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回归生本课堂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超出普通的课堂,是杰出的高效课堂,它突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从本质上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彰显着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关键词:反思;卓越;创新;课堂
  “卓越课堂”突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从本质上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了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彰显着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一、真情流露的课堂
  (一)真情传递给孩子
  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和孩子更亲近,与他们一起分担生活中的苦与乐,获得孩子们的喜欢与信任。其次,充分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将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用自己之情感染学生之情,并将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赏识与尊重孩子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开启心智,灵感涌动!“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的口中要多几句赞美的话、表扬的词!教师还要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这样,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学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充满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二、互动生成的课堂
  (一)彰显个性的互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二)动态的生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长性资源。”而这些生成性的资源是转瞬即逝,稍不留神就容易忽视的,要捕捉它,就必须学会倾听,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成为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
  三、回归生活的课堂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和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学生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我们应当推开窗户,让语文课堂荡漾着生活的气息。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我就尝到了甜头。在这一单元,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搜集“字谜”、“歇后语”、 在生活中去寻找用错汉字的“笑话”、甚至是游戏表演等等,让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这里,没有了老师一本正经的讲解,没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沉闷,让笑话、谜语、歇后语、生活中的汉字笑话、游戏等等进入了学习,让生活走进了课堂。我们感受着孩子们张扬的个性和鲜活的思维,收获着孩子们多彩的想象和灵动的语言。
  (二)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相对于孩子丰富的生活世界,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让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饱览更深邃的语文视野。如新课标倡导的低年级“生活识字”这一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因地制宜,要求孩子在大街上的商店标牌、电视上的广告用语、车厢里的宣传标语识字……这样生活中无时不刻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天地。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我们的课堂就无处不在。
  四、人文和谐的课堂
  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我们的课堂才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活水”,我们“卓越课堂”下的创新课堂才会让新课程改革更有高效和实效。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著: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发表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豆丁网:“教学相长,共达卓越”解读.
其他文献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无味,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加上有些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听,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此种情况,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
期刊
一、当前农村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农村德育教育的全面开展。农村教育投入有限,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仍是“一张嘴、两支笔、三尺讲台”式的言传身教,教学手段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农民经济收入少,家长长期外出务工,造成众多留守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德育工作靠学校单腿支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信息闭塞滞后,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也造成了德育工作局面的被动。
期刊
摘 要: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原则;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探索性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简单,只限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运用,这样的提问虽然可以起到检测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掌握,但是却对于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
期刊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有缺憾,也正因为缺憾使得越来越多的语文人徜徉其艺术殿堂,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妙。当前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显得异彩纷呈,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也纷纷亮相,课堂教学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但是,在热闹的背后也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深思。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几位老师上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胡同文化》和《序言》,他们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备课做起,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乐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学习,而且在健康中成长。我校是位于广佛交界的城中村地带,百度文库里对“城中
期刊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一个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值得我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
期刊
摘 要:教育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和诊断功能,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这个阶段是他们崇师心理的高峰期,他们非常在意和关注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并会积极按照教师的评价方向模仿、调整和改正,本文探讨了如何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和接受特点,从而利用多元评价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是将师生作为主体,共同创设集体文化氛围、行为习惯、规章制度的一种精神载体,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有机组成。本文主要针对班级文化的功能进行分析,并探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生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是就目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来看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个农村学校都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门理论和操作技能相结合,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导的基础学科,其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基本素质。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对策  信息技术是新世纪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教育方面,信息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