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号车载测速仪断芯故障为信号车载高发故障,对运营安全和效率影响较大。本文针对信号车载测速仪电缆断芯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测速仪、芯线断裂
中图分类号:TD4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160-01
一、现状描述
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份期间,广州地铁二号线出现了5起因测速仪电缆芯线断裂而引发的列车ATP打叉故障,共计造成2分钟以上晚点12次,其中5-10分钟晚点2次,3-5分钟晚点5次,给运营造成了极大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测速仪电缆断芯故障都有着相同的断裂部位,以及类似的断裂细节。下文将对这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研究整治措施。
二、测速仪功能及安装方式简介
(一)测速仪功能
测速仪是为列车信号系统提供列车运行速度和方向的部件。测速仪通过检测列车轮对转动速度及方向,结合轮径值,信号车载系统就可以完成列车安全运行相关的速度、距离和方向信息的计算。
测速仪是涉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设备,如果测速仪发生故障,会导致车载信号系统无法保证运行安全,信号车载从ATP保护的自动驾驶模式,降级到无ATP保护的人工驾驶模式运行,对运营安全和效率影响很大。
(二)测速仪及电缆安装方式
测速仪安装在列车车头转向架上,测速仪电缆连接测速仪和车体接口。测速仪电缆有A、B、C三个固定点。其中A固定点固定在车体支架,与车体电缆接头相连;B固定点固定在转向架,纯粹起固定作用;C固定点与转向架上的测速仪固定,与测速仪电缆接头相连。
二、测速仪电缆芯线断裂分析
(一)断裂情况描述
历次测速仪断裂故障都有着相似的特点,首先断裂点都位于固定点C处。对固定点C进行分解,发现断裂点位于线缆铜芯和插针压接头处(如图1所示)。
(二)总体受力分析
根据测速仪电缆安装结构分析,测速仪电缆固定是横跨了列车车体和转向架。而列车车体和转向架在列车运行时存在固有的震动和相互位移,因此固定点A和固定点B之间的电缆必定会有一定位移和受力。
根据现场的研究,AB点间的电缆运动,会将部分作用力穿过固定点B传递到固定点C,最终造成固定点C 的受力。
(三)固定点C局部受力分析
1、薄弱点分析:
当作用力传递到固定点C以后,作用力会使该部位最薄弱的点最开始收到损伤。从实际结构分析,该部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3):
(1)带绝缘外皮的电缆;
(2)插针和电缆芯线连接部分(由于需要剥线后再进行压接,所以这部分无绝缘外皮保护);
(3)铜质插针。
通过现场分析,三个部分强度对比为:(3)>(1)>(2)
由于插针和电缆芯线连接部分无绝缘层保护,因此这部分就成了固定点C中最薄弱的部分。实际使用中每次电缆断裂故障都发生此薄弱点。
2、不利因素
通过对比不同车型情况,在发生故障最多的车型(A5型车)存在不利因素。即该车型采用的测速仪电缆硬度较高,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其采用的芯线股数较少(为24股,其他车型采用96股),同等截面积情况下,股数少的芯线硬度更高;其二其使用的绝缘外皮材质较硬,导致电缆整体硬度较高。
电缆硬度高,会导致传递至固定点C的作用力会以比较少的缓冲,往前传递到薄弱点,造成薄弱点受力疲劳断裂。
三、对策研究
(一)减少力的传递
1、对关键固定点进行加强: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作用力在电缆内部的传递,避免芯线的受力。研究通过在固定点B加入填充物,利用固定夾和填充物将电缆芯线固定紧,减少电缆在保护套管里的活动,减少通过固定点B往前传递的作用力。
2、对硬度过高的线缆进行换型:
电缆硬度高的分析得到厂家的认可,集中对问题电缆进行换型。更换为96芯且绝缘外皮厚度适合的电缆。
3、在固定点C增加电缆的盘余
电缆盘余的增加,以可以再固定空间内盘余1圈为宜。盘余的电缆可以形成弹簧效应,进一步缓冲作用力。
(二)对薄弱点进行强化
为了能够保护插针与芯线的连接处不受损伤,采用在薄弱点增加固定支撑物的方法(如图3)。经过支撑,薄弱点从最开始的接头处,转移到带绝缘外皮的电缆处,由于此处有外皮保护,强度大大提高。
通过选样试验比对,最终选取一种内径与电缆芯线线径大小相近的透明胶管,该胶管产品名称:四氟管(又称:聚四氟乙烯管,PTFE管,铁氟龙管)。
经过模拟耐力测试,使用支撑保护的电缆,比无保护的电缆耐用3倍以上(模拟同等强度和频次的作用力于接头,无保护的电缆断裂受力2天后断裂,有支撑保护的电缆6天后仍没有断裂断股情况出现。)
五、结语
以上措施在2017年9月在广州地铁二号线完成整改,到2018年8月为止,没有出现一起测速仪电缆断裂故障。且在2018年抽样分解检查中,改造后的电缆无断股情况出现。鉴于以上措施效果较好,目前已经在使用同类设备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八号线、广佛线等线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广州地铁《一、二、八号线增购车载信号设备技术规格书》.
[关键词]测速仪、芯线断裂
中图分类号:TD4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160-01
一、现状描述
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份期间,广州地铁二号线出现了5起因测速仪电缆芯线断裂而引发的列车ATP打叉故障,共计造成2分钟以上晚点12次,其中5-10分钟晚点2次,3-5分钟晚点5次,给运营造成了极大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所有测速仪电缆断芯故障都有着相同的断裂部位,以及类似的断裂细节。下文将对这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研究整治措施。
二、测速仪功能及安装方式简介
(一)测速仪功能
测速仪是为列车信号系统提供列车运行速度和方向的部件。测速仪通过检测列车轮对转动速度及方向,结合轮径值,信号车载系统就可以完成列车安全运行相关的速度、距离和方向信息的计算。
测速仪是涉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设备,如果测速仪发生故障,会导致车载信号系统无法保证运行安全,信号车载从ATP保护的自动驾驶模式,降级到无ATP保护的人工驾驶模式运行,对运营安全和效率影响很大。
(二)测速仪及电缆安装方式
测速仪安装在列车车头转向架上,测速仪电缆连接测速仪和车体接口。测速仪电缆有A、B、C三个固定点。其中A固定点固定在车体支架,与车体电缆接头相连;B固定点固定在转向架,纯粹起固定作用;C固定点与转向架上的测速仪固定,与测速仪电缆接头相连。
二、测速仪电缆芯线断裂分析
(一)断裂情况描述
历次测速仪断裂故障都有着相似的特点,首先断裂点都位于固定点C处。对固定点C进行分解,发现断裂点位于线缆铜芯和插针压接头处(如图1所示)。
(二)总体受力分析
根据测速仪电缆安装结构分析,测速仪电缆固定是横跨了列车车体和转向架。而列车车体和转向架在列车运行时存在固有的震动和相互位移,因此固定点A和固定点B之间的电缆必定会有一定位移和受力。
根据现场的研究,AB点间的电缆运动,会将部分作用力穿过固定点B传递到固定点C,最终造成固定点C 的受力。
(三)固定点C局部受力分析
1、薄弱点分析:
当作用力传递到固定点C以后,作用力会使该部位最薄弱的点最开始收到损伤。从实际结构分析,该部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3):
(1)带绝缘外皮的电缆;
(2)插针和电缆芯线连接部分(由于需要剥线后再进行压接,所以这部分无绝缘外皮保护);
(3)铜质插针。
通过现场分析,三个部分强度对比为:(3)>(1)>(2)
由于插针和电缆芯线连接部分无绝缘层保护,因此这部分就成了固定点C中最薄弱的部分。实际使用中每次电缆断裂故障都发生此薄弱点。
2、不利因素
通过对比不同车型情况,在发生故障最多的车型(A5型车)存在不利因素。即该车型采用的测速仪电缆硬度较高,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其采用的芯线股数较少(为24股,其他车型采用96股),同等截面积情况下,股数少的芯线硬度更高;其二其使用的绝缘外皮材质较硬,导致电缆整体硬度较高。
电缆硬度高,会导致传递至固定点C的作用力会以比较少的缓冲,往前传递到薄弱点,造成薄弱点受力疲劳断裂。
三、对策研究
(一)减少力的传递
1、对关键固定点进行加强: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作用力在电缆内部的传递,避免芯线的受力。研究通过在固定点B加入填充物,利用固定夾和填充物将电缆芯线固定紧,减少电缆在保护套管里的活动,减少通过固定点B往前传递的作用力。
2、对硬度过高的线缆进行换型:
电缆硬度高的分析得到厂家的认可,集中对问题电缆进行换型。更换为96芯且绝缘外皮厚度适合的电缆。
3、在固定点C增加电缆的盘余
电缆盘余的增加,以可以再固定空间内盘余1圈为宜。盘余的电缆可以形成弹簧效应,进一步缓冲作用力。
(二)对薄弱点进行强化
为了能够保护插针与芯线的连接处不受损伤,采用在薄弱点增加固定支撑物的方法(如图3)。经过支撑,薄弱点从最开始的接头处,转移到带绝缘外皮的电缆处,由于此处有外皮保护,强度大大提高。
通过选样试验比对,最终选取一种内径与电缆芯线线径大小相近的透明胶管,该胶管产品名称:四氟管(又称:聚四氟乙烯管,PTFE管,铁氟龙管)。
经过模拟耐力测试,使用支撑保护的电缆,比无保护的电缆耐用3倍以上(模拟同等强度和频次的作用力于接头,无保护的电缆断裂受力2天后断裂,有支撑保护的电缆6天后仍没有断裂断股情况出现。)
五、结语
以上措施在2017年9月在广州地铁二号线完成整改,到2018年8月为止,没有出现一起测速仪电缆断裂故障。且在2018年抽样分解检查中,改造后的电缆无断股情况出现。鉴于以上措施效果较好,目前已经在使用同类设备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八号线、广佛线等线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广州地铁《一、二、八号线增购车载信号设备技术规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