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较为抽象,理解难度都比较大.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拿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哪里是存有疑问的,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特点,与自己所学知识又有什么关系.只有让学生厘清了几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去探寻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例,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个结论.
第一种方法:度量法.(略)
第二种方法:拼合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1. 学具准备,让学生准备2~4个三角形纸片.
2.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近的水平上展开合作交流.
3.讓学生把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自由地拼,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后叫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一下情况,可得到以下三种证明方法:平角是180°,邻补角的和是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是180 °.(如图1所示)
证明如下:
1. 平角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2所示).
证明:∠B+∠C+∠BAC=180°,过点A作DE∥BC即可证明.
2. 邻补角的和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3所示).
证明:∠B+∠A+∠ACB=180°,过点C作CE∥AB,延长BC即可证明.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4所示).
证明:∠C+∠BAC+∠B=180°,过A点作AD∥BC即可证明.
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显然比一些机械地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经常有老师抱怨道:“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从不浪费一秒钟,苦口婆心地教,嗓子都说哑了,可学生成绩却越来越糟糕,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节课45分钟,很多老师不仅讲满整节课,还拖堂,知识点是什么,这道题考什么,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讲得细到不能再细.现实很残忍地告诉这些老师们:“对不起!你们是很负责任的老师,但并不是好老师,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只能让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只能把学生变成不会思考的智障者.”这样上课不行,那应该怎样上课呢?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规划到底怎样才合理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该少讲就得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设疑、思考、解答.理解知识就必须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来龙去脉,要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就必须让学习者自己动手实践、亲身参与,需要独立思考,要运用知识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接受某种思想的指导,方法、思想的形成又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可以通过告诉就能够解决的.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再寻求其他的证明方法,把知识再延伸拓展.
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章节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何验证这个结论?除上述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直接画出一些三角形,再在上面添加一些辅助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得出结论:转化为三点共线,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过A点作DE∥BC,延长CA、BA交DE于A点 ,D,A,E三点共线(如图5).
(2)作直线DE∥AC,FE∥AB交BC于E,B,C,E三点共线(如图6).
(3)作DE∥AC,FG∥AB,MN∥BC,都交于点O,M,O,N三点共线(如图7).
教师加以引导,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给予证明,既熟悉了证明的相关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课堂教学不是“告诉教学”,学习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只顾自己讲得痛快,学生要操练,要独立思考就需要时间,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让他们去操练,去思考,去表演,去张扬.让我们改善解题教学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训练的科学性,不再“拼力气”,不再傻练,减少盲目性,真正让解题训练成为思维训练,就可能少做些题也能学好数学,也能取得好成绩,就可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不要讲?怎么样讲?我认为,共性的问题必须讲,而且是大讲特讲;而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应该少讲.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咀嚼思考,自练自改,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并落实问题,把枯燥无味的课堂改造为趣味性高,轻松愉悦的课堂.这才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核心理念.
◇责任编辑 徐新亮◇
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例,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个结论.
第一种方法:度量法.(略)
第二种方法:拼合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
1. 学具准备,让学生准备2~4个三角形纸片.
2.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近的水平上展开合作交流.
3.讓学生把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自由地拼,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后叫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一下情况,可得到以下三种证明方法:平角是180°,邻补角的和是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是180 °.(如图1所示)
证明如下:
1. 平角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2所示).
证明:∠B+∠C+∠BAC=180°,过点A作DE∥BC即可证明.
2. 邻补角的和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3所示).
证明:∠B+∠A+∠ACB=180°,过点C作CE∥AB,延长BC即可证明.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是180°,抽象为平面几何图(如图4所示).
证明:∠C+∠BAC+∠B=180°,过A点作AD∥BC即可证明.
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显然比一些机械地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经常有老师抱怨道:“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从不浪费一秒钟,苦口婆心地教,嗓子都说哑了,可学生成绩却越来越糟糕,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节课45分钟,很多老师不仅讲满整节课,还拖堂,知识点是什么,这道题考什么,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讲得细到不能再细.现实很残忍地告诉这些老师们:“对不起!你们是很负责任的老师,但并不是好老师,因为这样的课堂只能让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只能让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只能把学生变成不会思考的智障者.”这样上课不行,那应该怎样上课呢?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规划到底怎样才合理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该少讲就得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设疑、思考、解答.理解知识就必须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来龙去脉,要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就必须让学习者自己动手实践、亲身参与,需要独立思考,要运用知识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接受某种思想的指导,方法、思想的形成又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可以通过告诉就能够解决的.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指导,再寻求其他的证明方法,把知识再延伸拓展.
如,在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章节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如何验证这个结论?除上述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直接画出一些三角形,再在上面添加一些辅助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得出结论:转化为三点共线,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过A点作DE∥BC,延长CA、BA交DE于A点 ,D,A,E三点共线(如图5).
(2)作直线DE∥AC,FE∥AB交BC于E,B,C,E三点共线(如图6).
(3)作DE∥AC,FG∥AB,MN∥BC,都交于点O,M,O,N三点共线(如图7).
教师加以引导,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给予证明,既熟悉了证明的相关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课堂教学不是“告诉教学”,学习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老师们千万不要只顾自己讲得痛快,学生要操练,要独立思考就需要时间,应该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让他们去操练,去思考,去表演,去张扬.让我们改善解题教学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训练的科学性,不再“拼力气”,不再傻练,减少盲目性,真正让解题训练成为思维训练,就可能少做些题也能学好数学,也能取得好成绩,就可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那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不要讲?怎么样讲?我认为,共性的问题必须讲,而且是大讲特讲;而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应该少讲.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咀嚼思考,自练自改,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并落实问题,把枯燥无味的课堂改造为趣味性高,轻松愉悦的课堂.这才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核心理念.
◇责任编辑 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