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摆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多方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富县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和谐富县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情况
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第五,延安第一。全县辖8镇5乡一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该县地域辽阔,交通便利,水电路通、林草茂盛、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自然条件好,百姓生活相对殷实安逸,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极度困难的县份。与延安市发达县区的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县,这是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发挥现有优势是基础,认清问题是关键,目前富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县进程中面临五大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十一五”期间,富县国民经济以年均16.3%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4.5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1.5%,达到11891万元,较2006年增长了2.7倍。虽然全县GDP和财政收入呈现大幅增长,但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财政收支、产业结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主导产业开发尚未形成明显优势,农民增收步伐依然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开发,富县“塬果川菜”的农村主导产业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群众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由于受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影响等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主导产业优势尚未凸显,农民增收空间狭窄。而城镇的发展快于农村,造成城乡发展不协调;二是川道乡镇产业规模小、水平低、群众收入增长慢。2011年塬区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98元,而川道乡镇仅5497多元,差距近一半,明显呈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工业基础薄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程度低,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尚未取得明显突破,扩大规模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商贸经济仍不活跃,三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和谐社会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
2、改革发展过程中遗留问题较多,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一是县级财力不足,城市建设、交通道路建设、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由此引发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积重难返,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二是在农村产业调整、城市改造与扩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补偿、就业安置、土地流转、设施拆迁、征地补偿、养老保险缺额等矛盾,其中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中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职工群众的抵触和不满,产生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改革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十一五”期间,尽管富县花大力气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城镇基础设施取得一定发展,但其规模与功能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城镇活跃商贸、拉动消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极其有限。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近于无,群众要求改善落后现状的愿望十分迫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文化建设方面,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中小学生上学困难
4、政府依法行政有待完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需加强。按照建设民主型、法制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整体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在发展产业、扶贫开发、实施再就业工程、落实社会保障、维护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治安、解决就医难、上学难方面,还不能让群众完全满意。干部队伍中也还存在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贪图安逸,淡化艰苦奋斗作风,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缺乏感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完善服务,加强管理是建设法制政府和求真务实的干部隊伍中一项长期使命。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富县建设步伐
如何做好建设和谐富县这一重大课题,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笔者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找准着力点,寻求突破口。
(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县域经济基础。
1、大力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的开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建设苹果专业强县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质量上求突破、求效益、求发展。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拉长增值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按照“三菜并举、适度集中、示范带动、稳步发展”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抓好蔬菜产业发展,培育川道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川塬差距。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舍饲养畜、特色种植,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产业。
2、深度开发油煤,推进经济工业化。 “十二五”时期,要把油煤的深度开发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去抓,继续加快新区勘探,扩大探采面积,千方百计提产能。一是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党家河和芦村煤矿、华能延安电厂、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原油产能建设等重大项目,实现原油产能50万吨,煤炭产能400万吨目标。二是推进苹果专业强县建设,把富县建成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实施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建设项目,建成陕北名优蔬菜生产基地。抓好现代烟草项目建设,加快烟叶产业标准化进程。三是加快天然气、陶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发展高档节能建材的生产加工。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树立生态奠基、文化引领的理念,把富县打造成全国最佳农村
3、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要继续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重点整顿优化软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深层开发,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解决好民营企业贷款、用地、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要落实各级领导包抓非公有制经济,包扶民营企业的责任制和创办、扶持民营企业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积极发展,大力支持和创办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
4、繁荣商贸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加强城区农资、建材、苹果、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扩大住房、交通、信息、保健服务等消费市场,促进商贸经济繁荣。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二)抓住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基本点,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1、全方位实施扶贫开发,最大限度缩小贫富差距。一是对居住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村组实施移民搬迁,落实好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安居问题。二是加大资金配套投入,优先解决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三是在劳务输出等方面优先扶持,使其逐步形成稳定的经济收入。四是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重点安排贫困人口子女的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五是加强对贫困村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2、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重,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形成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二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结合产业开发自主创业。三是把进一步扩大就业和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3、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眼于解决城乡最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捐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抓住转变作风这一着眼点,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1、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开展群主教育路线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在干部队伍中把树正气落实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形成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兴县富县的大业为重,真正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树立“凭知识、凭能力、凭实力、凭实绩、凭公认”的作人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感,以自己优良的作风和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要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善于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2、认真搞好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3、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农民工、农村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形成政府守信用、公民守诚信、社会重公德的良好风气。教育各级干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
【参考资料】
文中有关数据来自《富县年检》。
关键词: 和谐富县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情况
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居陕西第五,延安第一。全县辖8镇5乡一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该县地域辽阔,交通便利,水电路通、林草茂盛、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自然条件好,百姓生活相对殷实安逸,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极度困难的县份。与延安市发达县区的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县,这是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发挥现有优势是基础,认清问题是关键,目前富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县进程中面临五大问题。
1、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十一五”期间,富县国民经济以年均16.3%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4.56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1.5%,达到11891万元,较2006年增长了2.7倍。虽然全县GDP和财政收入呈现大幅增长,但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财政收支、产业结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主导产业开发尚未形成明显优势,农民增收步伐依然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开发,富县“塬果川菜”的农村主导产业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群众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由于受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影响等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主导产业优势尚未凸显,农民增收空间狭窄。而城镇的发展快于农村,造成城乡发展不协调;二是川道乡镇产业规模小、水平低、群众收入增长慢。2011年塬区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98元,而川道乡镇仅5497多元,差距近一半,明显呈现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工业基础薄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次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程度低,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尚未取得明显突破,扩大规模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商贸经济仍不活跃,三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和谐社会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
2、改革发展过程中遗留问题较多,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一是县级财力不足,城市建设、交通道路建设、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由此引发的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积重难返,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二是在农村产业调整、城市改造与扩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补偿、就业安置、土地流转、设施拆迁、征地补偿、养老保险缺额等矛盾,其中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中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职工群众的抵触和不满,产生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改革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十一五”期间,尽管富县花大力气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城镇基础设施取得一定发展,但其规模与功能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城镇活跃商贸、拉动消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极其有限。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近于无,群众要求改善落后现状的愿望十分迫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事业发展十分缓慢。文化建设方面,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教育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中小学生上学困难
4、政府依法行政有待完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需加强。按照建设民主型、法制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整体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在发展产业、扶贫开发、实施再就业工程、落实社会保障、维护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治安、解决就医难、上学难方面,还不能让群众完全满意。干部队伍中也还存在缺乏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贪图安逸,淡化艰苦奋斗作风,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缺乏感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完善服务,加强管理是建设法制政府和求真务实的干部隊伍中一项长期使命。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富县建设步伐
如何做好建设和谐富县这一重大课题,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笔者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找准着力点,寻求突破口。
(一)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县域经济基础。
1、大力推进农村主导产业的开发,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建设苹果专业强县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在质量上求突破、求效益、求发展。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拉长增值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按照“三菜并举、适度集中、示范带动、稳步发展”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抓好蔬菜产业发展,培育川道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川塬差距。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舍饲养畜、特色种植,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产业。
2、深度开发油煤,推进经济工业化。 “十二五”时期,要把油煤的深度开发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去抓,继续加快新区勘探,扩大探采面积,千方百计提产能。一是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党家河和芦村煤矿、华能延安电厂、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原油产能建设等重大项目,实现原油产能50万吨,煤炭产能400万吨目标。二是推进苹果专业强县建设,把富县建成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实施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建设项目,建成陕北名优蔬菜生产基地。抓好现代烟草项目建设,加快烟叶产业标准化进程。三是加快天然气、陶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发展高档节能建材的生产加工。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树立生态奠基、文化引领的理念,把富县打造成全国最佳农村
3、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要继续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重点整顿优化软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深层开发,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解决好民营企业贷款、用地、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要落实各级领导包抓非公有制经济,包扶民营企业的责任制和创办、扶持民营企业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积极发展,大力支持和创办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
4、繁荣商贸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加强城区农资、建材、苹果、蔬菜等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形成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扩大住房、交通、信息、保健服务等消费市场,促进商贸经济繁荣。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二)抓住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基本点,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1、全方位实施扶贫开发,最大限度缩小贫富差距。一是对居住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村组实施移民搬迁,落实好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安居问题。二是加大资金配套投入,优先解决重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三是在劳务输出等方面优先扶持,使其逐步形成稳定的经济收入。四是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重点安排贫困人口子女的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五是加强对贫困村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2、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重,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拓宽就业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形成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二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结合产业开发自主创业。三是把进一步扩大就业和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3、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眼于解决城乡最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捐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
(三)抓住转变作风这一着眼点,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1、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开展群主教育路线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在干部队伍中把树正气落实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形成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兴县富县的大业为重,真正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树立“凭知识、凭能力、凭实力、凭实绩、凭公认”的作人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感,以自己优良的作风和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要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善于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2、认真搞好服务,构建和谐的政企关系。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积极主动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3、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农民工、农村特困户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和农村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形成政府守信用、公民守诚信、社会重公德的良好风气。教育各级干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
【参考资料】
文中有关数据来自《富县年检》。