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草根研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根”一词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近年来盛用的“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也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共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当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生活课程”时,教育界也就沿用了“草根研究”一说。草根最显著的特点是平凡而富有生命力,它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它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草根研究”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研究的过程,即生命的历程;需要教师时刻关注扎根于常态的、与生活相链接的、充满无限生机的课程。
  “草根研究”蕴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扎根本乡本土”,二是“群体参与”,三是“固本强基”。可见,草根化研究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很有实践意义的趋势和方式,它是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不是高深的学问,也不是单纯的理论,却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这样的研究恰如平民生活一般,而不是身居高墙红瓦的宫廷之中。
  如何把“草根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以为有三个关键之处:一是草的根应当扎到哪里?草就是草,草有草的妙处,“草根研究”应当扎根于课堂,研究教与学的方式、师与生的关系,以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还应关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关键方面;二是怎样才能扎根?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如何避免从经验到经验的低水平重复,如何实现先进理念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如何实现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整合,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中的问题,阅读相关的教育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夯实理论基础,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教学实践,促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三是开什么花?笔者以为,多开小花、野花为好。如撰写教育叙事,举办各种论坛、小型课题研究,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袋想,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教育自己。这是“草儿们”的优势,也是草的根源所在。教师千万不要“拔草栽柳”“挖塘育荷”,相反,一些一味“栽洋树”“种洋花”的地方,应该“退洋还土”“退耕还草”。
  当然,草根研究是建立在教师个体和群体积极的学习行为之上的研究,没有学习就没有研究,学习与研究相互促进。教师进行的是最基本、最现实的“草根”研究,但必须透过草根看到这是一种绿的色彩,这绿色所蕴含的是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自然的本真。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在建设“教育强省”、“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也没有摆在显著位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一个人没有公民意识,就不是合格的公民。  一个人的公民意
2007年9月,位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突然更改了时区,把本国时间调慢了半小时。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异想天开的孩子给查韦斯总统写了一封信。这位孩子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大早去上学,所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孩子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这样,每个早晨他就可以迎着朝阳去上学了。  孩子的来信,深深打动了查韦斯总统。他亲自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结果证实了那个孩子的说法:大多数孩子
2009年.在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学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一名叫张纪鑫的初一学生被教师酒后罚站.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被活活冻死于校园的排水沟里。该校一位教师称,“孩子死得很安详
产程图、分娩记录等是助产士对孕产妇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录,是医生采取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加强产房护理文件的书写和管理,对于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有效减少
教育家办学,这是时代的呼唤。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温总理特别关注教育家办学,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