恺乡土漫画书、讲一个漫画故事、画一幅乡土漫画、写一篇活动体会);“落英缤纷”子恺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节标志设计比赛 、美术、书法作品展、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等)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节系列活动;“我爱我班”子恺特色班级文化评比活动;等等。学校将活动资料梳理、分类,推出操作性强、教育效果明显的子恺文化活动课程。
(三)以“子恺漫画社”为抓手,推出特色漫画课程
漫画大师的母校,遗风必然长存。利用漫画这个特色资源形成学校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长线主题,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设计活动主题,不仅能使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同时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兴趣与需要。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漫画的苗子,在一系列的大赛中频频获奖,这批在漫画社成长起来的孩子,由刚开始的临摹到后来的创作、由刚开始的不喜欢逐渐爱上它,从画漫画到讲漫画,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做实漫画社团的兴趣培训工作。近几年,学校开始探索麦秆漫画,将丰子恺的漫画用麦秆加以展示,社团还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索创作漫画新途径,以《护生画集》为主题,用动漫的形式,利用信息课与综实课,加以落实,让漫画真正达到 “以情冶情,以画益智,以画育德,以画扬长”的目的。
在探索中,且行且思,我们坚定了学校借助名家丰子恺这张响亮的名片,全力丰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的决心。蓦回首,步履坚实;抬望眼,任重道远。我们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校本资源结合起来,在变化中寻找新活力,在不变中坚持品牌特色,不断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