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在他的脑海中深刻的印着一句话:边防的路都走了,还有什么路不能走;边防的苦都吃了,还有什么苦不能吃。
一个退伍时只有初中学历的边防老兵,通过十来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取得了重点大学的硕士文凭,而且成了全国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摄制过的《日子》、《汉人街》、《哈孜拜》、《三姐妹》等多部影视作品获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大奖。
写就了这些人生传奇的就是1997年从伊犁军分区某边防团波马边防连退伍的边防老兵张忠。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有着如此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呢?
当兵入伍奠定梦想基础
1994年,15岁的张忠初中毕业后从甘肃农村参军来到伊犁军分区某边防团,成了该团的一名边防战士。在团和连队的荣誉室内,张忠与一起入伍的新兵们望着一张张团队英模的照片,心中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些英模有的是战场上的英雄、有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有的在全军比武中夺得过名次,每一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这些英雄们闪光的足迹。看着这些照片,初入军营的张忠眸子里闪烁着仰慕的光芒:“总有一天,我也要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军营男子汉!”
可英雄梦做了还不到一个月,张忠就因身体素质较弱,在新兵连组织的第一次摸底考核中,五个课目有四项不合格,成了连队的“老末”。
趴在雪地上,怀揣着英雄梦的张忠第一次哭起了鼻子。“要想当一个英雄,什么困难都得勇敢面对。你跟着我练吧,军人不应该惧怕任何困难与挫折!”排长康建忠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声地鼓励他。
第二天天还没亮,康建忠就带着张忠跑起了5公里。部队驻地海拔近2000米,冬天的温度十分低,常常在零下十几度。跑着跑着,体质原本就偏弱的张忠就感到体力不支了:“排长,让我歇一会吧,我实在受不了了。”康排长瞪着他,厉声命令:“困难面前别低头,前面就是终点了,再坚持一会就到。继续跑!”胸闷、恶心……离终点还有1公里的时候,张忠摔倒在了地上。再跑一小段,张忠又摔倒了。望着排长那坚毅的目光,张忠咬了咬牙,又一次跑了起来。26分钟后,张忠第一次吃力地跑完了5公里全程。到了晚上,康排长又带着他,打着手电: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下蹲、一百个仰卧起坐……
成功往往在艰辛中孕育,胜利永远青睐不畏艰难的勇士和千锤百炼的军人。这样的苦练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张忠的5公里成绩飙升到了19分钟,在一同入伍的新兵中排名第一,其它训练课目的成绩也全部达到优秀。当一朵大红花戴在他胸前时,张忠回想起这一个多月来付出的心血,才真正领悟到,要实现梦想,必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超越自己,就得像康排长鼓励自己时说的那样:困难面前别低头!
勤奋苦练实现人生跨越
在接下来的军旅岁月里,张忠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豪气,困难面前不止步,挫折面前不让步。康排长对他鼓励的话,时常在耳边回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勇于面对,战胜困难。在教导队集训时,张忠是最刻苦的学员,集训结束后被评为唯一的全优学员。
回到连队当班长后,张忠将一个后进班带成了先进班,还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刚带班时,班里同志军政素质和工作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其它班,大家的思想压力都比较大,见了其它班的战友时都感觉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张忠带班没有过多的说教,因为他知道,要想培养起大家的自信,就必须靠实力说话。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进行理论学习,张忠都带着大家一起学,一起练,并用自己新兵连时战胜挫折的故事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很快,班里的各项工作开始稳步发展,大家的自信心也越来越足了。班长学不够,战士不落后。一年后,班里各项工作名列连队前茅。后来,连队考虑到张忠爱好文学,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于是让他担任团队的新闻报道员。以前从未写过新闻稿件的张忠十分勤奋,凭借着自己埋头苦干的精神,一年时间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6篇新闻稿。
当兵3年,张忠因为表现突出,先后12次受到了团以上单位表彰。
1997年年底,服役期满的张忠作为一名优秀新闻报道员,被部队推荐到伊犁霍城县电视台当记者。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退伍军人能当上电视台记者,按理说应该很知足了,可张忠又和自己较起劲来了,因为他坚信激情的人生始终是在充满机遇与挑战中前进的。听说伊宁市电视台要招聘4名记者,他也报了名。周围的朋友劝张忠:“报名的200多个人都是大学生和高中生,你一个初中生凭什么跟别人竞争呀?”可张忠硬是凭着部队期间的那股子韧劲,通过苦学苦钻不仅自学完成了艰深的专业理论课程,而且在半年后的招生考试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伊宁市电视台录取。
屡败屡战成就传奇人生
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张忠这个从边防出来的老兵都能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去征服它。来到伊宁市电视台当记者后,尽管每次考评成绩都是优秀,可张忠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其他同事比起来还有着很大差距。思想上的落差,让他心里感到恐慌,怎么办?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与知识水平,缩小这种思想上的落差,张忠断然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考大学!
1998年7月,张忠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可由于文化基础弱、底子薄,第一次高考以203分之差落榜了。第二年,张忠继续报考。每天一下班就开始“啃”书本,一遍遍地背公式、记单词。可没想到,成绩下来,又差86分。张忠先后报考了4次,但每次落榜后,他都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基础,要想成功,那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他在困难面前始终不低头,终于在2002年考上了心仪已久的中国传媒大学,实现了一名初中生向大学生的跨越。那一刻,他心中勾勒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眉头上那道紧锁的“川”字,也舒展开了。
大学毕业后不久,张忠从甘肃老乡那了解到,在老家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家残疾人,有的是智障、有的是侏儒、有的失去了手脚……他们为了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一直在社会的最底层努力地挣扎着、奋斗着。这个辛酸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张忠的灵魂,他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心以他们最寻常的生活情节为题材,拍摄一部有份量的纪录片,让广大群众来聆听他们的心声,以此激发全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关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可是,对于毕业不久的张忠来说,没有剧本、没有团队、没有资金,只有自己对影片的初步构思和满腔的热血,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后,大家也纷纷劝他放弃。
困难面前别低头!新兵连时康排长那句鼓励的话仿佛又在张忠耳畔回绕。没有资金,一遍又一遍地到地方企业进行协调;没有现成的剧本,亲自跑到这个残疾家庭,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来编写;没有团队,就将大学的同窗好友拉到麾下。两年后,这部凝聚着张忠无数心血的纪录片《日子》终于问世,由于剧情真实、情节生动、演绎感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残疾家庭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他们奉献出爱心。后来,张忠的这部“处女作”获得了国家纪录片类最高奖——中国纪录片金奖。
大风大浪过后,往往会异常的平静,但是对于张忠来说,他并没有满足现状,在获得名利之后停滞不前,反而继续开始了他的制片工作,并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制片人。
张忠凭着在困难面前始终不低头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逐渐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不仅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且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在人生道路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一个退伍时只有初中学历的边防老兵,通过十来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取得了重点大学的硕士文凭,而且成了全国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摄制过的《日子》、《汉人街》、《哈孜拜》、《三姐妹》等多部影视作品获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大奖。
写就了这些人生传奇的就是1997年从伊犁军分区某边防团波马边防连退伍的边防老兵张忠。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有着如此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呢?
当兵入伍奠定梦想基础
1994年,15岁的张忠初中毕业后从甘肃农村参军来到伊犁军分区某边防团,成了该团的一名边防战士。在团和连队的荣誉室内,张忠与一起入伍的新兵们望着一张张团队英模的照片,心中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些英模有的是战场上的英雄、有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还有的在全军比武中夺得过名次,每一个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这些英雄们闪光的足迹。看着这些照片,初入军营的张忠眸子里闪烁着仰慕的光芒:“总有一天,我也要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军营男子汉!”
可英雄梦做了还不到一个月,张忠就因身体素质较弱,在新兵连组织的第一次摸底考核中,五个课目有四项不合格,成了连队的“老末”。
趴在雪地上,怀揣着英雄梦的张忠第一次哭起了鼻子。“要想当一个英雄,什么困难都得勇敢面对。你跟着我练吧,军人不应该惧怕任何困难与挫折!”排长康建忠拍了拍他的肩膀,高声地鼓励他。
第二天天还没亮,康建忠就带着张忠跑起了5公里。部队驻地海拔近2000米,冬天的温度十分低,常常在零下十几度。跑着跑着,体质原本就偏弱的张忠就感到体力不支了:“排长,让我歇一会吧,我实在受不了了。”康排长瞪着他,厉声命令:“困难面前别低头,前面就是终点了,再坚持一会就到。继续跑!”胸闷、恶心……离终点还有1公里的时候,张忠摔倒在了地上。再跑一小段,张忠又摔倒了。望着排长那坚毅的目光,张忠咬了咬牙,又一次跑了起来。26分钟后,张忠第一次吃力地跑完了5公里全程。到了晚上,康排长又带着他,打着手电: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下蹲、一百个仰卧起坐……
成功往往在艰辛中孕育,胜利永远青睐不畏艰难的勇士和千锤百炼的军人。这样的苦练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张忠的5公里成绩飙升到了19分钟,在一同入伍的新兵中排名第一,其它训练课目的成绩也全部达到优秀。当一朵大红花戴在他胸前时,张忠回想起这一个多月来付出的心血,才真正领悟到,要实现梦想,必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超越自己,就得像康排长鼓励自己时说的那样:困难面前别低头!
勤奋苦练实现人生跨越
在接下来的军旅岁月里,张忠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豪气,困难面前不止步,挫折面前不让步。康排长对他鼓励的话,时常在耳边回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勇于面对,战胜困难。在教导队集训时,张忠是最刻苦的学员,集训结束后被评为唯一的全优学员。
回到连队当班长后,张忠将一个后进班带成了先进班,还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刚带班时,班里同志军政素质和工作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其它班,大家的思想压力都比较大,见了其它班的战友时都感觉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张忠带班没有过多的说教,因为他知道,要想培养起大家的自信,就必须靠实力说话。不管是军事训练还是进行理论学习,张忠都带着大家一起学,一起练,并用自己新兵连时战胜挫折的故事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很快,班里的各项工作开始稳步发展,大家的自信心也越来越足了。班长学不够,战士不落后。一年后,班里各项工作名列连队前茅。后来,连队考虑到张忠爱好文学,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于是让他担任团队的新闻报道员。以前从未写过新闻稿件的张忠十分勤奋,凭借着自己埋头苦干的精神,一年时间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6篇新闻稿。
当兵3年,张忠因为表现突出,先后12次受到了团以上单位表彰。
1997年年底,服役期满的张忠作为一名优秀新闻报道员,被部队推荐到伊犁霍城县电视台当记者。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退伍军人能当上电视台记者,按理说应该很知足了,可张忠又和自己较起劲来了,因为他坚信激情的人生始终是在充满机遇与挑战中前进的。听说伊宁市电视台要招聘4名记者,他也报了名。周围的朋友劝张忠:“报名的200多个人都是大学生和高中生,你一个初中生凭什么跟别人竞争呀?”可张忠硬是凭着部队期间的那股子韧劲,通过苦学苦钻不仅自学完成了艰深的专业理论课程,而且在半年后的招生考试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伊宁市电视台录取。
屡败屡战成就传奇人生
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张忠这个从边防出来的老兵都能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去征服它。来到伊宁市电视台当记者后,尽管每次考评成绩都是优秀,可张忠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其他同事比起来还有着很大差距。思想上的落差,让他心里感到恐慌,怎么办?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与知识水平,缩小这种思想上的落差,张忠断然作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考大学!
1998年7月,张忠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可由于文化基础弱、底子薄,第一次高考以203分之差落榜了。第二年,张忠继续报考。每天一下班就开始“啃”书本,一遍遍地背公式、记单词。可没想到,成绩下来,又差86分。张忠先后报考了4次,但每次落榜后,他都没有灰心丧气,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基础,要想成功,那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他在困难面前始终不低头,终于在2002年考上了心仪已久的中国传媒大学,实现了一名初中生向大学生的跨越。那一刻,他心中勾勒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眉头上那道紧锁的“川”字,也舒展开了。
大学毕业后不久,张忠从甘肃老乡那了解到,在老家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家残疾人,有的是智障、有的是侏儒、有的失去了手脚……他们为了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一直在社会的最底层努力地挣扎着、奋斗着。这个辛酸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张忠的灵魂,他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心以他们最寻常的生活情节为题材,拍摄一部有份量的纪录片,让广大群众来聆听他们的心声,以此激发全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关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可是,对于毕业不久的张忠来说,没有剧本、没有团队、没有资金,只有自己对影片的初步构思和满腔的热血,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围的亲戚朋友后,大家也纷纷劝他放弃。
困难面前别低头!新兵连时康排长那句鼓励的话仿佛又在张忠耳畔回绕。没有资金,一遍又一遍地到地方企业进行协调;没有现成的剧本,亲自跑到这个残疾家庭,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来编写;没有团队,就将大学的同窗好友拉到麾下。两年后,这部凝聚着张忠无数心血的纪录片《日子》终于问世,由于剧情真实、情节生动、演绎感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个残疾家庭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向他们奉献出爱心。后来,张忠的这部“处女作”获得了国家纪录片类最高奖——中国纪录片金奖。
大风大浪过后,往往会异常的平静,但是对于张忠来说,他并没有满足现状,在获得名利之后停滞不前,反而继续开始了他的制片工作,并逐渐成了一名出色的制片人。
张忠凭着在困难面前始终不低头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逐渐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不仅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且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导演和制片人,在人生道路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