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恐惧心理
在具有一定难度的新动作技能学习中,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思维紊乱,相关肌肉紧张。这种现象常见于一些相对内向的学生或女生中,他们对某个体育活动不熟悉,缺少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或者曾经有过失败情境和体验。
教师可以采用对策有:(1)简化练习要求:可以在不影响动作结构和基本要素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以达到他们心理能承受的“最低标准”。(2)语言暗示:教学中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有勇气说出来,在心理上一步步接受动作。(3)诱导过渡:增加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使内容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4)优化情境: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师生或生生互相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创造适当的学习情景,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减弱失败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忆成功的喜悦心境,使他们用积极情绪逐渐代替消极影响。
二、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非常急躁,常说的急性子。某个动作还没有真正掌握就急着要练习,对学习内容的动作要领不能够完全掌握。这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成功后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成功一次急着还要再来一次,失败后搓手跺脚,经不起挫折。引导不当会引起过激情绪。
教师要在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心理相容。(1)要指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如提示他们一个成功的运动员总是在从每一个动作细节的领会与体验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道理。(2)在不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转移他们的练习兴奋点,以达到转移这类学生所表现出来急躁蛮干的倾向,调整一下关注焦点。(3)间歇练习,在练习过一段时间后,这类学生急躁心理出现时,间断练习,改变练习的节奏,化解一下练习中出现的矛盾,使一些冲动过激的行为得到平息。
三、淡漠心理
大多数有淡漠心理的学生表现出怕动,多为身体素质较弱,身体形态较胖的学生,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内容表现淡漠,无所谓,不认真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守纪不好,自由散漫,在内心对教师的语言表现出抵触与抗拒。
对这类学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要注意交往的方式,不可大声呵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和接受教师。(2)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比赛游戏的教学形式,唤起他们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应地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比较轻松的就完成目标,所谓的“跳一跳就能够摘到葡萄”。(3)是对一些确实因身体条件差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并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先天素质与条件上的差距,正确面对,针对自身特点,努力学习,不可自卑和自由散漫。
四、固执心理
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任性,自负,爱面子,不合作,这类存在固执心理的学生往往身体素质较好,在某些方面与同学相比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优越感强。
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集体的从众功能、助长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虽然有时他们会和一些同学不合作,但是他们爱面子,当集体进行竞赛时,其他同伴都在以欣赏期待的目光等待他的表现时,他往往“义不容辞”。可以将他们分在强化组或“师带徒”组,使他在逐渐发现固执己见有时会行不通,甚至在活动中有意设置障碍,使他反复面对挫折,逐渐改变其心理品质。(2)加强诱导沟通,但不可采用强制手段,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促使其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良性发展。
五、孤独嫉妒心理
孤独嫉妒心强的学生不合群,往往多疑,心胸狭隘,与其他同学关系易紧张,心理压抑,不仅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对其社会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争取机会与其交流与沟通,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身的不足。其次是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较有效的策略是先使他们与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逐步使他们的接受面加大,建立起一定范围的非正式学习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从众意识。三要注意语言策略,鼓励而不纵容,点拨而不挖苦,切不可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来对待,积极地诱导他们用良好的心态和“大肚”的容量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吴博士点评] 尽管学生的行为表现复杂多样,但在有经验的教师面前,这些表现都是可把握的,因为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有关,是有规律的。如果教师从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出发,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具有一定难度的新动作技能学习中,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思维紊乱,相关肌肉紧张。这种现象常见于一些相对内向的学生或女生中,他们对某个体育活动不熟悉,缺少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或者曾经有过失败情境和体验。
教师可以采用对策有:(1)简化练习要求:可以在不影响动作结构和基本要素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以达到他们心理能承受的“最低标准”。(2)语言暗示:教学中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让他们有勇气说出来,在心理上一步步接受动作。(3)诱导过渡:增加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使内容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4)优化情境: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师生或生生互相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创造适当的学习情景,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减弱失败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回忆成功的喜悦心境,使他们用积极情绪逐渐代替消极影响。
二、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非常急躁,常说的急性子。某个动作还没有真正掌握就急着要练习,对学习内容的动作要领不能够完全掌握。这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成功后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成功一次急着还要再来一次,失败后搓手跺脚,经不起挫折。引导不当会引起过激情绪。
教师要在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心理相容。(1)要指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如提示他们一个成功的运动员总是在从每一个动作细节的领会与体验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道理。(2)在不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转移他们的练习兴奋点,以达到转移这类学生所表现出来急躁蛮干的倾向,调整一下关注焦点。(3)间歇练习,在练习过一段时间后,这类学生急躁心理出现时,间断练习,改变练习的节奏,化解一下练习中出现的矛盾,使一些冲动过激的行为得到平息。
三、淡漠心理
大多数有淡漠心理的学生表现出怕动,多为身体素质较弱,身体形态较胖的学生,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内容表现淡漠,无所谓,不认真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守纪不好,自由散漫,在内心对教师的语言表现出抵触与抗拒。
对这类学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要注意交往的方式,不可大声呵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在心理上逐渐认同和接受教师。(2)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比赛游戏的教学形式,唤起他们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应地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比较轻松的就完成目标,所谓的“跳一跳就能够摘到葡萄”。(3)是对一些确实因身体条件差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应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并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先天素质与条件上的差距,正确面对,针对自身特点,努力学习,不可自卑和自由散漫。
四、固执心理
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任性,自负,爱面子,不合作,这类存在固执心理的学生往往身体素质较好,在某些方面与同学相比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优越感强。
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利用集体的从众功能、助长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虽然有时他们会和一些同学不合作,但是他们爱面子,当集体进行竞赛时,其他同伴都在以欣赏期待的目光等待他的表现时,他往往“义不容辞”。可以将他们分在强化组或“师带徒”组,使他在逐渐发现固执己见有时会行不通,甚至在活动中有意设置障碍,使他反复面对挫折,逐渐改变其心理品质。(2)加强诱导沟通,但不可采用强制手段,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促使其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的良性发展。
五、孤独嫉妒心理
孤独嫉妒心强的学生不合群,往往多疑,心胸狭隘,与其他同学关系易紧张,心理压抑,不仅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对其社会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首先要争取机会与其交流与沟通,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身的不足。其次是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较有效的策略是先使他们与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逐步使他们的接受面加大,建立起一定范围的非正式学习群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从众意识。三要注意语言策略,鼓励而不纵容,点拨而不挖苦,切不可把他们作为反面教员来对待,积极地诱导他们用良好的心态和“大肚”的容量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吴博士点评] 尽管学生的行为表现复杂多样,但在有经验的教师面前,这些表现都是可把握的,因为这些行为与学生的心理有关,是有规律的。如果教师从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出发,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