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到摄像是个艰难过程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DV》:知道以前您一直是在以摄影的方式拍摄鸟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尝试用DV拍摄?使用DV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周海翔:我是2004年开始使用DV拍摄天鹅、燕鸥、黑翅长脚鹬、赤麻鸭等鸟类自然生态纪录片。在野生鸟类摄影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鸟儿的爱情、家庭、新生和成长,母爱、友谊、领地和战争,要全用摄影去表达这些动态过程就有许多局限性。照片是瞬间的凝固,却不能完整的记录过程。而DV可以使这些故事真实再现。另外,也给我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活规律提供了资料,还使我对摄影瞬间的把握更准确。
  
  《大众DV》:这些DV素材是否有过有目的剪辑?有何用途?
  周海翔:目前这些录像带还只是素材。没有进行剪辑,因为没有剪辑成片的目的。
  
  《大众DV》:选择DV设备有哪些经验?与图片摄影相比较,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
   周海翔:我认为目前正在或是想要用DV来拍摄野生动物的人,基本上是非专业电视工作者,设备投入应该不是几十万或几百万元。那么首先从电视指标上看,能够进入商业市场的成片,需要前期和后期的设备投入是很高的,除非新闻记实的片子有时会更注重内容。也就是说民用DV拍摄野生动物进入商业市场,其性能指标是不够的。野生动物的摄像,应该是在不打扰拍摄对象的前提下,真实的记录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从中提炼出故事来。由于我国的生态状况,决定了我们目前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很远,由此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是要有长焦镜头的摄像机,但长焦镜头广播级的摄像机本身就要几十万,一般的省、市电视台都很少具备。较民用DV级别高一些的DV,的确有可以加增距镜的、或换用摄影镜头来增加焦距的摄像机。但换上摄影镜头后只能用手动对焦,由于寻相器是彩色的,又很难把焦距对实。再加上距离的原因,地表水蒸气对影像的影响,要想拍摄出清晰的影像,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即便使用增距镜能保持自动对焦,由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一般多比较杂乱,随着动物的移动,焦点也是会乱跑的。再者我们平时近距离摄像时,可能不太注意云台的阻尼效果,但野生动物摄像时,除了对三脚架重量的要求很高外,对云台的阻尼要求就更高了。我现在用的是20年前价值9000元的云台。现在市场上几千元带三脚架的云台,是不适合在自然环境下用于长焦距拍摄野生动物的。当镜头焦距变长后,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镜头微小的抖动,对影像的影响都会很大。假使有了好的前期拍摄素材,如果没有好的采集卡以及后期编辑设备,也是无法制作出商业技术要求的片子来。由于设备笨重,交通工具的投入也是要考虑的。这只是设备资金方面的不宜,还有拍摄资金的投入。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天鹅的繁殖》用了近三百万,《黑脸琵鹭》的拍摄近八十万。
  


  除上述因素外,拍摄野生动物还需要人的精力的投入。拍摄前你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被拍摄的动物,甚至逐渐使自己成为动物知识丰富的学者。还要有在自然条件下经常挑战自我的决心和毅力。野生动物不是人,它是自由的,它们不会也不应该听从人的指挥,决不能用人为的方式去实现自己想象的画面。你必须有耐心去解读动物的行为,从中预测它们即将发生的行为,才能及时和真实的记录。
  
  《大众DV》:关于市场与出路,您如何认识?
  周海翔:关于自然生态纪录片进入商业市场,我个人认为达到良性循环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题材选择合适,例如某些特殊物种的重大记实题材,某些人可以近距离拍摄的物种(例如昆虫等),反映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纪实片,还是有可能以小的投入进入商业市场的。我相信拍摄动物的人都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对于一些濒危物种最好不要打扰它们。即使在繁殖期,人可以较近距离的拍摄,那是因为动物有护巢的本能,但不良影响是必然的。如果不是要进入商业市场的话,用DV拍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物,编个小影片朋友们看看,或是给相关部门提供一些信息资料等,还是完全可以的。
  
  《大众DV》:您是资深的观鸟者,听说您刚刚参加过一个海峡两岸观鸟及生态保护研讨会,在台湾观鸟很盛行,他们是否有用DV拍摄鸟类的经验呢?
  


  周海翔:此行除应邀做专题报告之余,顺便向台湾朋友了解了一些台湾观鸟人DV的使用及市场情况。
  台湾较大的自然保护团体有几十个,其中有关保护鸟类的就有21个,大多数都是注册的。从鸟会的数量上可见台湾民众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喜爱程度,个别鸟会的成员达上万人。台湾鸟类资源丰富,决定了观鸟的地点也很多,其中在观鸟人齐心协力保护下来的七股乡黑脸琵鹭观鸟点,去年冬季去观鸟的人就达20万。有的观鸟台设有现场直播的电视画面,在游客量大时,可使排不上望远镜的游人,依然可以看到远处的黑脸琵鹭。
  在这样一个观鸟盛行的岛上,DV的市场会如何呢?参会的16位台湾朋友送我两个鸟类光盘,一个是DVD《草原明珠环颈雉》(环颈雉是我们东北最常见的野鸡),其制作非常精美,是用专业摄像机拍摄的,听说还得了不少奖项。当我问及这样一盘标价200元的光盘能否卖得出去、是否能收回成本时,才知道这是公益宣传片,向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基本上是发放和赠送。另一盘是拍摄黑脸琵鹭及蓝鹇的,用的是电影胶片,画面效果非常好!这位拍摄者非常有经济实力,志向是拍好片子,目的是为了得到公众的好评和在各种评比中得奖。
  台湾参加观鸟的人虽然众多,但在人群中很少见使用DV的。在处理人与鸟之间的距离上,他们遵守着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在惊扰野生动物的距离内摄像和拍照。相比我们大陆的摄影人在这方面的意识却很淡薄,有些拍摄者只为拍到好的画面而不择手段。当问及是否有民用DV拍摄野生动物进入商业市场时,回答都是没有,但有部分摄影作品进入了商业市场。看来,DV拍摄野生鸟类记录影像,若是想进入商业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大众DV》:您以后是否还会用DV记录?有没有拍摄一个鸟类纪录片的计划?
  周海翔:由于上述很多原因,目前我大部分还是使用照相机记录一些影像资料,DV用得比较少。就我目前的基础,我认为离拍摄一部鸟类纪录片的条件还差得远呢,还只是拍摄一些素材作为一种记录的补充。而且,目前我的工作重点还是在以进行环境保护的目的活动。拍摄也是以环保为目的。所以,就更谈不上拍摄纪录片了。
其他文献
在今年的BIRTV展会上Sony厅的展位是最大的,在一个偌大的展位里不但有Sony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于今年NAB展会上隆重推出的全电影风格的数字电影摄影机F23这样的巨无霸。我们还惊奇地发现了成规模成系统的“XDCAM专业光盘”区域,Sony以XDCAM专业光盘(标清及高清)的多系列产品,向大家展示XDCAM专业光盘全流程无磁带化制播平台的应用模式。除了全新的高图像质量专业光盘标清摄像机PDW-
期刊
致力于给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视频产品的强氧科技,作为Blackmagic Design公司产品的中国唯一总代理,两家携手参加了BIRTV2007。其中Blackmagic最新推出的Intensity Pro以及完整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宣传的亮点。是唯一一款能够在Windows和Mac OS X平台上提供HDMI和模拟采集和回放的视频卡。我们有机会采访了BMD的全球业务拓展部经理Jeromy M Y
期刊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花样奇缘》  导演:中岛哲也  主演:中谷美纪、香川照之、市川实日子、伊势谷友介  类别:黑色幽默  上映: 2006  国家/地区:日本    黑色的猫咪趴在窗台上,望着面前水缸里的两条金鱼,很乖很乖。外面挂着的一只铃铛,在微风中悄然摆动,不经意地发出“叮”的声响。  睡猫,游鱼,天高云淡。在初秋的午后,一切都充满了松尾芭蕉的闲寂之心。  只有俺知道,鱼缸后隐藏着
期刊
2007年的奥斯卡颁奖仪式上,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又尴尬的场面:一个老导演得偿所愿地捧杯,连声说了十个“感谢”;整个好莱坞如释重负,补偿性的、也是谢罪般地为他欢呼。  马丁·斯科西斯,这个位居美国最杰出导演行列的大师,自1981年的《愤怒的公牛》开始,历经《基督最后的诱惑》(1989)、《好家伙》(1991)、《纽约黑帮》(2003)、《飞行家》(2005),五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皆名落孙山,直到《
期刊
电影:《吴清源》  导演:田壮壮   主演:张震 张艾嘉 松坂庆子   国家/地区:中国/日本  发行公司:Cinemien   上映日期:2007年5月24日 香港    认识杨德昌是通过蔡琴。那个唱歌温馨浪漫的女人在台上台下为以往的婚姻而憔悴哀怨。而对面的那个人就是杨德昌。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富有才华的女人和同样富有才华的男人在一起为啥就没有好果子呢?可能正如杨德昌的电影一样,生活中他也是封闭和犀
期刊
广东人结婚和北方确实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大半夜接亲,谁听说过。像我们北方人,不都是大早上的,一长溜车队浩浩荡荡从街头驶过,留得路人羡叹不已。而大半夜的去接亲,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这一天,我就被派去给一户广东人家的接亲队伍摄像录影。    原来,这边人的风俗是媳妇必须要在午夜零点前踏入婆家。这才能图个吉祥圆满。十一点不到,我就和其他几个也要摄像的人在娘家楼下等候着。楼下静悄悄一片,夜幕低垂,丝毫看不
期刊
这两个影展一个在七月底,一个在八月初。韩国和瑞士,首尔和洛迦诺,两座城市同是电影节,却有着1到60的差别,一个是刚出生的婴儿,一个是60岁的老者,一个在欧洲古城一个在亚洲新都。方方面面的巨大差异,都让我充满期待。就像是要去赴两个截然不同的约会,我这个不小不老的年轻人要出去看看,电影在那里倒底是何等模样。    四月份从香港国际电影节回来的时候,我收到了两个邮件。  一个是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艺术总监李
期刊
《在》陈农摄影个展    时间:2007年3月10日至4月8日  地点:云天影像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北湖渠酒厂国际艺术园)  在后期的淡淡着色之下,无论是三峡、故宫、京剧、面具,你会看见戏剧般或梦幻般的各样角色,好像你突然要活生生面对实验室里悲哀的化石。颜色,冻结住了当下的温度,同时却开启了另一层你对传统、历史的无限想象。所以你总得凑近每一个人物,仔细看他们脸上的彼此相似的面容,所有的人都是看着你,
期刊
《知了》马良视觉影像展    时间: 2007年4月26日至5月14日  地点: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地址:芳甸路199弄28号3楼)  展览主题展现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那些沾染了霓虹夜色的回忆;那些已经欲说还羞的天真惆怅;闪闪发亮的充满幻灭感的隐痛和欢喜,和一些我们已经生疏了的游戏和谜题。此次展览展示了马良近年创作的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像作品,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介于真实和幻觉之间的场景,借由
期刊
在经历着种种困境与考验的同时,有些原本关注野生动物拍摄题材的制作者开始转向,所以,这些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者目前的生存状况几乎与他们拍摄的对象有相同的境遇——稀有而珍贵,濒临灭绝,又缺少保护措施……    影响深远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电视栏目深深吸引了万千观众,那个栏目叫做《动物世界》。《动物世界》开播至今已经20年了,中国人对野生动物的影像接受几乎都来自《动物世界》,以至于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