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拥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29个民族自治洲,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的风土民情,地域美景,传统习俗,民族文化丰富。如何将民族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是本文探讨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探析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旅游; 民族地区; 开发模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拥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29个民族自治洲,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发展这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各民族文化中都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壮大。无论是少数民族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都彰显了一个民族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以及民族品格,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为少数民族文华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探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创新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制约因素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资金紧缺、人才奇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档次、接待规模以及实施标准难以提高。资金投入少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开发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水平的档次不高,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都有待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接待设施条件难以达标,这些都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2.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营销效果不佳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营销短期行为较多,缺乏长期持续的行动以及健全的分销渠道与销售网络,公共关系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也需改善。在树立标准、明确、持续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方面,由于缺乏城乡的协同,造成城乡旅游的营销各自为政,营销整体效果不好,同时也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城乡旅游的营销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政府之间、城乡政府与企业间、城乡旅游企业之间的难以协同,进而导致城乡旅游整体品牌塑造的难度加大。
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内需不足
目前,在我国较成功、市场效益比较好的旅游发展模式是采用大都市客源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这种模式可以使都市郊区相对较好的独特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得到充分地利用。有些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位置应建立在旅游者自驾车l小时能够到达的范围的基础上,这种距离是最优的距离,适合采取城乡互动的旅游开发模式。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数地区都是偏远的山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依托大中城市的庞大旅游市场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缺乏市场有力地支撑。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需不足。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建议
1.统筹少数民族城乡旅游业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来指导,由政府引领,聘请专家策划,对少数民族区域内的城乡旅游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进行统筹安排。从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突破区域内行政区划的阻碍。根据旅游协同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关于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以及基础做出评价,策划协同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制定协同的目标与内容,统一规划旅游交通、饭店等设施建设、景观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等方面。
2.整合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在整合过程中要做到突出个性,展示共性,联动发展,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给予地正确认识,在资源、线路、产品等方面进行分工开发,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综合开发。以区域交通优势为依托,适当将区域内的旅游热点地区和温点、冷点地区捆绑在一起形成组合式的旅游产品,以热促冷,缩小地区差距。在线路产品的布局上,结合周边资源和交通线,推出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在跨城乡旅游线路产品开发上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
3.完善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应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用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协同发展中,对内会减少民族地区城乡之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交通成本和沟通协调成本降低,使城乡之间信息实现共享:对外可以宣传促销本区的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城乡信息不对称,旅游地与旅游者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各利益主体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协同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人才做支撑,因此推行人才战略势在必行。通过培养更多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利用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培养和输出旅游人才,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服务。比如,首先对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进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人才;其次,推动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发挥现有旅游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作用,并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设备,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基地,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对现有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郭寻,炅忠军.区域旅游发展中政府合作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J].人文地理.2006(1):106-109
[2]谭俊,陈凯.整合营销:打造新州旅游产业链[J].现代商贸,2007(9):27—28
[关键词]旅游; 民族地区; 开发模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了,拥有5个民族自治区和29个民族自治洲,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发展这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各民族文化中都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壮大。无论是少数民族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都彰显了一个民族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以及民族品格,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为少数民族文华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探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创新模式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制约因素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资金紧缺、人才奇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致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档次、接待规模以及实施标准难以提高。资金投入少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开发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水平的档次不高,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都有待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接待设施条件难以达标,这些都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2.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营销效果不佳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营销短期行为较多,缺乏长期持续的行动以及健全的分销渠道与销售网络,公共关系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也需改善。在树立标准、明确、持续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方面,由于缺乏城乡的协同,造成城乡旅游的营销各自为政,营销整体效果不好,同时也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城乡旅游的营销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政府之间、城乡政府与企业间、城乡旅游企业之间的难以协同,进而导致城乡旅游整体品牌塑造的难度加大。
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内需不足
目前,在我国较成功、市场效益比较好的旅游发展模式是采用大都市客源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这种模式可以使都市郊区相对较好的独特的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得到充分地利用。有些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位置应建立在旅游者自驾车l小时能够到达的范围的基础上,这种距离是最优的距离,适合采取城乡互动的旅游开发模式。但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多数地区都是偏远的山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依托大中城市的庞大旅游市场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缺乏市场有力地支撑。出于上述原因,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需不足。
二、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建议
1.统筹少数民族城乡旅游业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要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来指导,由政府引领,聘请专家策划,对少数民族区域内的城乡旅游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进行统筹安排。从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突破区域内行政区划的阻碍。根据旅游协同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关于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条件以及基础做出评价,策划协同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制定协同的目标与内容,统一规划旅游交通、饭店等设施建设、景观开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岗位设置等方面。
2.整合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在整合过程中要做到突出个性,展示共性,联动发展,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给予地正确认识,在资源、线路、产品等方面进行分工开发,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综合开发。以区域交通优势为依托,适当将区域内的旅游热点地区和温点、冷点地区捆绑在一起形成组合式的旅游产品,以热促冷,缩小地区差距。在线路产品的布局上,结合周边资源和交通线,推出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在跨城乡旅游线路产品开发上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
3.完善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应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用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协同发展中,对内会减少民族地区城乡之间时间与空间的障碍,使交通成本和沟通协调成本降低,使城乡之间信息实现共享:对外可以宣传促销本区的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城乡信息不对称,旅游地与旅游者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城乡各利益主体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协同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旅游人才做支撑,因此推行人才战略势在必行。通过培养更多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利用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培养和输出旅游人才,更好的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服务。比如,首先对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进行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人才;其次,推动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发挥现有旅游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的作用,并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设备,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基地,有计划、分批、分层次地对现有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旅游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郭寻,炅忠军.区域旅游发展中政府合作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J].人文地理.2006(1):106-109
[2]谭俊,陈凯.整合营销:打造新州旅游产业链[J].现代商贸,2007(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