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悠悠地流淌出五千年的岁月。然而,任凭时光肆意雕刻着沧桑,两岸的风景却依旧那样唯美。而中国本就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山水画;苍凉的大漠,西出的阳关,半报的琵琶,还有流不尽的滔滔江水。流光泼墨,绚烂了多少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乘着木兰轻舟,去往那个诗情画意的古老国度。
投入她的怀抱,宛如置身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的香气中,飘荡着落花的尘埃。
是谁,站在渭城的朝雨里送走最后的朋友,折断的柳枝留住的是伊人的回忆,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 。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阳关之外再无故人啊!伊人醉了,醉在寂寞的诗里。而昨夜的离愁与相思早就化作一场秋雨,顺着江水轻轻地向东而去。可那望断秋水的眸子,依旧守候着十年的承诺,同一种相思竟然这样沉重,声绝的玉箫吹断了谁的愁肠,等在满月的西楼里,却载不动那么多的愁。归人啊!也许你还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可你却忘了流光容易把人抛,只怕当你带着万种风情归来之际,看到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君向潇湘我向秦,何地再逢君啊!或许,真的只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
当泪水汇合就成了秋雨,当秋雨淋漓便成了江南。青色的石板,灰色的屋檐,江南的水静静地流着,流过了周庄,流进了乌镇。流过一载载春秋,流出了唐伯虎的狂傲不羁,流出了三毛的浪漫忧郁。多情的江南同样流出了江南女子凝脂的肌肤、纤细的玉指、明亮的眸子、云鬓花颜、沉鱼落雁,那是大家闺秀的端庄典雅,小家碧玉的温婉秀气。一抬眸就是一场邂逅,回首一望,伊人依旧等在季节的十字路口,迎接那嗒嗒的马蹄。
从史前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到甲骨青铜上的铭文,它们连缀成一幅生动的画卷。汉字以其独特的构型、深远的意蕴和数量的繁富,成为世界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优美的汉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却愈发充满活力,这便造就了书法。汉隶的古朴沉重、魏碑的挺拔有力,还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和“意绪狂放”的草书,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曲线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的艺术境界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是中国的美,也是东方的美。
走过了唐宋,路过了江南,赏过了书法,而中国还有太多太多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绵延万里的长城,尽管现在已看不到升起的狼烟,听不到厮杀的呐喊,可微风吹过,触摸到冰凉的城砖,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人那份执著的坚守与忠贞的情怀。
煮一壶泉水,沏一杯香茗,品一品人生,望一望红尘,寻一本《论语 》,听一听子夜琵琶的宫商角徵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并非只是出土的古老竹简,那是中国式的生命!
走吧,去中国,去看一个绽放的奇迹!
(指导教师/刘丽)
本文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9-2010)高中组三等奖。
投入她的怀抱,宛如置身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的香气中,飘荡着落花的尘埃。
是谁,站在渭城的朝雨里送走最后的朋友,折断的柳枝留住的是伊人的回忆,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 。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阳关之外再无故人啊!伊人醉了,醉在寂寞的诗里。而昨夜的离愁与相思早就化作一场秋雨,顺着江水轻轻地向东而去。可那望断秋水的眸子,依旧守候着十年的承诺,同一种相思竟然这样沉重,声绝的玉箫吹断了谁的愁肠,等在满月的西楼里,却载不动那么多的愁。归人啊!也许你还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可你却忘了流光容易把人抛,只怕当你带着万种风情归来之际,看到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君向潇湘我向秦,何地再逢君啊!或许,真的只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
当泪水汇合就成了秋雨,当秋雨淋漓便成了江南。青色的石板,灰色的屋檐,江南的水静静地流着,流过了周庄,流进了乌镇。流过一载载春秋,流出了唐伯虎的狂傲不羁,流出了三毛的浪漫忧郁。多情的江南同样流出了江南女子凝脂的肌肤、纤细的玉指、明亮的眸子、云鬓花颜、沉鱼落雁,那是大家闺秀的端庄典雅,小家碧玉的温婉秀气。一抬眸就是一场邂逅,回首一望,伊人依旧等在季节的十字路口,迎接那嗒嗒的马蹄。
从史前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到甲骨青铜上的铭文,它们连缀成一幅生动的画卷。汉字以其独特的构型、深远的意蕴和数量的繁富,成为世界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优美的汉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却愈发充满活力,这便造就了书法。汉隶的古朴沉重、魏碑的挺拔有力,还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和“意绪狂放”的草书,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曲线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的艺术境界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是中国的美,也是东方的美。
走过了唐宋,路过了江南,赏过了书法,而中国还有太多太多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绵延万里的长城,尽管现在已看不到升起的狼烟,听不到厮杀的呐喊,可微风吹过,触摸到冰凉的城砖,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人那份执著的坚守与忠贞的情怀。
煮一壶泉水,沏一杯香茗,品一品人生,望一望红尘,寻一本《论语 》,听一听子夜琵琶的宫商角徵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并非只是出土的古老竹简,那是中国式的生命!
走吧,去中国,去看一个绽放的奇迹!
(指导教师/刘丽)
本文荣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9-2010)高中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