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避免输血的传染性风险和不良反应、缓解血液供应紧张、改善患者的预后为目的而进行的全面的血液管理。方法;通过临床工作者和血库人员的输血观念改善合理用血。结果;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论;通过良好的血液管理能够减少血液的不合理应用,节约血源,减少输血风险,降低医疗成本。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风险;合理用血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输血医学已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缺什么,补什么,输成分血”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个输血工作者的理念之中[1]。然而,仍有一部分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输血方面知识的理解,把输血当成了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盲目的给病人输血以及血液制品,不但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对血液资源的一种浪费,使得近几年临床用血量持续上升,许多地方出现血液告急的情况,使一些需要紧急输血或备血的患者推迟了治疗的时间。国内外研究表明,30%-50%的红细胞输注是不恰当的,国内资料显示80%以上的血浆输注属于不合理应用。通过良好的血液管理能够减少血液的不合理应用,减少输血风险[2],降低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ICU驻留时间,减少呼吸窘迫、心脏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的发生。因此,需要临床工作者和血库人员一起加入到节约血液资源的行动中来。
1血的指征 输血及红细胞的作用是增加组织氧供。在生理角度上,氧供可通过诸多因素进行代偿,血液携氧能力,心输出量增加,组织对慢性贫血的适应,血液粘度降低,速度加快等均可以起到因贫血而仍可以保持组织氧供充足的代偿,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人因身体状况的差异对贫血的耐受程度并不一样,这时就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2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 安全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牵扯面广、参与人员较多的工作,包括医院、供血单位、患者和献血者,是医护人员先后经手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由于涉及环节多而复杂,因此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好各个环节的联系交接尤为重要。
3输血的风险 输血可以治病救人,但输血存在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输血究竟有哪些风险?HBV、HCV、HDV、HIV、TP、CMV、CBV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窗口期”一直是国内外实验室专家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多输一次血,就多增加了一份传播疾病的风险;输血可以引起发热、过敏性紫癜、溶血等多种不良反应。多次反复输血患者,容易产生同种抗体,当再次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时,抗体就会破坏输入的红细胞,造成溶血,输注无效。大量输血使循环负荷过重,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也可引起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库存血的输入。
4临床怎样做到合理用血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是临床上用来治疗疾病的特殊药物。1)医生不应该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决定是否输血,应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能有输血以外的方式治疗时尽量不输血。2)坚决杜绝“安全血”和“人情血”,把血液用在迫切需要救命的病人身上。3)开展自体输血。自体输血的优点是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及发热反应,特别是实质器官破裂内出血,急需用又缺乏相合血液的人对一些稀有血型患者的术中输血十分有利,还可节约血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等。
所以血液管理既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医疗,又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传统的输血观念是“输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应转变观念为“许多常规需要输血的情况不输血,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反,输血却可能导致不良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宝成,邵超鹏.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11-414.
[2]杨宝成,邵超鹏.深圳市临床合理用血初步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80-981.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风险;合理用血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输血医学已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缺什么,补什么,输成分血”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个输血工作者的理念之中[1]。然而,仍有一部分医护人员由于缺乏对输血方面知识的理解,把输血当成了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盲目的给病人输血以及血液制品,不但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对血液资源的一种浪费,使得近几年临床用血量持续上升,许多地方出现血液告急的情况,使一些需要紧急输血或备血的患者推迟了治疗的时间。国内外研究表明,30%-50%的红细胞输注是不恰当的,国内资料显示80%以上的血浆输注属于不合理应用。通过良好的血液管理能够减少血液的不合理应用,减少输血风险[2],降低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ICU驻留时间,减少呼吸窘迫、心脏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的发生。因此,需要临床工作者和血库人员一起加入到节约血液资源的行动中来。
1血的指征 输血及红细胞的作用是增加组织氧供。在生理角度上,氧供可通过诸多因素进行代偿,血液携氧能力,心输出量增加,组织对慢性贫血的适应,血液粘度降低,速度加快等均可以起到因贫血而仍可以保持组织氧供充足的代偿,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人因身体状况的差异对贫血的耐受程度并不一样,这时就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
2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 安全输血是一个环节复杂、牵扯面广、参与人员较多的工作,包括医院、供血单位、患者和献血者,是医护人员先后经手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由于涉及环节多而复杂,因此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好各个环节的联系交接尤为重要。
3输血的风险 输血可以治病救人,但输血存在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输血究竟有哪些风险?HBV、HCV、HDV、HIV、TP、CMV、CBV等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窗口期”一直是国内外实验室专家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多输一次血,就多增加了一份传播疾病的风险;输血可以引起发热、过敏性紫癜、溶血等多种不良反应。多次反复输血患者,容易产生同种抗体,当再次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时,抗体就会破坏输入的红细胞,造成溶血,输注无效。大量输血使循环负荷过重,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也可引起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库存血的输入。
4临床怎样做到合理用血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是临床上用来治疗疾病的特殊药物。1)医生不应该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决定是否输血,应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能有输血以外的方式治疗时尽量不输血。2)坚决杜绝“安全血”和“人情血”,把血液用在迫切需要救命的病人身上。3)开展自体输血。自体输血的优点是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及发热反应,特别是实质器官破裂内出血,急需用又缺乏相合血液的人对一些稀有血型患者的术中输血十分有利,还可节约血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等。
所以血液管理既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医疗,又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传统的输血观念是“输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应转变观念为“许多常规需要输血的情况不输血,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相反,输血却可能导致不良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宝成,邵超鹏.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11-414.
[2]杨宝成,邵超鹏.深圳市临床合理用血初步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8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