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市公司在ESG报告暴露的六大问题不难看出,我国上市企业的ESG发展情况仍十分薄弱。这一现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而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提醒我们,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推进ESG发展已不容延宕。
从上市公司在ESG报告暴露的六大问题不难看出,我国上市企业的ESG发展情况仍十分薄弱,究其本质,是企业对于ESG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在认识上有所偏差。
对国内许多上市公司而言,ESG报告的发布更类似于企业一年一度的文案编写工作,而不是被重视的数据报告。不论是企业年报中涉及的社会责任相关情况,还是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都会出现连续几年报告的文字内容雷同或是仅略作修改的情况。这样的ESG内容披露只是面子工程,是对披露要求的一种应付,暴露了企业对ESG认识的薄弱。
一些公司的董事会还仅仅停留在只重视提升经济指标的发展理念上,用短期的投入与收益的目光去看待提高ESG绩效管理,认为费力不讨好;这些公司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司治理观、发展观还有很大距离。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对ESG的发展和披露有一定认识,但仍较为表面,少有企业认识到ESG的投资是自身的风险管控,是企业的特种保险;更少企业认识到ESG投资能增强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也有助于长期效益的提升。
当前上市公司ESG现状还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上的短板,即缺乏健全的ESG绩效管理系统。这导致了日常性的数据收集无法实现,从而无法进行系统性的统计与整合,在这样缺乏详细数据的基础上,遑论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企业的ESG绩效简洁明了地呈现给读者。
详细可信的ESG披露是企业透明度的体现,而披露内容中的ESG实践表现则代表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治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低风险性和少波动性的体现。有分析指出,ESG表现较佳的企业,其现金回报率与稳定度都相对较高。在ESG投资逐步兴起的背景下,企业ESG表现的改善、ESG评级结果的提升给其市值增长也会带来帮助。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社会风险,也说明了ESG表现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ESG表现也并不单纯只是维护市值增长的工具,其本身对于企业有着更深的影响与意义。比如通过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提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黏性,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通过提升供应商等合作方的满意度,对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当企业优秀的ESG形象得以树立,顾客对于该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会提升,从而刺激顾客对该企业产品进行消费;另外,ESG表现也可能成为其它企业和机构选择合作或资助对象时的评判标准,优异的ESG表现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ESG在内地的发展依处较为初级的阶段,但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诸多大事件都提醒着我们,推进ESG发展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ESG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除此之外,习近平主席还为中国的碳排放设定了硬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ESG中的环境维度也与之相对应。
此外,2020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想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可见党和政府对于ESG的重视程度在近年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气候变化和疫情带来的双重风险之下,良好的ESG表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前的国家,企业污染整治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在如今的疫后时期,除了低碳治理上的挑战,面对被疫情加剧的社会不平等,企业也需要积极采取行动。
鉴于对于我国的ESG发展现状、背后存在的原因以及当前的迫切性分析,建议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实现对企业ESG发展的推动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也就是通过强制性的ESG信披政策,督促企业必须披露ESG报告。
根据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其实可以看出上市公司ESG报告的强制披露已是一种显见的趋势。七部委2016年就出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资本市场方面,2018年,证监会发布修订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调了“确立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20年9月,深交所新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补充了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的考核;9月2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自愿信息披露》,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纳入自愿信息披露的范围。
虽然现在仍未有ESG报告强制披露政策的发布,但是在这种明确的趋势之下,相关的披露指引政策终会到来,上市公司应提前为ESG披露做好积极准备。
除了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政策硬性推动措施外,可以同时考虑通过政策激励等软性方式,实现企业对ESG治理的推动。
对一些企业来说,进行ESG治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但却不能确保ESG投入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回报。这可能会成为企业不愿意发展ESG,或者犹豫是否对ESG进行更多投入的理由之一。针对这一可能的问题,政策制定上可以考虑通过税收减免、融资便利、贷款利率补贴或是政府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践行ESG理念。
通过这些财务或机会资源上的激励机制,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弥补在ESG上投入的成本,甚至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从这方面来看,政策上的激励可以使企业不再吝惜对ESG的投入,也更有动力进行ESG治理。
国内的ESG评价考核应当根据国情进行指标上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特色。虽然现行的国际ESG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对于中国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无法用于准确衡量中国企业的ESG表现。
一方面,國际ESG指标体系基本遵循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原则和标准,但必须考虑到我国尚处于ESG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很多指标对国内企业来说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国际指标难以体现国内企业ESG发展上的特色,比如扶贫等中国特色的绩效,这也会导致在进行国际ESG比较时,中国企业的ESG表现会由于指标的不适用性而获得更低的评级结果,丧失横向比较的意义。
因此,国内的ESG考核体系应在借鉴国际理念的基础之上,充分纳入本土化的考量,反映中国市场的特色,以及社会舆论与国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建立对国内企业有更高适用性的本土ESG评价考核体系。
除了第三方ESG评级体系的完善,中国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也需要在ESG管理上主动寻求第三方支持,借力第三方数据及绩效管理系统。
我国企业的ESG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迫切需要ESG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协助其建立ESG工作体系,完成系统性的ESG数据及信息的收集和测算;同时,对ESG数据的实时追踪管理不仅有利于风险防控,也有利于进行精益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并且,相对于企业内部对于ESG数据及绩效的单独管理,第三方提供的ESG管理系统更加公正客观,可以协助企业改善ESG短板、推进ESG治理效率,从而提高ESG评级表现,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也应当鼓励企业进行ESG报告的第三方独立鉴证,通过这一方式增加企业报告的可信度,提升外界对企业的信心。
上市公司认知不足
从上市公司在ESG报告暴露的六大问题不难看出,我国上市企业的ESG发展情况仍十分薄弱,究其本质,是企业对于ESG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在认识上有所偏差。
对国内许多上市公司而言,ESG报告的发布更类似于企业一年一度的文案编写工作,而不是被重视的数据报告。不论是企业年报中涉及的社会责任相关情况,还是单独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都会出现连续几年报告的文字内容雷同或是仅略作修改的情况。这样的ESG内容披露只是面子工程,是对披露要求的一种应付,暴露了企业对ESG认识的薄弱。
一些公司的董事会还仅仅停留在只重视提升经济指标的发展理念上,用短期的投入与收益的目光去看待提高ESG绩效管理,认为费力不讨好;这些公司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公司治理观、发展观还有很大距离。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对ESG的发展和披露有一定认识,但仍较为表面,少有企业认识到ESG的投资是自身的风险管控,是企业的特种保险;更少企业认识到ESG投资能增强自身发展的稳定性,也有助于长期效益的提升。
当前上市公司ESG现状还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上的短板,即缺乏健全的ESG绩效管理系统。这导致了日常性的数据收集无法实现,从而无法进行系统性的统计与整合,在这样缺乏详细数据的基础上,遑论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企业的ESG绩效简洁明了地呈现给读者。
ESG实践具现实意义
详细可信的ESG披露是企业透明度的体现,而披露内容中的ESG实践表现则代表着企业的社会声誉和治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运营的稳定性、低风险性和少波动性的体现。有分析指出,ESG表现较佳的企业,其现金回报率与稳定度都相对较高。在ESG投资逐步兴起的背景下,企业ESG表现的改善、ESG评级结果的提升给其市值增长也会带来帮助。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社会风险,也说明了ESG表现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ESG表现也并不单纯只是维护市值增长的工具,其本身对于企业有着更深的影响与意义。比如通过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提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黏性,提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通过提升供应商等合作方的满意度,对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当企业优秀的ESG形象得以树立,顾客对于该企业或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会提升,从而刺激顾客对该企业产品进行消费;另外,ESG表现也可能成为其它企业和机构选择合作或资助对象时的评判标准,优异的ESG表现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推进ESG发展不容延宕
ESG在内地的发展依处较为初级的阶段,但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的诸多大事件都提醒着我们,推进ESG发展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ESG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除此之外,习近平主席还为中国的碳排放设定了硬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ESG中的环境维度也与之相对应。
此外,2020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想要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可见党和政府对于ESG的重视程度在近年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气候变化和疫情带来的双重风险之下,良好的ESG表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抵御外部风险,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前的国家,企业污染整治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在如今的疫后时期,除了低碳治理上的挑战,面对被疫情加剧的社会不平等,企业也需要积极采取行动。
聚力打造ESG新发展格局
鉴于对于我国的ESG发展现状、背后存在的原因以及当前的迫切性分析,建议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实现对企业ESG发展的推动和支持。
强化信息披露政策引导
最重要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也就是通过强制性的ESG信披政策,督促企业必须披露ESG报告。
根据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其实可以看出上市公司ESG报告的强制披露已是一种显见的趋势。七部委2016年就出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资本市场方面,2018年,证监会发布修订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调了“确立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20年9月,深交所新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补充了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的考核;9月2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自愿信息披露》,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纳入自愿信息披露的范围。
虽然现在仍未有ESG报告强制披露政策的发布,但是在这种明确的趋势之下,相关的披露指引政策终会到来,上市公司应提前为ESG披露做好积极准备。
加大政策扶持激励ESG实践
除了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政策硬性推动措施外,可以同时考虑通过政策激励等软性方式,实现企业对ESG治理的推动。
对一些企业来说,进行ESG治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但却不能确保ESG投入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回报。这可能会成为企业不愿意发展ESG,或者犹豫是否对ESG进行更多投入的理由之一。针对这一可能的问题,政策制定上可以考虑通过税收减免、融资便利、贷款利率补贴或是政府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践行ESG理念。
通过这些财务或机会资源上的激励机制,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弥补在ESG上投入的成本,甚至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从这方面来看,政策上的激励可以使企业不再吝惜对ESG的投入,也更有动力进行ESG治理。
优化ESG评价考核指标
国内的ESG评价考核应当根据国情进行指标上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特色。虽然现行的国际ESG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对于中国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无法用于准确衡量中国企业的ESG表现。
一方面,國际ESG指标体系基本遵循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原则和标准,但必须考虑到我国尚处于ESG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很多指标对国内企业来说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国际指标难以体现国内企业ESG发展上的特色,比如扶贫等中国特色的绩效,这也会导致在进行国际ESG比较时,中国企业的ESG表现会由于指标的不适用性而获得更低的评级结果,丧失横向比较的意义。
因此,国内的ESG考核体系应在借鉴国际理念的基础之上,充分纳入本土化的考量,反映中国市场的特色,以及社会舆论与国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建立对国内企业有更高适用性的本土ESG评价考核体系。
善用第三方数据及绩效管理
除了第三方ESG评级体系的完善,中国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也需要在ESG管理上主动寻求第三方支持,借力第三方数据及绩效管理系统。
我国企业的ESG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迫切需要ESG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协助其建立ESG工作体系,完成系统性的ESG数据及信息的收集和测算;同时,对ESG数据的实时追踪管理不仅有利于风险防控,也有利于进行精益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并且,相对于企业内部对于ESG数据及绩效的单独管理,第三方提供的ESG管理系统更加公正客观,可以协助企业改善ESG短板、推进ESG治理效率,从而提高ESG评级表现,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也应当鼓励企业进行ESG报告的第三方独立鉴证,通过这一方式增加企业报告的可信度,提升外界对企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