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安全用药误区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1亿。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為显著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一般来说,科学合理用药可控制糖尿病发展。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用药方面存在误区,影响治疗效果。关于糖尿病安全用药的误区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 确诊糖尿病就用药
  实际上,新确诊糖尿病患者一般不主张立即药物治疗。若是未出现急、慢性并发症,且代谢紊乱不严重,可试着基础治疗,如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生活规律及情绪稳定等,肥胖者减肥,同时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持续观察1-2个月。经上述综合基础干预后,血糖若是得到有效控制,则继续坚持非药物疗法。若是经上述综合治疗后,血糖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则需考虑降糖药治疗。
  2 该用胰岛素而不用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能不用胰岛素就不用,对胰岛素存在一种抵抗心理。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将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看作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准,认为需要胰岛素治疗时说明病情较严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尽早胰岛素治疗越好,这样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第二,担心胰岛素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胰岛素抵抗及低血糖等。其实,胰岛素使用不当是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注射胰岛素,并且出现不适时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很少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第三,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应用胰岛素治疗会产生依赖性。实际上,胰岛素并不是终极疗法,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出现撤不掉的情况。另外,从用药费用方面来说,相比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有时更加便宜,且效果更好。现在,一般提倡“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给予胰岛素,1、2个月后停用,改口服降糖药,配合饮食及运动等干预。
  3 不控制饮食
  部分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欠佳,改用胰岛素治疗后病情控制明显,因此不再继续控制饮食。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在于促使血糖进入组织中被利用,或者是以糖原、脂肪的形式储存。若是未控制饮食而增加体重,胰岛素所需量也增加,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4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
  选择降糖药过程中,由于不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各种药物作用原理等,加上广告、价格等影响因素,容易出现降糖药与自己病情不相符的情况。例如,肥胖患者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选择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或者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选择双胍类降糖药;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或者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者选择口服降糖药。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性用药,不可盲目听信广告、谣言,胡乱用药。
  5 未明确区分用药时间
  对于不同的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不同,每一种药物的用药时间也有不同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其中,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磺脲类降糖药需饭前用药,可促进自身胰岛素分泌,一般建议餐前30分钟用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此类药物在肠道中竞争性抑制a-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与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和延缓吸收,对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显著。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具有克服胃肠道反应的作用,建议进餐时或者餐后用药。
  6 同一类口服降糖药合用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单用一种药物难以控制血糖,因此自行增加几种降糖药一并服用,想达到“累加效应”。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口服降糖药的类型多且作用机制不同,然而,同一类的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不建议合用同一类药物。若是在未弄清楚药物种类与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盲目增加口服用药,非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7 跟着感觉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遵照医嘱用药,降糖药物可以不吃便尽量不吃,可减量便减量。等到自己觉得不舒服或者是进食较多的情况下或者自己测得血糖升高时,临时加药之后又恢复常态。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糖尿病降糖药治疗的一大忌。糖尿病患者应该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血糖出现大幅波动,加重病情。
  8 频繁换药
  任何药物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服药几天后觉得血糖没有下降或者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则认为这种药物效果不好,便急于换药。实际上,有些降糖药可能要半个月甚至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降糖作用。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血糖水平,遵照医嘱调整用药剂量,不可随意更换药物。
其他文献
大家都知道,人的内脏中有一个胆囊,胆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胆囊出了问题,容易引起各种临床不适症状。部分胆囊疾病患者,需要将胆囊切除,而切除胆囊势必会对日常饮食有所影响。那么,对于胆囊切除病人,应该如何正确饮食呢?  1 胆囊切除对人体有何影响?  1.1 胆囊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及免疫功能。胆汁经由肝细胞分泌,通过肝内外胆管,沿着胆囊管进入至胆囊,实现存储及浓缩。胆汁浓缩后比肝脏分泌胆汁浓缩30倍
期刊
1 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  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病原体在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等呼吸道内发生了一定的病变,最终导致呼吸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之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缝针、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等。最常见的引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以及衣原体等等。典型的诱导病因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等。由于人体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身体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其中不止是成年人的健康值得被关注,儿童的健康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的小儿时期是其成长的开始,所以一旦生病,即需要立即治疗,因小儿的各项机能以及免疫力等都正在发育过程中,因此极易生病,同时小儿和成人存在差异,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方法。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对小儿的健康影
期刊
肺结核是机体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对病人机体功能有显著影响,若发病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大咯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当前临床对肺结核多实施药物联系治疗,但肺结核病人四联治疗中易对利福平、异烟肼等产生耐药性,针对肺结核治疗中出现耐性临床选择实施免疫治疗。那么免疫治疗应用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疗到底是否有疗效呢?  ◆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由結核杆菌引起慢性传染性疾病,且结核
期刊
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程长,大多数病人患病后,需要长时间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如今,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那么,关于高血压,其发病有何特点呢?  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显著特征,可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损害的综合征,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精神状态、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都有关,临床上,可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高血压
期刊
急诊科室当中的病人通常病症危急、时间紧迫、病种复杂,并且工作任务比较重,而急诊护士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急诊护士在工作中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实施,也能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技巧,进而协助医生,更好对病人进行救治。  急诊护士如何与病人沟通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 将病人视为顾客  急诊护士在和病人沟融时,可以运用语言也非语言两种不同方式,在沟通时,微笑十分必要,通过微笑,可以向病人传达多
期刊
甲减全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者组织利用不足引起的全身代谢减退的综合征。成人甲减后,影响机体各系统代谢,出现怕冷、少言乏力,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厌食、腹胀、便秘、男性阳痿、女性月经异常,也会影响女性生育功能。那么,甲减女性应该怎样做才能顺利当上妈妈呢?  1 为什么甲减病人当妈妈很困难?  甲减可造成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经血过多或闭,排卵与周期被打乱,受孕几率大幅
期刊
前一段时间,何女士在月经来临之际情绪极其不稳定,非常容易生气,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还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让何女士无法专心工作,后来去医院检查,医生询问其日常生活习性之后才得知何女士平时有喝咖啡的习惯,每天至少两杯,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何女士适当的减少了对咖啡的饮用,并且也逐步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最终经期易怒和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那么在经期到底能不能喝咖啡呢?下面我给大家
期刊
脑梗塞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补出血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和脑梗死有关联的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率失常、休克、血压下降过快等,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脑梗死不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还会让家庭陷入巨大悲痛之中,所以要科普治疗知识,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了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 脑梗塞病因  脑梗死疾病最突
期刊
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超出正常指标。高脂血症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患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高脂血症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被人们称为“沉默的杀手”,早诊断早治疗是避免病情恶化的有效手段,防治高脂血症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下面给大家介绍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希望能够提高对高脂血症的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