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从“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强培养,从而达到小学语文的最佳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 创新想象
  随着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在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迸发出来了。
  四、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可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同学们思维活跃,纷纷争着发言。有的说:“狐狸故伎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接受上一次的教训,不再理睬,狐狸只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爬进洞里去了。”有的说:狐狸先说好话,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随即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人家的东西、迫害小麻雀、造小白兔的谣言……这时乌鸦沉不住气了,立即还击:“你这是胡说!”刚一张口,肉片就掉到了狐狸的嘴里……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于是教师紧接着设疑:“狐狸第二次得到那片肉,乌鸦又一次上当,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学生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认为狐狸实在太狡猾,防不胜防;有的认为乌鸦太老实,不能识破奸计。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准确,也更深入:这说明我们既不能爱听奉承话,也不能经不住造谣陷害、受不得一点委屈,遇事要冷静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获取知识。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继承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9。
  [2]柳长富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8。
  [3]王志康 浅谈语文教学.浙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这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任所在,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思维 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旺盛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不注重智力开发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课程。优秀的作品透析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深挚的情感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广博的文史知识、深奥的人生哲理。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促进他们对作品内涵的认识、内化乃至情感的迁移,在人文情感的熏陶和感化下,萌发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些语言的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不到的,必须通过阅读数学文本来学习和加强。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贯穿在其它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重视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老师更是困苦不堪,一般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到7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则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巧引妙渗、如何有话可写、如何起好题目、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做法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作文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
期刊
一、有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的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
期刊
阅读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小学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期间给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阅读基础对他以后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十分有帮助。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书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借助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东风,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有效的阅读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听说促读,打开阅读的大门。  阅读兴趣的培养对阅读教学尤为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只要巧点妙悟,关注学生生活,为学生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搭建宽阔平坦的习作平台,学生就会在习作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感受创作的乐趣,写出一篇篇精彩的大作文!  关键词:小练笔 策略 随文 生活 大写作  所谓小练笔,即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以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因其“小”,所以可以经常进行;因其是“练笔”,故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没有内容、题目的限制,而是“放手”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