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阳市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机遇,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以治理“餐桌污染”和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创建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广泛支持。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落实有力的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党政同责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全会和全市“两会”统一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创建工作重大问题,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开展专题视察,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市、县、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督查、每月通报,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财力保障,今年全市各级财政食品安全经费预算总额较上年增长40%,突破1.2亿元。二是建立落实“四有两责”的能力保障机制。严格按照“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和落实日常监管、监督抽验责任”的要求,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了“一县一局、一镇一所、一村一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市105个基层监管所硬件设施和装备基本达标,配备专业执法人员1042名;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了以襄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7个县级检验机构为支撑、149个乡镇(街道)和农贸市场快检室为基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了食品检验监测、网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众查询等在线信息平台。实行监管痕迹检查和抽检食品月度公示、快检食品即时公示等制度,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食品检验全覆盖。三是建立无缝对接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分管领导每月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案件协查、行刑衔接等制度,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创新治理机制,着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源头治理机制。以整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绿色安全食品生产示范区。以防止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为重点,实施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工程,襄阳模式被全国推广,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建立健全盲点治理机制。实施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工程,建立农村厨师免费培训和免费体检、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等制度,探索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定点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了农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8%。三是建立健全难点治理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四小”整治工程、早餐原材料整治工程、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治理工程,升级改造小餐饮和示范小作坊900多家,建成市区早餐样板店80家、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6家、豆制品集中加工区4个;建立食品小摊贩备案登记和定点定时管理、小作坊“六个一”(一张登记证、一本台账、一块公示板、一份检验报告、一份食品安全标准、一份责任保险)管理等制度,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的重点难点部位得到有效整治。四是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大力实施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利剑”行动,组建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实行公安派驻制度,重拳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3876起,查处各类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5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2人,涉案金额25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23%、200%、29%、41%。
创新监管机制,着力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
一是探索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审批清单、程序清单和监管清单等“五张清单”管理制度,有力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高效化。二是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组建32个宣讲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依法维权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动自觉。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2489起,比去年同期上升35%。三是探索建立促进企业自律的“吹哨人制度”。鼓励食品行业内部“线人”举报企业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内部举报案件24起。四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实行食品诚信“红黑榜”制度,每季度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质量公告,督促企业重视食品安全。五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将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业、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提供者、大型工地食堂等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责任保险范围,参保企业900多家。六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知、信、行三个方面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了社会监督、治理监管、生产加工、有害物质、质量状况等5个二级指标,围绕5个二级指标设立了13个三级指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多角度、全方位评价食品安全状况。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3次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为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落实有力的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党政同责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全会和全市“两会”统一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创建工作重大问题,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开展专题视察,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市、县、乡(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督查、每月通报,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财力保障,今年全市各级财政食品安全经费预算总额较上年增长40%,突破1.2亿元。二是建立落实“四有两责”的能力保障机制。严格按照“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和落实日常监管、监督抽验责任”的要求,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了“一县一局、一镇一所、一村一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基层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市105个基层监管所硬件设施和装备基本达标,配备专业执法人员1042名;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了以襄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7个县级检验机构为支撑、149个乡镇(街道)和农贸市场快检室为基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了食品检验监测、网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众查询等在线信息平台。实行监管痕迹检查和抽检食品月度公示、快检食品即时公示等制度,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食品检验全覆盖。三是建立无缝对接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分管领导每月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案件协查、行刑衔接等制度,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创新治理机制,着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源头治理机制。以整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绿色安全食品生产示范区。以防止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为重点,实施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工程,襄阳模式被全国推广,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建立健全盲点治理机制。实施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工程,建立农村厨师免费培训和免费体检、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等制度,探索实行农村集体聚餐定点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了农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8%。三是建立健全难点治理机制。大力实施食品“四小”整治工程、早餐原材料整治工程、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治理工程,升级改造小餐饮和示范小作坊900多家,建成市区早餐样板店80家、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6家、豆制品集中加工区4个;建立食品小摊贩备案登记和定点定时管理、小作坊“六个一”(一张登记证、一本台账、一块公示板、一份检验报告、一份食品安全标准、一份责任保险)管理等制度,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的重点难点部位得到有效整治。四是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大力实施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利剑”行动,组建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实行公安派驻制度,重拳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3876起,查处各类食品药品犯罪案件15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2人,涉案金额25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23%、200%、29%、41%。
创新监管机制,着力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
一是探索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审批清单、程序清单和监管清单等“五张清单”管理制度,有力促进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高效化。二是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组建32个宣讲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依法维权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动自觉。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2489起,比去年同期上升35%。三是探索建立促进企业自律的“吹哨人制度”。鼓励食品行业内部“线人”举报企业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共受理企业内部举报案件24起。四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诚信制度。实行食品诚信“红黑榜”制度,每季度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质量公告,督促企业重视食品安全。五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将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业、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提供者、大型工地食堂等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纳入责任保险范围,参保企业900多家。六是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从知、信、行三个方面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了社会监督、治理监管、生产加工、有害物质、质量状况等5个二级指标,围绕5个二级指标设立了13个三级指标,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多角度、全方位评价食品安全状况。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3次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为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