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乌拉圭作家卡洛斯·M·多明盖兹的《纸房子》,隐隐不安,还好小说不长。书中讲述四十余岁的剑桥女学者布鲁玛·伦农在旧书店买了一本《艾米莉·狄金森诗集》,却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布鲁玛死后不久,与她有过露水情缘的男同事私自拆开了一个邮寄给她的越洋包裹。耐人寻味的是,包裹中是一本带着水泥细屑、遍体鳞伤、陈旧不堪的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阴影线》。
这本书来自哪里?这本书经历了怎样的遭遇?是谁,会邮寄出这样一本书给已经逝去的人呢?秉承着对文学八卦和爱情花絮的探索精神,布鲁玛的男同事满心好奇地跨越大西洋,开始了对往事的追索。跟随多明盖兹的笔触,大家又经历了一次《达·芬奇密码》式的解码过程,不断破解难题,如拼图般,一个奇特故事渐渐完整。
男主人公布劳尔——学识渊博而偏执的藏书家,为书痴狂。多年前,蒙特雷举行了一场作家聚会,布劳尔和布鲁玛相遇。这段相遇.布劳尔作为聚会的一次意外收获,得意地向朋友提起,他说:“最棒的是我在那儿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英国学者,始终兴致高昂、活力充沛,自信满满的女子,一开口就是引经据典。这种人如果命中注定要死,最好的下场就是一边读狄金森、一头被车撞上。”真是一语成谶,激情的宣言竟然是对爱人无情的诅咒。
故事急转直下,藏书家和剑桥女学者的恋情终止了,原因不得而知,似乎只有一本康拉德的《阴影线》成为这段恋情的见证。在受伤后离群索居的日子里,藏书家布劳尔将用毕生心血收藏的书在大西洋的偏僻海滩上筑起一间纸房子。令所有爱书人尖叫的是,纸房子是扎扎实实地用书筑造:所有的经典作品、名家珍本,文学善本化成砖块,被糊上水泥,一本本叠成新墙。直到有一天,布鲁玛写了一封信,向布劳尔索讨她在蒙特雷送他的书——她坚称那本书对于完成她的康拉德研究论文不可或缺。其实这要求有些牵强,在任何一家书店都可购买到另一本(英文版或西班牙文版都不缺),或许,她纯粹只是出于好奇,想测试这名曾经与她在蒙特雷一夕狂欢,如今远在天边的男子,除了深深怀念她之外,是否也有本事为她赴汤蹈火。
收到布鲁玛的信后,布劳尔的难题来了。真的要给布鲁玛找书吗?但《阴影线》在哪里呢?在靠西边的墙下吗?在窗台上吗?还是砌在屋檐下?忽然地,布劳尔开始拿着榔头敲敲墙敲敲窗,直到完整的纸房子满是窟窿……书作为启动探索之旅的线索,书的命运牵动着脆弱的神经,是叹息、是挣扎,当男主人公茫然中开始敲打书墙寻找《阴影线》的时候,是为内心对爱情的桎梏、恐惧寻找一个出口,是呀,这些自负的男女都困在自己的生活里。
某天,布鲁玛出车祸死去,而《阴影线》的包裹刚刚抵达,命运似乎就是这么冷酷,即使要支付生命的筹码,也没有获准与真爱相认的机会。
编辑 孙玮
这本书来自哪里?这本书经历了怎样的遭遇?是谁,会邮寄出这样一本书给已经逝去的人呢?秉承着对文学八卦和爱情花絮的探索精神,布鲁玛的男同事满心好奇地跨越大西洋,开始了对往事的追索。跟随多明盖兹的笔触,大家又经历了一次《达·芬奇密码》式的解码过程,不断破解难题,如拼图般,一个奇特故事渐渐完整。
男主人公布劳尔——学识渊博而偏执的藏书家,为书痴狂。多年前,蒙特雷举行了一场作家聚会,布劳尔和布鲁玛相遇。这段相遇.布劳尔作为聚会的一次意外收获,得意地向朋友提起,他说:“最棒的是我在那儿认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英国学者,始终兴致高昂、活力充沛,自信满满的女子,一开口就是引经据典。这种人如果命中注定要死,最好的下场就是一边读狄金森、一头被车撞上。”真是一语成谶,激情的宣言竟然是对爱人无情的诅咒。
故事急转直下,藏书家和剑桥女学者的恋情终止了,原因不得而知,似乎只有一本康拉德的《阴影线》成为这段恋情的见证。在受伤后离群索居的日子里,藏书家布劳尔将用毕生心血收藏的书在大西洋的偏僻海滩上筑起一间纸房子。令所有爱书人尖叫的是,纸房子是扎扎实实地用书筑造:所有的经典作品、名家珍本,文学善本化成砖块,被糊上水泥,一本本叠成新墙。直到有一天,布鲁玛写了一封信,向布劳尔索讨她在蒙特雷送他的书——她坚称那本书对于完成她的康拉德研究论文不可或缺。其实这要求有些牵强,在任何一家书店都可购买到另一本(英文版或西班牙文版都不缺),或许,她纯粹只是出于好奇,想测试这名曾经与她在蒙特雷一夕狂欢,如今远在天边的男子,除了深深怀念她之外,是否也有本事为她赴汤蹈火。
收到布鲁玛的信后,布劳尔的难题来了。真的要给布鲁玛找书吗?但《阴影线》在哪里呢?在靠西边的墙下吗?在窗台上吗?还是砌在屋檐下?忽然地,布劳尔开始拿着榔头敲敲墙敲敲窗,直到完整的纸房子满是窟窿……书作为启动探索之旅的线索,书的命运牵动着脆弱的神经,是叹息、是挣扎,当男主人公茫然中开始敲打书墙寻找《阴影线》的时候,是为内心对爱情的桎梏、恐惧寻找一个出口,是呀,这些自负的男女都困在自己的生活里。
某天,布鲁玛出车祸死去,而《阴影线》的包裹刚刚抵达,命运似乎就是这么冷酷,即使要支付生命的筹码,也没有获准与真爱相认的机会。
编辑 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